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臺灣首富王永慶退休分權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7日 02:50 華夏時報

  帥印傳給外姓職業經理人李志村最高決策層成員現為7人

  

臺灣首富王永慶退休分權

  2002年1月,王永慶在廈門海滄投資區聽取投資介紹(資料圖片)。

  臺灣最大企業臺塑集團的帥印更替,昨天成為海峽兩岸財經界的焦點話題。89歲的臺灣首富王永慶,5日正式將臺塑集團的董事長一職傳給跟隨他多年的老臣李志村。王永慶的胞弟王永在的長子王文淵為公司總裁,王永慶的女兒王瑞華出任董事及副總裁。這個在半個多世紀前由王永慶一手創建的工業巨擘,從此進入了家族成員與職業經理人“分權共治”的新階段。

  7人共掌集團大權

  王永慶和胞弟王永在1954年成立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歷經50余年風雨,如今已成為橫跨了煉油、石化、塑料、紡織、纖維、電子、能源、運輸、生物科技及醫療、教育等多元產業。王永慶白手起家的故事,被視為臺灣經濟奇跡的象征。十多年來,王永慶熱衷于在內地開拓事業,他斥巨資建設的熱電廠,使他在電力緊張的今天大發其財,王永慶也因此頻頻在內地捐建希望小學。

  在本月5日舉行的臺塑公司股東大會上,王永慶、王永在將各自的董事長和副董事長之職全數讓出,另一副董事長王金樹也功成身退,成為最高顧問。雖然臺塑公司由外人擔任最高決策者,但臺塑集團的管理者還是王氏成員。從2001年起,集團成立了最高決策機構——行政中心,行政中心的決策成員現為7人,分別是王文淵、王瑞華、王文潮、王瑞瑜、吳欽仁、楊兆麟和李志村,后3人皆非家族成員。5年來,集團的各項重大政策都由決策小組成員充分討論,再將結論提交給王永慶兩兄弟做裁決。

  長子被逐暴露豪門恩怨

  值得關注的是:王永慶的長子王文洋無緣進入本次臺塑最高管理層。王文洋本是王永慶最得意的接班人,13歲就遠赴英國倫敦求學,20歲就拿到了倫敦帝國大學物理系學士學位。在英國留學期間,王文洋與大他4歲的臺灣女子陳怡靜喜結連理。畢業后,他先是帶著妻子同赴美國打天下,后于1980年回到臺灣,從臺塑最基層干起,一步一步走向公司管理高層,并深得王永慶的賞識。種種跡象表明,王文洋接班幾成定局。但是,1996年王文洋與一位女明星呂安妮相戀,呂不顧王家反對生下王文洋的私生子。堅決支持兒媳的王永慶把長子趕出臺塑。

  王家的接班人問題曾被外界稱為“豪門似海暗瀾洶涌”,王永慶有三位太太,大太太是童養媳,未能生兒育女;二太太生有兩男兩女;三太太李寶珠生有“五朵金花”。據臺灣媒體報道:隨著王永慶年事漸高,臺塑企業的繼承問題也越來越嚴峻。王家有三派勢力都非常強大。一派就是三娘體系,三娘李寶珠不僅為王處理私人賬目,更是其貼身秘書,她的5個女兒也個個都是臺塑的重要人物。李寶珠在王永慶困難之時,不僅為他打氣,還出面集資解決公司的難題,為此在家族中的地位很高。王永慶之弟王永在也自成一派,其子王文淵和王文潮表現搶眼。第三派就是王永慶二太太體系,目前該系核心人物王文洋已被放逐,次子王文祥在美國任JM公司總經理。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一派并未在臺塑身居要職,反而離核心越來越遠。

