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中國自主核電正謀求突圍 中國技術將要靠邊站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6日 14:38 南方周末
中國自主核電正謀求突圍 中國技術將要靠邊站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部外墻的廣告,畫面背景為秦山核電站 李江松/圖

  

中國自主核電正謀求突圍中國技術將要靠邊站

中國核電科研機構力圖躋身國際核電技術一流陣營 CFP/圖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在引進國際三代核電技術懸而未決之際,中國核電界意圖借自主創新之東風,參與國內前景巨大的核電工程建設,將中國自主的二代半技術發展到三代,但這種思路還沒有得到決策部門的明確支持

  □本報記者 鄧瑾

  “中國技術將要靠邊站”

  4月3日,在澳大利亞訪問的溫家寶總理和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共同簽署了《中澳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核材料轉讓協定》。

  根據協議,中國將在10年內從

澳大利亞進口大約2萬噸鈾礦。之所以要確保鈾礦的供應,是因為中國正在啟動一個龐大的核電建設計劃。

  3月22日,國務院通過的《中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核電的裝機總量將從目前的870萬千瓦提高到4000萬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比重將從現在的1.4%上升到4%。在中國高速的經濟發展遭遇能源瓶頸和環境保護的壓力之下,國家首次將清潔的核電納入整個能源供應大盤。

  中國核電工業也因此迎來大發展的機會,這意味著未來15年,平均每年要新建2-3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總投資規模超過400億美元。

  然而一場中外核電技術爭奪市場的暗戰正在上演。

  在中國核電市場高達幾千億元這塊巨大的蛋糕面前,目前在臺面上爭奪的是兩家外國公司:法國的法碼通(3月1日后已更名為阿海琺)和美國的西屋電氣公司(現已被東芝收購)。阿海琺的EPR和西屋的AP1000被認為是百萬千瓦級核電站迄今為止最先進的第3代壓水堆技術。

  而中國人自己研發的同級別核電站壓水堆技術是CNP1000,屬二代半技術。如果按照此前的計劃,中國的CNP1000恐怕很難有機會。

  有關部門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對浙江三門、廣東陽江的4臺百萬級機組啟動國際招標。按計劃,中標的國外技術將成為中國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

  “這就意味著我們中國的技術將要靠邊站,未來中國技術人員要做的就是復制工作。”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名譽院長錢積惠說。

  國際技術引進難產

  然而國際招標工作的截止時間一拖再拖,業內很多人士開始懷疑招標能否成功。

  價格太高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一位接近評標專家委員會成員的專家告訴記者,中方在第一次聽到報價后,“幾乎要炸開了鍋”。

  除了價格的原因外,法美兩家公司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簡單說,西屋的技術是在增加安全性的基礎上減少系統設備,而阿海琺則是通過增加設備來提高安全性。

  中國已建和再建的核電站90%是引進機組,分別來自法國、俄羅斯和加拿大,各國提供的反應堆技術路線也各不相同。因此,統一技術路線是《中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的重要目標之一。

  而目前對法美兩國技術路線到底選定哪個作為中國未來核電站統一的基礎技術,各方仍存在較大分歧。

  不過從種種跡象看來,中方決策層似乎更傾向于西屋。法國媒體《回聲報》近期透露此中原因時稱,阿海琺是因為不愿像西屋所承諾的那樣100%的轉讓技術,所以在競標中處于劣勢。這種說法遭到了阿海琺中國公司否定,“我們承諾免費轉讓技術,而西屋是收高額轉讓費的。”阿海琺中國公司一位高級管理人員對《南方周末》說。

  不僅如此,這位阿海琺人士還透露,西屋在投標前幾天,與之捆綁的三家公司中有一家負責工程建設的公司退出,這說明如果按照嚴格的國際招標程序,西屋當時連投標資格都沒有。

  “我們的價格比西屋更便宜,技術轉讓的條件比西屋更好,但最后告訴我們,西屋技術的發展空間更大。”這位阿海琺的負責人說。

  與阿海琺不同的是,西屋電氣公司技術轉讓與國產化經理馬克拒絕談論任何與招標有關的話題,他只是不斷向記者強調:“西屋的AP1000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壓水堆技術。”

