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薇
董文標檔案
中國民生銀行行長、董事;49歲;河南人;經濟學碩士
1975年:18歲,高中畢業到農村插隊。
1978年:21歲,參加高考,進入海南省銀行學校學習,畢業后留校任教(期間先后到陜西財經學院、廈門大學財經系學習)。河南省銀行管理學院成立后,董文標出任副院長。
1991年:34歲,調入交通銀行鄭州分行任行長。在其任職期間,該行的業務量由2億多元升至40多億元。
1993年:36歲,調入交通銀行總行,隨后出任海通證券的第一任董事長,并按國際標準化股份公司的形式組建“海通”。在其任職期間,海通證券發展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證券公司之一。
1996年:39歲,中國民生銀行成立伊始,董文標出任副行長。
2000年:43歲,升任中國民生銀行行長。同年11月(上任半年后),領導民生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流通,引起海內外轟動。董文標出任民生銀行行長后,民生銀行積極探索出了一條“低風險、快增長、高效益”的發展道路,資產規模由2000年初的366億元發展到2001年度的1389億元。
帶著現任民生銀行行長的頭銜,49歲的董文標在中國當今的“銀壇”上,絕對稱得上是少壯派。大膽進取、銳意改革,每每有所動作,總會在業界掀起不小的“地震”,F實生活中的他,說話干脆,做事爽利,貨真價實的“言行如一”。然而,當談及自己的投資經驗時,這位干練的行長卻不好意思地笑笑說,實在太忙了,沒空理財呢!
后悔沒買上海一套房
采訪董文標,是在春雨瀟瀟的上海,黃浦江邊高樓林立,外灘上的老洋房記載著這個城市悠久而輝煌的歷史。與城市的奢華緊密相連的,是它居高不下的房價。均價過萬元、一線江景房甚至有超過9萬元一平米的“天價”,這些似乎觸動了董文標早期的記憶。
“說起投資,我沒有什么特別難忘的。以前有時間時,還會關注一下證券市場,現在沒時間了,也就沒做什么投資。原來在上海工作時,有機會買一套標價160萬元的房子,現在這套房子已經升值到了1600萬元,足足翻了十倍。白白錯失一個投資良機,這是唯一一個讓我想起來會比較后悔的投資經歷!
“漁夫和富翁”要揀誰
談到自己的財富觀,董文標給記者講了個故事,就是那個經典的“漁夫和富翁”的故事。
在海邊度假曬太陽的富翁,看到一個漁夫也在曬太陽,兩個人之間便產生了一段對話。富翁說,他努力賺錢工作是為了能悠閑地享受人生,貼近大自然,比如到海邊放松自己,釣魚,游泳,多么舒服愜意;漁夫則認為,賺很多錢后再去享受陽光,在海邊釣魚是多此一舉,因為他不用賺很多錢,一樣每天都可以在海邊曬太陽、釣魚了。
“所以說,有錢人有有錢人的難處,窮人有窮人的幸福。”沉思片刻,董文標認真地說道:“財富的樂趣和痛苦是一個辨證的關系!
或許,是選擇悠閑平淡的人生,還是辛苦工作來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個問題同樣也困擾過董文標,但很明顯,董行長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后者。不過,很多時候,人生的進程往往快得還來不及作出選擇,就已經被推向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軌跡。
未來投資最看好傳媒
有意思的是,談到今后最為看好的投資行業時,董文標并不認為是銀行業,而是傳媒業。他覺得,媒體在國外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在中國,今后也將是一個很大的產業。
與董文標的談話在輕松快速的節奏中匆匆結束,繁忙的行長還有太多公事等著他處理。這似乎讓記者對挖到的料感到很不滿足。談銀行改革時可以滔滔不絕的董文標,在談到自己時卻沒多少話說,這從另一個方面也顯示了他性格中的低調和樸素。
也許,民生銀行能擁有今天的成績,在他眼里才是最大的投資,他為此投資了數不勝數的心血和激情。十年前董文標入職民生時,那時的民生資產規模為13億元;10年后,民生銀行的資產規模超過了5000億元,不良貸款率保持在2%以下,資本回報率和資產質量位居股份制銀行之首。董文標自己亦被國外輿論評為“真正按商業規則運行的銀行家”。董文標經典語錄:
“以前銀行的盈利模式,就像農民種田,要靠天吃飯,喝的都是地表水。風調雨順時還好,干旱了就得四處想辦法。我們要做的就是深挖井,找水源。找到了水源,將井深深地打到地下面,就算天再旱,我們都有水喝!”“舊的銀行運作是生存線上痛苦的掙扎,轉變了之后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
“我們的激勵目標就是,讓更多民生銀行的員工開寶馬,住豪宅。我們不怕別人說我們腐敗,這是靠自己實力掙來的錢,花著很安心!”
。≧obby/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