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弗里德曼去世 > 正文
 

弗里德曼、學票與教育改革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3日 14:50 南方周末

  

弗里德曼、學票與教育改革

  ■經濟鏡像

  □郭譽森

  1960年代,經濟學大師佛里德曼針對當時美國公立學校的弊端提出了“學票制”,理論簡單明了無懈可擊,但在利益集團抵制下,30多年后才出現第一個現實案例

  印象中,近一兩年來,國內公眾對于教育、

醫療改革的質疑愈來愈集中而強烈,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中,這些議題也成為公開討論的重點。公開討論與民生密切相關問題,無疑是社會自信整體上升的信號。

  這讓我想起十多年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關于教育改革的公民投票。

  當時,提起投票的改革者們,建議取消州政府對公立學校的財政補貼,改行學票制。

  所謂學票(國內或有譯為教育券、學券),就是政府對每一個適齡的中小學學童,發一張可抵某一票面金額學費的記名學票,不可轉讓。

  在學票制下,各個學校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可以自由制定學費與教學質量,政府停止補貼虧損的公立學校。學生用學票抵繳學費,根據其票面金額與其選擇的學校的學費的差額以現金多退少補;學校持收到的學票到轄區政府領取現金;政府用停止補貼公校“虧損”所省下的錢來向學校贖回學票。

  如此,學生可以如一般消費者一樣,根據適合他的地點、教學方法、硬件質量、學費自由選擇學校,

性價比成為衡量標準。學校為了爭取學生,自會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以求利潤最大。

  像任何有市場競爭的產業一樣,競爭會使學校的學費接近于成本,質量會逼近最佳性價比。那政府呢?正因競爭會使性價比最優,在學票上需要花的錢,必定會小于以公立學校形式提供同樣質量與數量的教育產品所必須承受的虧損。

  原本公立學校的虧損,就是辦學成本與公定學費的差額而已,所以因學校競爭與學生自由選擇產生的好處,包括質量與成本都是凈賺,可以分配給學生、教職員與國家,如此惠而不費,何以不為哉?

  這一制度設計由貨幣理論大師邁爾頓·弗里德曼在1960年代提出。

  數字顯示,美國為人詬病的大城市公立學校平均用于每個學生的財政成本其實不低于公認質量佳的私立學校,而且因為居民往往依所屬的種族等因素各自聚居,學生因附近學校被指定而自然而然也隨所屬種族等因素而分別集聚在不同的學校,但因窮人與有色人政治影響力小,使得他們上的學校能獲得的財政行政資助遠少于富人與白人聚集的學校,造成一代代的問題。

  弗里德曼分析,教育產業為什么不能像大多數的產業,政府不必管,交給市場就可以了呢?

  毛病出在教育生產的東西———人力資本,其產權有瑕疵,所以在

資本市場上不容易得到融資。

  我可以自己自由使用我的體力與腦子,可以出租我的體力與腦子,但是我不能出賣我的身體與腦子。奴隸制取消后,每個人只能被自己擁有,無法轉讓給別人,因為法律不保護甚至不允許別人對我的所有權。

  這樣,人力資本便沒有抵押價值,不能成為抵押品。別人不能出錢給某人受教育或替他醫病,然后強迫他工作來分紅或還債。

  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某人有抵押,銀行會愿意借錢給他買住房、做生意,如果還不了錢,銀行可以自行將抵押物拿走。人力資本無法抵押,生產人力資本的項目便不容易在市場上得到融資,或者說如果政府不干涉,市場會調配太少的資金到生產人力資本的部門,如學校。

  這就是經濟學上有名的“資本市場不完美”問題———有許多人,有足夠的潛質成為擁有出色技能的人,但資本市場不會提供融資,幫助他們完成教育或訓練。

  其實不是市場不完美,而是(人力)資本產權不完美,有瑕疵。由于人力資本缺少轉讓權,教育無法從市場上獲得足夠資金,各國政府不得不大量介入教育,大量補貼,使教育成為政府問題。

  理論上,政府補貼教育有可能增加資源配置效率,但如何補貼有講究,好壞差別可以很大。

  政府現金貼補買主會使需求增加,補貼賣主會使成本降低供給增加,最終提高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此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政府自己生產,并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提供足夠的產品和服務,虧損部分以財政補貼。多數的國家或地方政府正是采用后一種方式建立龐大的公立學校體系。

  公立學校最大的問題是它往往會在主辦政府的轄區內成為壟斷者。一個轄區只能有一個政府、一個教育部(廳、局)、一個公立學校系統。由于缺乏競爭淘汰機制,學費(公定價格)如果被有效執行,壟斷者會降低質量,老師們會偷懶,如果各學校的治理結構不強,它們的管理人可以提高價格,仍不怕東西賣不掉———不愁沒學生。

  而提高的價格一般不是學費,而是巧立名目的亂收費。最糟糕的是,全世界的公立學校多以學區來分配學生,每個學生只能在指定的數目極少的學校中選擇就讀。這是標準的壟斷者分割市場的伎倆———減少系統內各學校的競爭。難怪他們提起價(亂收起費)來,他們的買主,即學生只好照單去買,別無選擇。

  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問題,讓學生有選擇以至學校間有競爭,從而靠此競爭壓低廣義學費、提高質量、增加教學創新呢?

  有!弗里德曼發現,改用現金補貼買主(學生),實行學票制,完全可以低成本地將補貼教育和公立學校切開,使社會可經由有選擇的補貼而優化教育投入,部分解決產權瑕疵造成的市場無效率,又可使學校產業與一般產業一樣享受競爭與消費者選擇帶來的巨大好處。

  弗里德曼的此議,雖然在理論上簡單明了無懈可擊,但政治上卻阻力極大,主要來自巨大的習慣壟斷的公立學校既得利益,尤其是成功將壟斷利潤轉化成超市場工資的教師工會與其成員———一旦采用學票制,學校間的競爭會使其高工資不可能維持。

  教師工會強有力的活動,使美國各地方議會難以通過此項改革。直到十幾年前,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市才成為第一個采用學票制的城市。據說效果與理論預期相近,不少黑人父母自己加付一些錢,送子女去原來被認為是“貴族學校”的私立學校,而原有公立學校也為生存而勵精圖治。

  但在加州,支持者不得已提出不止一次的公民投票,以避開特殊利益更易操控的議會,但都以失敗告終。近年筆者未再關注此事,不知有否提出,有否通過。弗里德曼以九十高齡,至今仍在為此奔走疾呼。

  據了解,國內浙江省長興縣,從2001年就開始了類似的教育券改革,其效果為教育部和學界高度關注。這或許可以成為國內教育改革的一種借鑒。

  (作者為國際濟豐投資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西安交通大學金禾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電子郵箱kwoh@tom.com)(P1154331)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