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全國牙防組要轉正了?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1日 09:43 金羊網-新快報

  新認證機構被指與牙防組“血緣”緊密,國家認監委否認該說法

  ■新快報記者張瀟實習生李秋蘭

  “兩個人兩張桌子忽悠了13億人民”的全國牙防組要“轉正”了?

  幾天前,有媒體爆出,“有關人士透露最后的口腔保健產品認證機構已經基本成形。而這個即將浮出水面的機構與衛生系統下屬的全國牙防組有著緊密的‘血緣’關系。”

  對此,業內人士并不感到意外,有人士表示,早在國家認監委拋出《口腔保健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時候,大家就已經料想到了這個結局。

  然而,國家認監委的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否認了該說法,該負責人稱,“具體規定都沒有出臺,機構怎么會如此早就確定。與牙防組有沒有關系更是無從說起。”

  用“保健”的名義保牙防組?

  有業內人士表示,且不說全國牙防組與國家衛生局千絲萬縷的聯系,單是從東窗事發后,國家有關部門遲遲未對其性質認定上就可以看出些許端倪。當時有小道消息稱,全國牙防組的專家向衛生局下了通牒,如果不能獲得國家身份將集體請辭。結果不久后,認監委的征求意見稿就橫空出世了。

  而更有人指出,之所以認監委的意見稿選用“口腔保健用品”而不選擇“口腔護理用品”,實際上就是用“保健”將牙防組認證的范圍劃分到衛生系統旗下,而牙防組的成員都是該領域的專家,即使最后牙防組被取締了。其實能多大程度上的換湯又換藥是很明顯的。

  這幾天,記者又在市場上轉了一圈,發現包括牙膏、沐浴露在內的不少個人護理產品上,仍然可以看到全國牙防組、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華口腔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等的印章,而這些組織都已經被認定并不具備認證資格。

  對此,中華口腔醫學會的相關人士解釋說,他們和這些產品之間不是認證與被認證的關系,而只是“合作”。記者仔細觀察了這些熟悉的包裝發現,原來經“某某學會認證”的字樣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經某某驗證、證明”,更或者干脆只印個組織Logo上去,其中關系任人揣測,“就是曖昧了,但是不違法!”

  符合申請條件的都可以搞

  國家認監委上述人士表示,新口腔保健產品認證機構的確定還要經過有關的專家的審核,最后可能需要5-10個認證機構。而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原牙膏工業協會,下稱“牙膏協會”)負責人也表示,最后的認證機構是不是與牙防組有關系的組織不好說,總之,“凡是符合申請條件的到時候都可以搞!”

  隨后,記者又多方聯系了牙防組、中華醫學口腔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等相關組織,但對方均表示負責人不在,在留下記者的聯系方式后便再無音訊了。不過,中華預防醫學會的相關人士曾在《意見稿》剛出臺時向記者表示,正在與全國牙防組聯系,有意申請成為認證機構。

  企業受害,消費者更受害

  據牙膏協會的負責人介紹,由于牙防組事件,已經對整個牙膏行業產生了4000萬—5000萬元的損失。如果要將所有的標有不合法認證的牙膏都銷毀或是收回,將可能產生兩個億的損失。所以,基于經濟上和牙膏生產企業層面的考慮,不會對涉及牙防組事件的產品全部銷毀。他呼吁社會對此要給予一定的寬容,“再說了,認證只是一個輔助功能,在牙膏的質量抽查中,有98%以上的牙膏的質量是沒有問題的!”

  乍一聽,這話挺有道理:用那些經過認證的牙膏這么久,好像也沒遇到過什么質量問題。而且,不少企業也在叫冤,“我們也是受害者,不知道這個牙防組是沒名沒分的!”結果,企業花錢做了認證,卻因為是違法的而遭遇產品撤架,錢財聲名雙雙受損。

  直到近日,又有媒體挖出猛料:牙防組的所謂“認證過程”其實只是一個過場,委托的“專家”也委婉承認“試驗不理想、認證詞也夸大”、“被認證企業每年須交10萬元”。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在牙膏企業異口同聲表示,牙膏已經進入微利行業的同時,成百上千萬的贊助費用被企業用于捐買認證。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埋單的還是老百姓。而更有專家表示,其實目前幾塊錢的牙膏和數十元的牙膏在原料方面并沒有太大差異,所以功能牙膏背后水分不少,而這些認證正好給企業宣傳產品神奇功能“添油加醋”。

  

全國牙防組要轉正了?

  上圖:牙防組改頭換面重新收錢蓋章卻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相關鏈接]全國牙防組

  全國牙防組是在衛生部領導下,由全國各主要口腔醫學院院長和口腔預防保健專家組成的牙病防治專業組織。組內設“口腔保健用品專家評審委員會”,在2001年開始根據自己制定的依據對10個品牌(8家企業)的口腔保健產品進行了認證,其中包括佳潔士、兩面針、樂天、冷酸靈牌牙膏或牙刷類產品。

  2003年11月1日《國家認證認可條例》正式生效,但直到今年,牙防組不具備認證資格才被媒體曝光。隨后,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口腔醫學會等在個人護理產品中頻頻露臉的認證組織均被證實不具備認證資格。

  [記者手記]認證機構滿天飛

  早在2003年我國就出臺了《國家認證認可條例》,規定未經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認證活動。沒有蓋章權的牙防組,收錢、胡亂認證,然后蓋章;那么,有蓋章權的其他認證機構,是否就那么可信?

  環顧周圍,我們早就被各色認證所包圍了。從“中國節能產品認證”、“中國名牌認證”、“ISO9000”、“國家節能認證”、“歐共體CE認證”、“QS認證”、“HACCP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種類多得讓人難以全部記清。有個家電廠家干脆告訴記者:“我們公司一共獲得過100多個認證!”雖然基本上沒有銷售人員能說得清楚自己產品眾多認證的來源,但有一點是沒錯的:從理論上講,標志越多,產品質量越好。

  對此,有企業負責人表示,不同部門發放不同的認證標志,比如,3C認證等是由國家權威部門發放的,屬于一種強制性認證。除此之外的很多認證是非強制性的,而很多協會,甚至不少國外機構也在頒發各種認證。而這些認證都被企業拿來作為產品競爭的砝碼,每增加一個標志,就意味著在某個領域或某個性能方面更出眾。

  但是,到底這個“出眾”的可信度有多少呢?有一家醫藥企業的老總給記者的回答是:“你自己衡量吧。”不過據記者所知,在這企業申請ISO9000認證的時候,該老總是親自出馬安頓評估組的衣食住行,“比伺候大客戶還累”。雖然專家解釋說,ISO這樣的只是企業管理體系認證,不能代表產品質量,可是哪家企業的產品宣傳冊上不會打上已通過ISO認證的標志?“畢竟人家都有,自己沒有不行啊。”

  業內有人揣測,東窗事發后,有關負責人最后悔的應該是沒早弄個“認證資格”。這樣手續一全、時間順序一變,豈不就可以萬事大吉、可以“合法地”繼續干著蓋章收錢的事了?而現在,似乎后悔也沒必要了:牙防組用原名“轉正”的希望是不大了,但改頭換面重新收錢蓋章卻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了。這回,看誰還能說個不字!

  (觀宇/編制)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