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萵筍收獲季節,菜農本應享受豐收的喜悅,然而,福建省閩侯縣青口鎮、祥謙鎮菜農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們種植的11.33公頃萵筍全部“黑心”了,百萬元收入化為泡影。此次萵筍“黑心”涉及七八個自然村,80多戶農民。農民們懷疑所使用的農藥“鋅而浦”導致萵筍“黑心”。
“自從使用了‘鋅而浦’農藥后,我們種植的萵筍全部都‘
黑心’了,今年的收成全部泡湯了。”
2月21日下午,記者一行驅車來到受害較嚴重的船尾村。在該村一村委干部的帶路下,記者一行來到了萵筍地頭。遠遠望去,成片的萵筍綠油油的,田間零零散散的有幾個農民正忙著耕作。
當帶隊的村干部向旁邊一位正在忙碌的菜農說明有記者要采訪時,這位菜農立即放下了手頭的活,跳上岸來,拉著記者的手,顫抖地說:“自從使用了‘鋅而浦’農藥后,我們種植的萵筍全部都‘黑心’了,今年的收成全部泡湯了,現在焦急萬分,都不知道該什么辦才好!”
沒過幾分鐘,記者身邊就擠滿了菜農,所有在田間勞作的農民以及附近村莊中受損村民都涌了過來。福州話、普通話交織在一起,從農民們凝重的表情和混雜的聲語中,記者明顯感覺到他們的焦慮和無奈。在萵筍地頭,一位菜農隨手掰斷了幾根萵筍拿給記者看,這些萵筍葉子顏色暗淡微黃,萵心黑了一大圈,像被蛀蟲咬過一樣。
受損較嚴重的菜農葉金賢告訴記者,今年他家總共種植了0.27公頃萵筍,現在全部變“黑心”了。萵筍單產量大約是三四千公斤,收入五六千元,現在全都沒了。葉金賢說,他是在去年農歷12月24日購買了“鋅而浦”農藥,使用了四五天后發現萵筍的葉子變黃了,并且有些下垂。為了查明原因,他立即將萵筍掰開,發現萵芯有些黑點。隔了幾天再掰開,萵芯的黑點越來越長、越來越大,到現在幾乎擴展到整個萵芯。
葉金賢的老伴對記者說,去年臺風“龍王”把所有的東西都沖走了,一整年都沒什么收入。省吃儉用,盼著今年有個好收成,沒想又碰上萵筍“黑心”。她已經幾天沒有睡覺了,腳都軟了,人都垮了。
按照菜農的說法,萵筍單產量約4000公斤,一公斤的市場價是1.4元左右,記者粗粗算了一下,青口、祥謙兩個鎮總共受害面積11.33公頃,產量大概就是680多噸,損失近百萬元。
由于農藥檢測結果未出來,菜農不敢貿然把萵筍拔掉。眼看春耕馬上就到,焦急的菜農只好四處投訴。
有四五年萵筍種植經驗的徐衣華今年共種植0.2公頃多,不算成本,起碼損失一萬多。他告訴記者,今年種萵筍的錢都是高息借來的,全年的收入就靠萵筍了,沒想到突然又發生這樣的事,都不知道接下來該什么辦。徐衣華還告訴記者,前幾年他們就噴灑這種農藥了,效果特別好,葉子變黃的萵筍,打了這種農藥后就特漂亮。由于效果好,后來每家每戶都喜歡用這個農藥。種了七八年的菜,都是這樣用藥,都沒有出過問題。
徐衣華說,他是第一個發現萵筍“黑心”的。他到藥店反映時,店主還不相信。后來“黑心”的萵筍越來越多,且都是噴灑這種農藥的,而沒有噴灑該種農藥的萵筍都長得好好的,大家才開始懷疑是農藥有問題。
記者看到,菜農們所用“鋅而浦”農藥為(中美合資)惠州市中迅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產日期為:2006年1月1日,功能是殺菌,形狀為65%可濕性粉劑、低毒。使用方法為均勻噴霧。
由于農藥的檢測結果還未出來,賠償未定,菜農們都不敢貿然把萵筍拔掉,只能一直等待。眼看春耕馬上就到,還要種絲瓜等其他農作物,焦急的菜農們只好四處投訴。
檢測結果只能說明“鋅而浦”農藥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
記者與三位菜農來到青口鎮農技站。在農技站,記者發現平常寂靜的農技站今天卻熱鬧異常,人頭攢動。經了解,原來是“鋅而浦”廠家派了兩個代表來了解情況。
聽說廠家派人過來了,記者馬上湊過去采訪:“聽說你們已經將農藥樣本拿回去化驗了,結果什么樣?”一代表回答:“據我們自己檢測,該農藥是合格的,沒有任何問題。其他的事情現在不想做過多的解釋。”另一位代表告訴記者,“鋅而浦”農藥正規渠道都是從福州進的貨。而由于當時需求量較大,這批貨不是從福州進的,是從其他渠道過來的。由于不是直接從他們廠里拿出來的,是否存在質量、品種問題,還在調查中。當記者問到該批農藥是不是他們生產的,廠家代表承認是他們生產的。
在農技站,記者看到了一份《閩侯縣青口鎮萵筍農藥受害面積統計表》,統計表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萵筍“黑心”事件的受損村落、農戶名、種植地點及面積,最小的受損面積0.02公頃,最大受損面積達到0.27公頃。
據閩侯縣農業局執法大隊熊隊長介紹,該表格的數據是由農戶報給各村委會,再由村委會上報鎮農技站的,目的是為了查清受損面積,讓廠家及早確認具體的受損面積,好讓菜農早日翻耕,以免貽誤春耕。同時,也可以作為以后賠償的依據。
熊隊長告訴記者,該農藥95批次的沒問題,農民投訴反映的都是96批次的,是1996年以后生產的。農藥的樣本已經拿去化驗了,但結果還沒出來。因為此次涉及面廣,所以比較謹慎。要重新找一塊沒有噴灑過該種農藥的萵筍地,噴灑“鋅而浦”進行試驗,看看是否會出現“黑心”現象。另外,還要將該農藥拿去做具體的檢測,檢測報告還要再過兩天才會出來。至于廠家這么快就檢測出來,那是他們自己內部檢測,廠家并沒有書面告知,只是簡單的口頭回復。
農技站一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是春耕的時候,由于事情沒解決,農民不敢翻耕,這么多的面積還在等待當中,涉及的農民很多,所以要盡快解決,希望廠家能夠積極配合。
3月1日,記者又撥通了熊隊長的電話。他告訴記者,為了證實萵筍是否是藥害所致,閩侯縣農業局植保站搞了一個噴灑試驗,他們在東臺村選擇了一塊未受毒害的萵筍種植地進行藥物噴灑試驗,結果該試驗地的萵筍也出現了“黑心”現象。現在,已經初步確定“黑心”萵筍與農民所噴灑的“鋅而浦”可濕性粉劑有關。
3月6日,記者拿到了福建省化工產品質量檢驗站關于“鋅而浦”農藥的檢驗報告,其檢測結論是:“本次檢驗項目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代森鋅含量。” 該檢測樣品的出廠編號為2006年01月1日28。福建省化工產品質量檢驗站的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根據HG3289-200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標準要求,代森鋅含量的指標應大于或等于65%,而送檢的“鋅而浦”農藥代森鋅含量實際只有55.5%,明顯低于標準要求,為不合格產品。該人士還說,檢測結果說明這批“鋅而浦”農藥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 作者:柯志恒 本報記者 江 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