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圖文]“十一五”規劃質量理念解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7日 07:16 中國質量新聞網

  編者按

  在經濟全球化、人類面臨種種困擾的當今,質量問題直接關乎當代和后代人的福祉。質量問題影響的不僅是個體,也影響到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39處提到了“質量”,從質量載體的多元性、質量領域的拓展性、質量生態的重要性、質量范圍的延伸性等多個方面詮釋了質量的最新內涵和實踐方針,大大拓展了傳統的質量理念。如何理解、貫徹好《綱要》精神?《“十一五”規劃質量理念解讀》將帶我們走進質量的最新天地。

  質量載體

  從企業為主拓展到企業和國民經濟整體

  傳統的“質量”多指產品質量,換言之,質量載體是微觀的具體的一種物質;進一步,還包括企業的服務質量,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產品”質量。而在新形勢下,質量不僅包括企業產品質量,還包括經濟發展和增長質量。《綱要》不僅賦予了傳統的產品質量新的內涵,還將質量理念拓展到宏觀與微觀主體。

  兼顧宏觀微觀

  《綱要》提出“提高鋼鐵產品檔次和質量”和“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產品質量檔次為重點,促進建材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這里明確指出是產品質量,更準確說是鋼鐵、建材等原材料工業產品的質量,對“質量”的理解也與國際、國內相關管理機構與學術界有著共同性。《綱要》還提出要提高“農藥質量”和“建筑物質量”,完善“獸藥質量監察”系統和“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等,顯然,這些都屬于產品質量。

  從微觀角度來看,企業質量理念也在新形勢下有所拓展,這主要體現在企業要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上。目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遠低于發達國家。全世界86%的研發收入、90%的發明專利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80%的研究開發由世界500強企業創造和擁有。《綱要》提出“十一五”時期要努力實現“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的目標,這對我國企業通過創新而提升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因此,質量管理部門要繼續對傳統的產品質量進行監管,應把標準化工作與質管工作結合起來;企業也要以卓越質量目標統率產品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要重視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還要重視結合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構建之機,提高企業產品質量的生態性。

  注重增長質量

  《綱要》特別提出了經濟發展和增長質量,這是一種新拓展的質量概念,或說是一種以宏觀主體為載體的質量理念。這種理念的提出,是與我國改革與開放的實踐進程分不開的。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從1978年的3624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1368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9.4%。但在經濟的迅猛增長中,忽視了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存在著經濟增長成果分配不公平,經濟結構趨同化,人民群眾多方面需求不能滿足的問題。

  因此,《綱要》提出,在“十一五”時期,要在“經濟增長中降低消耗,基本遏制生態環境的惡化,在經濟增長中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協調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和增長”等五個方面加強經濟發展和增長質量。

  質量領域

  從工業為主拓展到各類行業

  傳統的質量理念多局限在工業領域內,這與建國后我國走上工業化道路是分不開的。在新形勢下,質量理念不僅涵蓋了工業領域,還拓展到各類行業。

  農產品質量的新內涵

  《綱要》強調要“提高耕地質量”,要“促進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農產品質量”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產品本身的生物學特性指標,二是食物衛生安全指標。而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點是要解決化學性污染及其相應的安全隱患。據農業部2005年的前三次例行監測,按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標準判定,我國37個城市蔬菜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平均合格率為94.2%。一個以農業國家標準為龍頭、農業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農業標準為基礎、企業標準為補充的全國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框架已初步形成。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仍然存在著高毒禁限農藥仍未絕跡;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總量發展規模不夠等問題。

  提高金融服務質量

  《綱要》還將質量的領域擴展到金融行業。在《綱要》中指出要“健全金融體系,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品種,提高服務質量”。金融資產質量,可以與我們通常對金融資產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關注結合起來。重要的還是要提高服務質量。這表現在很多方面,主要是:規范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銀行以及證券公司、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鼓勵金融創新,穩步發展綜合類金融服務,支持發展網上金融服務;積極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融資和小額信貸;完善支付結算體系,提高支付清算效率;健全金融市場的登記、托管、交易、清算系統;發展境外金融服務和外匯風險管理,為企業跨境經營提供便利服務和外匯避險工具等。

  優化高等教育結構

  高等教育質量一直都是世界各國普遍關心的問題,《綱要》對此也給予了特別的關注。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實現了數量上的超常規發展,但師資力量不足、學生素質不高、學生就業困難等現象日益突出,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狀況也迫切要求提高教育質量。

  因此,《綱要》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上,加強研究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穩步提高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穩步發展普通本專科和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這對實現科教興國戰略,提升我國學術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質量生態