  然而,就在評標結果一拖再拖的時候,這場被稱為“世紀大單”的國際招標更平添變數。2006年2月6日,日本東芝公司以54億美元高價收購西屋。處于低谷期的中日關系為中國采用西屋技術蒙上陰影。

  中國核電界要求自主發展

  就在招標結果十分不明朗的前景下,中國核電界開始敦促有關部門盡快上馬中國自主技術的核電站。

  3月30日在中國核電國產化論壇上,中國核工業集團等眾多機構濟濟一堂,會上傳達出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必須堅持在引進的同時,給國產的二代改進型技術以及百萬千瓦級技術CNP1000更多的工程機會。

  中國核工業相關機構認為未來15年新開工約30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恰好可以給國內的核電技術研發提供良好的市場機遇。在不斷的工程實踐中,研發人員的技術創新能力將會得到持續提高。

  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江表示,在參考大亞灣核心技術的基礎上,中方自主設計的秦山二期核電站在剛開始的時候未免有一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方,但是幾年運行后,中方在即將開工的秦山二期擴建工程中,設計水平有了更大提高。“如果再建幾臺,我們將完全掌握60萬乃至百萬千瓦機組的技術設計。”李長江說。

  不過核工業體系這種思路如果要得到實施,還必須得到主管大型項目審批的國家發改委的同意。據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發改委目前的思路是集中力量引進3代技術,在引進談判期間,暫不安排中國自己設計的技術標準的工程上馬,等3代技術引進后,就主要是消化吸收引進技術了。

  在這種情況下,原核工業部轉型而成的中核集團責無旁貸地承擔了說服發改委的工作。

  “國家到現在還沒有明確讓已經設計完成的CNP1000上什么工程,什么時候上。”中核集團核電部主任陳樺對《南方周末》說,“我們現在到處在呼吁,我們自己設計的東西你得讓他出生。”

  在他看來,對第3代技術的引進就引進兩個機組就夠了,而不需要4個機組。因為引進的目的就是加快中國自己的3代技術的研發。

  事實上,這里面暗含的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技術追趕路徑:一種是在引進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另一種是在中國已經達到了的研究設計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引進為我所用地吸收。

  老一代的科研人員顯然都是后一種路徑的堅定支持者。“中國核潛艇之父”、81歲的彭士祿對記者說:“所謂‘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就是要以我們自己的研究開發為主,不懂的地方再尋求合作。”

  陳樺還提醒記者,盡管此次招標,阿海琺和西屋都提出自認為優惠的技術轉讓條件,但是一些關鍵技術,比如設計的源程序,兩家公司都明確表示不會轉讓。而且還限定轉讓技術只能在中國使用,不能出口。

  “我們花了這么多錢還不能出口,那將來我們怎么參與國際競爭啊?”陳樺說。

  盡管現在引進談判撲朔迷離,陳樺已經做好了準備。不管引進成不成功,他下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籌劃怎么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發出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代技術。

  另外,世界上正在運行的總共440個左右的核電機組幾乎都是二代或二代改進技術。法碼通的3代技術EPR剛在芬蘭首次落戶,而西屋的AP1000至今還沒有投入過任何工程。

  “為什么要家家戶戶都是等離子?現在很多傳統電視不是還用得很好嗎?”陳樺這樣反問。

  該不該引進國際3代技術

  事實上中國現有的核電機組90%以上都是來自引進。俄羅斯在田灣核電站、加拿大在秦山三期核電站都向中國出口了核電設備,但不涵蓋技術轉讓。

  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在1980年代中期通過引進法國設備和技術建設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總投資40億美元,實現了我國百萬千瓦級大型商用核電站“零”的突破。

  正是得益于大亞灣的技術轉讓,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運營和管理的秦山二期核電站(兩個60萬千瓦核電機組)在2002年投入運行,實現了中國核電國產化的重大跨越。

  2002年6月23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在參觀秦山二期時說:“核電產業是高技術的戰略產業,實踐證明,高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拿錢是買不來的。要繼續堅持以我為主,這是發展核電的必由之路。”

