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以色列有機農業之父馬里夫·利維
“無論什么地方在考慮推廣有機農業,我都感到由衷高興。尤其是人口眾多的中國也對有機農業感興趣,我更感到欣慰。有機農業不僅僅是商業,更是生活方式。”以色列有機農業之父馬里夫·利維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
地處以色列北部平原的塞德-埃利亞胡基布茲是以色列最大的有機農場。85歲高齡的利維現在就工作在這里,專門負責2.5公頃的菜田,為農場食堂提供有機蔬菜。塞德-埃利亞胡基布茲30%的農田屬于有機農業用地。有機農田與非有機農田之間相隔50米,以免遭化肥和農藥的污染。
在田間巡視的利維頭戴遮陽帽,身穿粗帆布工作服。他用粗糙的大手從塑料大棚中摘下一個青椒遞給記者,“放心吃吧,沒有任何化學殘留”。
有機農業不使用任何化肥或農藥,僅通過改良土壤的方式,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求。利維解釋說,化肥和農藥使作物變得強壯,但是也使作物失去了適應自然變化的能力。這好像人類使用抗生素,卻抑制了人體本身免疫系統的應變能力。
利維是以色列第一個身體力行實踐有機農業并證明有機農業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生存的人,因此以色列政府授予他“有機農業之父”的稱號。
塞德-埃利亞胡基布茲于1962年開始種植青椒,依照傳統方式每季噴灑40次農藥。4年后,利維發現作物出現嚴重退化現象,這是他第一次意識到這種種植方式有問題。后來農場改種水果,利維有一次認為蟲害不嚴重,就沒有在自己負責的那片果園打農藥。一個半月后,這片果樹長勢明顯優于其他果園。上世紀60年代期間,以色列棉田蟲害嚴重,但人們發現有一塊棉田幾乎沒有遭災,后來知道是負責噴灑農藥的人忘記在水箱里加農藥。這些事都給利維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4年,利維正式提出有機農業的概念,并率先在農場生活區周圍嘗試開發有機農業,也因此在生活區周圍建立起“生態帶”,隔絕傳統農業的化學污染。
利維表示,發展有機農業的關鍵在于人,人的創新意識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技術和設備。利維說:“出現問題時要有耐心,不要急于干預,要相信自然會發揮作用。” 本報駐耶路撒冷記者:劉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