  共贏理念成為王永慶致勝法寶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戰略與政策系教授王以華曾親自赴臺灣考察臺塑集團20多天。他對記者說:“20天的考察訪問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臺塑整齊的干部隊伍。我們前后接觸了臺塑集團在各個崗位上任職的近百位干部,包括王永慶和王永在的子女。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頭腦極其清晰,作風極其務實。正是這支隊伍創造了臺塑企業令人敬佩的業績。王永慶的實踐與西方管理理論倡導的很多東西不同。例如,西方當前倡導的主流戰略是專業化、歸核化,而王永慶的臺塑關系企業王國下屬100多個企業、4個上市公司,還有一個公眾法人財團,涉獵眾多領域,所有的業務都賺錢。關鍵原因是王永慶有非常清晰的經營理念,并多年來貫徹始終,形成了他的干部隊伍共同的價值觀和做事方式。王永慶為人處事的根本原則是‘共贏’,即做任何事情都是對自己有利,同時對別人也有利。”

  王以華尤其強調:“王永慶的兩個女兒和王永在的兩個兒子均在臺塑擔任領導。他們是怎么處理子女與職業經理人的關系呢?父親們把子女當做職業經理人看待。他們在臺塑都是從基層做起,經歷了各個層級,只不過比別人成長速度稍微快一點。王永慶的女兒講,13歲時父親把她送到英國讀書,每周要給父親寫信匯報思想,父親回信時不僅修改錯別字,而且與她深入交流,信件數頁之多。暑假回來要去工廠實習,去醫院站柜臺掛號。她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做起來的,一天一天成長起來的。”(本報記者芬子)

  “塑膠大王”原來是個賣米的

  在全球華人富豪當中,臺塑集團董事長、人稱“塑膠大王”的王永慶是憑借個人奮斗走向商業成功的典型代表,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出名不僅因為他擁有巨額財富,還因為他在商業經營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現出來的獨特人格魅力。

  根據臺灣《天下雜志》對島內2000家大企業實力狀況的調查,擁有近7萬員工、近3800億元新臺幣營業收入的臺塑集團已經躍居臺灣各企業集團的龍頭老大。臺塑集團六輕廠完工投產后,乙烯產量將超過日本、韓國,居亞洲第一,躋身全球十大廠之列。一般人可能想象不到,如今聲名顯赫的“塑膠大王”王永慶當初竟是一個賣米的。

  王永慶于1917年1月18日生于臺北縣新店,祖籍福建省安溪縣。其父王長庚以種茶為生,生活頗為艱辛。15歲小學畢業那年,王永慶便到茶園當雜工,后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學徒。第二年,他就用父親借來的200元錢做本金自己開了一家小米店。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競爭,王永慶頗費了一番心思。

  當時大米加工技術比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雜著米糠、沙粒、小石頭等,買賣雙方都是見怪不怪。王永慶則多了一個心眼,每次賣米前都把米中的雜物挑揀干凈,此舉深受顧客歡迎。在此基礎上,他又開展了送米上門業務。他在一個本子上詳細記錄了顧客家有多少人、一個月吃多少米、何時發薪、何時需要買米等,到時候便送米上門,盡量不讓顧客為買米操心費神。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永慶的生意一天天紅火起來。當初他一天賣不到12斗米,后來一天就可賣出100多斗。小有積蓄后,王永慶又辦起了碾米廠。經過幾年的努力經營,他把日本人辦的廠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50年代初,臺灣“工業局”推出一系列工業發展計劃,其中包括利用美國援助興建石化工業基本原料——聚氯乙烯。王永慶大膽接手了當時這一無人看好的項目,成立了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即“臺塑”),并把發展觸角伸向海外。

  生活儉樸臺灣富豪無人能及

  王永慶的生活非常儉樸,他對穿著的要求是大方整潔,從不計較衣服的新舊及款式。他生平最喜歡收藏名人字畫,然后就是聽戲,并常年堅持慢跑鍛煉。他的子女似乎也沒有感覺到他們的父親是個富豪。王永慶認為長途電話費太貴,除了生意上的必要聯系外,他不贊成子女們常打電話回家。但他又是一個慈祥的父親,幾乎每周都要給子女們寫信。為省郵資,他常用一種很薄的信紙,每封信都是密密麻麻好幾張。他生活之儉樸和工作之勤奮,在臺灣企業界人士中恐怕無人能及。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