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小雜糧要借科技長“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1日 07:57 中國質量新聞網 | |||||||||||
出口1噸小雜糧的經濟價值約相當于出口2.75噸大宗糧食;小雜糧的保健價值亟待科技開發—— 小雜糧的出路在于用科技對其進行深加工。王 嘉 攝
小雜糧,這個名字乍一聽就顯得有點“不上檔次”。其實,如今的小雜糧不僅上了檔次,而且還是“國際”檔次——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雜糧生產和出口國。不起眼的小雜糧遠銷海外,賺回了大把的外匯,有些品種甚至是供不應求,被安上了“黃金豆”的名號。 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馮佰利介紹,小雜糧是小宗糧豆作物的俗稱。泛指生育期短、種植面積小、種植地域性強、種植方法特殊、有特種用途的多種糧豆。主要包括蕎麥、燕麥、糜子、籽粒莧、薏苡、青稞、綠豆、小豆、豌豆、蠶豆、蕓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目前,我國小雜糧年種植面積約900萬公頃,生產總量在2000萬噸以上,全國雜糧種植面積達到33.33公頃以上的省區有11個。 馮佰利指出,從糧食市場上看,近些年來,小麥、水稻和玉米等大宗糧食效益低下、滯銷積壓現象較為嚴重。而小雜糧卻以其營養價值高,有保健功效,呈現出良好的市場前景。他認為,大力發展小雜糧產業有利于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特別是對于中西部省份,更是一個可以大力發展的好項目。 記者發現,根據中國土畜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2004年小雜糧出口量占全國糧食出口總量的21.74%,出口額占糧食出口總額的29.22%。其中,蕓豆出口量占糧食出口總量的8.47%,出口卻占出口總額的14.22%。據悉,在正常情況下,出口1噸小雜糧的經濟價值約相當于出口2.75噸大宗糧食。可見,小雜糧產業的確是我國糧食產業中的一支“精銳部隊”。 中國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邊振瑚認為,目前我國小雜糧出口的優勢有兩個,一是質量好,二是價格不貴。但是,他也指出,與2000年前相比,我國小雜糧出口價格呈普遍下降趨勢,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小雜糧產量上去了,卻沒有提高附加值。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很可能就會造成低附加值的小雜糧數量越來越多,產業利潤卻越來越低。 馮佰利認為,要解決小雜糧附加值低的問題,提高種植和加工的技術水平是關鍵所在。目前,小雜糧的主要產地都在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的區域,“零星種植、廣種薄收、粗放管理”,普遍存在品種改良滯后、品種混雜退化的問題。因此,要提高附加值首先就要推廣“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模式,以龍頭加工企業來帶動農戶引進優質品種,提高種植水平。 此外,加工企業和科研單位要加強合作,開發出適應市場需要的新產品,提升小雜糧的深加工、精細加工水平,要從單純出口小雜糧到出口由小雜糧加工的面條、豆粉等粗加工產品再到出口由小雜糧深加工出的保健食品。馮佰利舉了個例子,主產區在新疆的鷹嘴豆過去只是作為普通的糧食食品出口的,而如今已經開始將其加工成幫助糖尿病人降低血糖的輔助食品,可以想象,這個新產品的市場價值必然大大超過鷹嘴豆。而在小雜糧中可開發的保健功能還有很多,只要利用科技對其進行深加工,將來的小雜糧產業將前途無量。 邊振瑚則指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一批名牌小雜糧生產基地,并在國內外市場有一定的聲譽,但大多數生產基地缺乏明確的生產區域劃分、品種布局、產品質量標準等。因此,建議政府部門要根據我國小雜糧生產實際,因地制宜地建設一批優質小雜糧繁種基地、生產基地,以提高我國小雜糧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小雜糧產業發展的諸多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缺乏——科研單位沒有研究經費,加工企業沒有研發經費,農戶沒有買良種的經費。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上。但是,業內人士認為,在如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如何激發出農戶、加工企業和科研單位的熱情比光靠政府補貼要來得有效得多。可以說,小雜糧面臨的問題同樣也是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所面臨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將技術革新的成本分攤到農產品加工的每一個環節,讓大家風險共擔,利益均享。 作者:彭 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