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明代的海禁與走私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30日 14:39 南方周末

  

明代的海禁與走私
■經濟史話

  □梁小民

  明朝的海禁斷絕了對外貿易,使東南沿海的許多百姓無以為生,導致一些商人勾結倭人武裝走私,進而搶掠,是為倭寇之禍的最初起因,也是“商品不能越過邊境,士兵就會
越過邊境”的補充注解

  歷史上關于戚繼光平倭寇的敘述,在我的心靈里種下了痛恨倭寇的種子。以后讀書多了,才知道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中國歷史大多以閉關鎖國為基調的,尤其是以明代為盛。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嚴禁民眾出海貿易,主要是與日本的貿易。明成祖時海禁政策略有放松,由政府發給日本來華船只“勘合符”(類似于貿易許可證),允許有“勘合符”的船隊來華貿易,這種貿易稱為“勘合貿易”。這一時期,中日之間官方與民間貿易有所發展。

  明代中央管理這種貿易的機構是禮部,地方上是市舶司,日本的勘合貿易由設在寧波的浙江市舶司掌管。日本使節來后在寧波上岸休息,并在當地交易。得到朝廷許可后可以由明朝官員護送進京,遞交國書、進貢、領取賞賜,并進行貿易。這種貿易使雙方都獲益。

  嘉靖初年,日本的勘合貿易權由幕府落入細川、大內兩家之手,在對主導權的爭奪中,大內氏獲勝。

  嘉靖二年(1523年),大內氏的三艘船向寧波進發,細川氏也憑已失效的“弘治勘合”派船到寧波。大內氏先到,本應先入港,但細川氏雇傭的明人副使宋素卿向市舶司太監賴恩行賄,得以先進港驗貨。大內氏之使不滿,與細川氏之使格斗。細川氏的正使被殺,副使宋素卿逃走。大內氏的正使追殺,燒毀了市舶司的嘉賓堂,又襲擊明政府軍庫,沿路焚殺劫掠,使明軍民死傷多人。這就是歷史上的“寧波爭貢之役”。

  明政府不嚴懲貪贓枉法的賴恩,反而認為“倭寇起于市舶”,遂撤銷寧波市舶司,停止對日貿易。強行停止這種貿易嚴重打擊了當地經濟,一些從事對外貿易的商人就鋌而走險,與日本人勾結從事走私活動。

  海禁越嚴,走私獲利越豐。當時中國商人走私獲利達十倍之多,這就促使走私活動猖獗。盡管明政府對走私嚴加懲罰,先后摧毀走私基地雙嶼港(現在的舟山六橫島),捕殺徽州海盜商人李光頭、許棟以及商氏。但走私禁而不止,愈演愈烈。

  在這些走私團伙中,最有名的是以徽州歙縣拓林人王直為首的集團。王直曾上書朝廷請求開海禁,被拒絕后,就在日本建立根據地,與倭人勾結,公開用武力對抗政府,進行走私活動,這就有了在沿海為非作歹的倭寇之禍。

  在中國的史書中,王直是“嘉靖朝的大倭寇、海盜首領”。但在日本、朝鮮的史書中,王直是受尊敬的儒商。這才有當今日本人為王直修墓、中國“憤青”搗毀之事。國內史學界對王直是“推動對外貿易的英雄”還是“勾結倭人危害中國的海盜”一直爭論不休,至今沒有定論。以后,盡管兵部右侍郎、浙江總督胡宗憲以鄉情和假承諾誘殺了王直,但走私活動與倭寇之亂,始終沒有得到平息。

  徽州、東南沿海一帶山多地少,民以商為生。日中貿易,雙方商人獲利,民亦有生路。當百姓無以為生時,商人就變為海盜,百姓則從海盜之事。這就使閩商和徽商中從事海外貿易者以“亦商亦盜”為特征。

  嘉靖死后,繼位的隆慶皇帝宣布放寬禁令,準許對外通商,“販東西諸番”。這才使倭患平息,對外貿易迅猛發展。

  這時,

福建漳州的月港成為重要通商港口,經常往來的外國商船多至100多艘,且多為寬三丈五尺,長十余丈的大船。萬歷時,從呂宋回港的船只一次就有24艘之多。這種規模龐大的對外貿易促進了國內經濟發展,東南地區商品經濟發達,甚至出現了學者所說的資本主義萌芽。經商致富者不計其數,百姓生活也有改善。

  伴隨對外貿易發展,還帶來政府稅收增加。當時對外貿征收的稅包括“水餉”、“陸餉”和“加增餉”。“水餉”按船只大小計征,由船商交納;“陸餉”以貨物多少為準,計價征收,由鋪商交納;“加增餉”專門向以運載銀錢為主的呂宋歸來船只征收,每船在“水陸”兩餉之外加征150兩白銀。隆慶年間,月港一地征收的這種稅收每年為幾千兩白銀,到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已增至2.9萬多兩。看來解除海禁是多贏的。

  縱觀整個歷史,對外開放是經濟共同繁榮之道。中國歷史上的漢、唐兩朝,最開放,也最繁榮。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各國進行關稅戰,限制對外貿易,平均關稅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現代經濟學家認為,這是“大蕭條”持續時間長、衰退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說過,商品不能越過邊境,士兵就會越過邊境。這就是說,戰爭往往起源于貿易限制。

  我想補充一點的是,在商品不能越過邊境和士兵越過邊境之間其實有一個過渡階段,這就是走私活動興起。當走私都不能滿足貿易要求時才會有戰爭。任何一種再嚴厲的海禁和打擊都無法杜絕走私。打擊越嚴,走私獲利越高,走私活動越猖獗,而且官員越可能受賄。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海禁最嚴的時期,也是走私與海盜倭寇危害最甚的時期。回顧這一段歷史,證明了開放政策的正確,也堅定了我們加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信心。(作者為

清華大學EMBA特聘教授、電子郵箱lianglic@sina.com)

  (P1155332)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