  而這與2002年初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發改委前身)2866號文件的精神一致。2866號文件嚴格遵循中央一再強調的核電產業發展要自主發展的既定方針,而且還明確提出了經各方同意的技術路線:“在自主設計制造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的基礎上,以我為主,充分吸取國外最先進技術,自主制造百萬級核電站。”

  該文件讓核電界歡欣鼓舞:核電發展的春天終于來了。

  然而一年后,有關部門卻對即將上馬的陽江、三門核電站的4個百萬級機組實行國際招標。

  對這種思路的轉變,目前至少有兩種說法。

  一種解釋來自發改委內部。2003年5月,《核電》雜志刊登了國家發改委一位人士的文章,該文標題是《中國核電要走一條新路子》。

  該文說,對于國務院領導提出的“要采用世界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的指示有兩種理解,一是要“兩步走”,一是要“一步跨越”。

  “兩步走”強調的是維護“自主知識產權”,利用“已有技術加改進”;“一步跨越”則指我國已擁有的核電設計技術,為掌握世界先進技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只要選擇最有利的方式和合作途徑,就能盡快掌握世界先進技術,提高核電自主化水平。

  作者認為,“即使將要建成的秦山二期2×60萬千瓦核電站,也是參考大亞灣核電站‘照貓畫虎’,在對嚴重事故的預防和緩解措施,以及防火設計等方面,與國際新的核安全標準還存在差距。”

  文章認為,“只要冷靜、客觀地比較當今世界核電先進技術和國內的差距,那么選擇‘采用先進技術,統一技術路線’的‘一步跨越’的主張,必將成為我國核電界的共同心聲。”

  另一種解釋來自業界觀察家。他們認為原因之一是國防科工委最終未能使中核集團和廣核集團在百萬級的設計方案上取得一致意見。

  本來雙方都同意要以建成的嶺澳百萬級壓水堆作為參考電站,基于秦山國產60萬千瓦成功的自主設計和自主建造模式和實驗。惟一沒有統一的是堆芯設計要不要改,更具體地說,就是“燃料棒的數量”問題。觀察家認為,就是這個“技術細化問題”,最后讓決策轉向。

  “這一問題本來完全可以交給有權威性和工程實踐經驗的專家們來解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名譽院長錢積惠說。

  核電自主創新為何如此艱難

  當有關部門決定中國的核電發展要以引進項目作為自主化依托項目的時候,當時科技部辦公廳副主任梅永紅撰文提醒說:“不能讓中國的核電工業重蹈汽車工業的路子。”

  “我現在要說的是,我們反復強調要搞自主創新,絲毫不是排斥對國外技術的引進。”梅永紅說,“我們所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在技術發展上,是不是已陷入到要發展只能引進技術這樣一種宿命?更何況實踐已經充分證明,核心技術是引不進來的,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領域不可能指望別人。”

  中核集團核電部主任陳樺也承認,改革開放的環境讓引進更方便,反而使國內很多時候不愿意做艱苦的創新努力。

  他舉了他太太的例子,她是核電站設備閥門的設計師。她所在的設計組嘔心嚦血反復調試了3年,才終于做出來了一個成功的閥門。但他們得到的回報非常少。第一,不能出國,而如果是引進設備,則可以出國采購或監造;第二,沒人說好,工廠不說好,業主也不說好,有關部門也不說好,因為剛開始調試的時候總會出現很多問題;第三,錢也沒有多賺;從此這個設計小組就喪失自己研發的積極性。

  “當一個國家的設計人員沒有創造激情的時候,這個國家的自主創新就完了。”陳樺說,“因為創新不是靠官員,而是要靠基層的研究開發人員。如果一個孩子,一摔就說,一摔就說,那他永遠也長不大。”

  因此,盡管國家已經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但是要真正落實還是一個系統工程。這不僅涉及到有關部門對自己設計產品的態度,而且還有待諸如政府采購政策、稅收政策等多項政策的配套。而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

  現任科技部政策法規和體制改革司主管副司長的梅永紅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經過了廣泛的討論,各有關部門達成了高度的共識。

  “這次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對我們國家一定會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我們過二十年再來看。”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6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