中國的基尼系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9日 08:56 揚子晚報 | |||||||||||
效率還是公平?對于中國來說,這是個問題。 這個問題已經在中國政壇和社會一石千浪。今年春天,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在中央黨校下屬的《學習時報》上高調發表《關于效率、公平、公正相互關系的若干思考》,接著
將這些爭論推上前臺的是中國迅速攀升的基尼系數。0.47,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在亞洲僅次于菲律賓,并超過了所有的歐洲國家。而在改革開放初期的1981年,中國的基尼系數僅為0.29。而根據經濟學的解釋,基尼系數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數值越大,說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無論是理論上的基尼系數,還是現實矛盾的對立,這些問題的焦點都指向了中國社會的一個嚴重現實:中國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很顯然,“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中國這種分配方式,正受到部分人士的質疑,而在這些質疑的背后,卻是兩種意識形態的較量:中國的基尼系數,到底姓“社”還是姓“資”? 是的,從結果來看,中國社會社會分配確實出現了問題。從世界上“最公平”的國家,淪為貧富差距廣被詬病的一些拉美國家的“難兄難弟”,中國只化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中國在追求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效率優了先,但公平似乎卻未被兼顧。 而且,這種收入分配的不均,已經在引發了中國社會中的種種矛盾。無論是前期媒體上“仇富”大討論,頻頻發生的“寶馬車撞人案”,還是國有資產流失的“朗顧之爭”、“500萬元天價醫療費”,以及現在正流行的“山西煤炭老板炒房團”等等。收入分配的失衡已經引起了社會動蕩。 不過,如果將這些社會矛盾全部歸咎于中國的市場化轉軌,或許有失偏頗。目前中國出現的這些問題,一部分是目前中國綜合國力和政府財力力不從心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是政府在財富分配中“越位”和“缺位”,從而導致中國提供公共產品不足或低效。不過,這些問題根源多是中國市場化改革不徹底,用著名評論家皇甫平的話稱,“一切改革中遭遇的問題,應當依靠深化改革來解決”。 政府與市場,從來都難有和諧的統一。無論是中國轉軌經濟的實驗,還是在“自由市場”的教科書中,即使在目前發達的西方國家,凱恩斯“看得見的手”和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仍無定論。效率和公平的相對平衡,取決于市場和政府的相互博奕。 事實上,近三十年來,世界已經見證了中國市場化的效率,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取得了長足進展,雖然這種收入差距在逐步拉開。據統計數據,2005年,中國的GDP已達18.2萬億元人民幣。 而這次中國基尼系數的之爭,部分聲音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不過,對于正在逐步融進全球化的中國轉軌經濟來說,是選擇重新回到“大鍋飯”的平均主義,還是在追求效率中求得公平? 答案顯然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