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石油巨頭鏖戰中下游 外資圈地終告一段落(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9日 16:30 中國新聞網 | |||||||||
上海塞科化工項目是BP在中國的重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27億美元,由中石化和BP各出資50%投資建設。建成之后該項目將年產90萬噸乙烯及其他化工產品。此外,BP還與中石化合資在南京建設世界級醋酸生產基地,項目投資總額為13.9億元人民幣。 加油站方面,通過與中石油和中石化合作,BP將在2007年前將分別在浙江和廣東收購、建設和運營500座加油站。目前在運作的加油站已經超過600個。
而2006年新年伊始,中海殼牌(中海油和殼牌合資公司)在廣東宣布南海石化項目已經正式投產。該項目是殼牌迄今為止最大的石化投資項目,總投資約43億美元,年產230萬噸石化產品,也是中國迄今最大的合資項目。 此外,殼牌和中石化2004年成立的油品零售企業,已經在江蘇開出了200多家正在運營的加油站,而他們的目標則是500家。 除開全球最大的3家石油公司之外,其他跨國石油巨頭也在陸續擠入中國市場。2005年3月,作為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開放后首個獲商務部批準經營成品油零售的合資項目,中化道達爾燃油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該公司欲在華東、華北等地區構建自己的成品油銷售網絡。來自法國的道達爾公司借此切入了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在此之前,道達爾參股的大連西太平洋石化公司是惟一一家有外資參與的煉廠。 當然,囿于中國政府的相關產業政策,跨國公司還不能在中國建設獨資或者控股煉化項目,而只能采取跟中國國有石油公司開展股權合作的形式。 與之相比,中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及中化集團為在即將開放的市場中擴大自己的優勢,也紛紛公布了自己中長期的投資計劃。 內戰的廣東樣本 “打通產業鏈是石油公司的必然訴求,這是石油產業的特點決定的。”石油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韓學功對本刊說。 1998年中國石油產業重組之時,以長城為界,在長城南北分別組建了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集團。中石油以上游業務為主,中石化則主要為中下游業務,中海油則主攻海上油氣田的勘探開采業務。但此后,三家公司開始彼此向對方的地盤滲透。中石油要把加油站開到長城以南的經濟發達地區;中石化力爭上游;中海油則一直覬覦岸上風景。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