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漸進旺季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3月20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3月17日,零點調查公司與《東方企業家》雜
志聯合推出的旅游服務指數印證了許多人的這種感受——國內旅游業陷阱頗多。該指數表明,消費者對此感到不滿,中國旅游業正面臨一場信任危機。
據了解,這份《中國公眾旅游服務傳播指數2005年度報告》,是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沈陽、西安等7個城市1888名市民的問卷調查獲得的,反映了消費者對旅游行業當前的整體服務水平的評價。
調查顯示,2005年中國公眾對國內旅游業的信任度為67.6分;其中,具有隨團旅游經驗者作出的評價更低,為67.4分。研究發現,68.5%的人在最近一次旅游中有不愉快的體驗,包括“約定項目減少”(38.1%)、“付費參觀項目增多”(19.5%)、“導游擅自改變約定行程”(34.3%)和“導游安排了過多的購物活動”(30.3%)等。
調查顯示,“簽約容易履約難”、“行程及費用不透明”、“游客利益難以保障”、“投訴效果不佳”等,是導致消費者感到不滿的主要原因。“現在中國的旅游業使用的都是格式合同,簽約的時候非常方便!绷泓c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說,“但是,絕大多數消費者并不會去仔細研究其中的具體條款,只是粗略地看一眼,有些人甚至對合同內容沒什么了解。這樣一來,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馬上會發現自己已經處在了弱勢地位!
事實上,一些旅行社為了逃避責任,在合同中大做手腳,擴大免責條款,模糊責任條款;還有的旅行社為降低成本,違反合同約定或者行業標準,擅自改變行程,變更旅游線路,或者有意使一些服務項目的含金量降低。
這些行為對游客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在調查中同樣有所反映。數據顯示,受訪者在對旅行社“合同條款變更慎重性”、“產品介紹真實規范性”等選項上的打分都很低。“利益難保障”也是讓游客們寒心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次調查中,公眾對旅行社快速解決問題、快速拿出替代方案的能力評價不高(67.5分)。談及“自身利益是否能夠得到保障”的問題,大多數人更是覺得沒把握。對“當出現合同中沒有明確規定的情形時,旅行社是否能考慮顧客利益”的問題,受訪者的評價為63.7分;對“因旅行社自身原因使消費者利益受損后,能否主動賠償消費者的利益損失”的問題,受訪者的評價為63.2分。
研究人員分析,實際上,無論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消費者在旅游過程中難免出現不愉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不愉快都會轉變成對旅行社,甚至是旅游業的負面評價。如果解決得當,處理得巧妙,反而會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然而,在當下的旅游業中,這種積極解決問題的渠道是不暢通的,所以才會造成消費者對行業整體服務水平的滿意度大幅下滑。
調查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的旅游消費者已經有了初步的分化,處在不同層級的人對旅游產品的需求有所不同。許多中高級“發燒友”對旅游的理解和需求,已經不再像初級旅游者那樣,僅僅局限在觀光游覽了。
本次調查發現,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對當前旅游業的評價(包括創新性和個性化)就越低。這說明國內旅游業長期以來缺乏創新,早已滿足不了那些高端游客的胃口了。(董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