  從產品實體質量拓展到實體與環境兩種質量

  傳統的質量理念多局限在實體范圍內,注重的是產品等物質實體質量的提高。而在《綱要》中,質量理念還拓展到環境領域,提出了環境質量問題。

  “環境質量”提出的背景

  《綱要》提出“盡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環境質量”。這里的“環境”主要指生態環境,是需要人類加以保護的自然環境;這里的“環境質量”也就是“生態環境質量”,即生態環境的優劣程度。

  “環境質量”的提出與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是分不開的。我國面臨生態環境的惡化。首先,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城市空氣污染仍處于較重水平,2003年,監測的340個城市中有27%屬于嚴重污染。其次,污染結構發生變化。工業污染所占比重下降,生活污染比重在上升。最后,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如果繼續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要保證2020年經濟總量在現有基礎上翻兩番,污染負荷會增加4-5倍。這不僅意味著中國自身的增長難以持續,而且對全球環境的影響也將是災難性的。因此,“環境質量”的提出,作為質量理念的新拓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強化從源頭防治

  為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綱要》提出: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堅決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以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為重點,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盡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和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加大“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力度, 加快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妥善處置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我們相信這些措施的落實,對提高我國環境質量、保證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有重大意義。

  

[圖文]“十一五”規劃質量理念解讀

  質量范圍

  從國內拓展到對外貿易質量和利用外資質量

  傳統的質量理念承載對象比較單一,范圍也相對較窄。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入,質量理念的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展。

  提高對外貿易質量

  《綱要》提出要“促進對外貿易由數量增加為主向質量提高為主轉變”。200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15萬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位。雖然對外貿易數量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我國的外貿增長是建立在較高資源和能源消耗基礎上的,出口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

  為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綱要》提出要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彌補資源不足、擴大發展空間、提高附加價值的要求,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并具體要求到2010年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分別達到2.3萬億美元和4000億美元。為此,《綱要》提出,應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出口,鼓勵進口先進技術設備和國內短缺資源,完善大宗商品進出口協調機制;發展加工貿易要提高產業層次和加工深度,增強國內配套能力,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提高層次和水平;要健全外貿運行監控體系,完善外貿管理體制,實現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

  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

  《綱要》還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利用外資質量”是指引進和利用的外資對利用方產生效應的優劣程度。截至2004年底,中國累計合同利用外資10966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5621億美元。雖然我國利用外資的數量已經不小,但是質量方面還存在較大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業和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過少;中西部利用外資數量偏低;對引進的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較弱;引進外資的社會效益不高。

  《綱要》提出在今后5年內,要抓住國際產業轉移機遇,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重點通過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把利用外資同提升國內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結合起來。為此,要加強對外資的產業和區域投向引導,促進國內產業優化升級和技術創新。著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做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繼續開放服務市場,有序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轉移;吸引外資能力較強的地區和開發區,應注重提高生產制造層次,并積極向研究開發、現代流通等領域拓展,充分發揮集聚和帶動效應。

  《規劃》中的39處“質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面提到了質量問題,體現出了一種新的質量理念,這種新的質量理念是對傳統質量理念的拓展。這些質量新理念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如下39 類。

  (1)提高發展質量;(2)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3)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4)提高耕地質量;(5)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動物防疫和植物保護、認證認可等服務體系;(6)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促進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7)對增產潛力大的中低產田加大耕地質量建設力度;(8)建設和完善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預防控制、檢疫監督、獸藥質量監察及殘留監控、防疫技術支撐、防疫物質保障六大系統;(9)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10)建設國家級農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11)提高鋼鐵產品檔次和質量;(12)提高農藥質量;(13)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產品質量檔次為重點,促進建材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14)提高玻璃等建筑材料質量及加工深度;(15)推進建筑業技術進步,完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和質量安全監管機制;(16)發展建筑標準件,推進施工機械化,提高建筑質量;(17)著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質量;(18)鼓勵家用電器、塑料制品和皮革及其他輕工行業開發新產品,提高技術含量和質量;(19)健全金融體系,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品種,提高服務質量;(20)要改變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資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模式,把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21)對重點開發區域,要綜合評價經濟增長、質量效益、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等;(22)提高建筑物質量;(23)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盡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和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24)各地區要切實承擔對所轄地區環境質量的責任;(25)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和企業環保信息公開制度;(26)促進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27)提高高等教育質量;(28)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上;(29)穩步發展普通本專科和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30)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31)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對外貿易由數量增加為主向質量提高為主轉變;(32)加強對出口商品價格、質量、數量的動態監測;(33)構建質量效益導向的外貿促進和調控體系;(34)提高利用外資質量;(35)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保障老年人權益;(36)加強對醫療衛生服務行為、服務質量和藥品市場的監管;(37)提高文化藝術產品質量;(38)切實推進“西新工程”,加強西藏、新疆等地區廣播電視設施建設,擴大覆蓋范圍,提高收聽收看質量;(39)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質量建設。

作者:李曉西 張江雪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