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強力整治汽車業 打破企業生產資格終身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10:45 南方都市報 | |||||||||||
124家車企被吊銷“準生證” “準生證”是無數意圖試水汽車產業的企業的符咒,擁有了它,曾代表著可在這一行業暢行無阻。但記者日前獲悉,汽車企業生產資格的終身制終于被打破,國家發改委網站正式發布擬撤銷WMI商識別代碼)的名單,其中124家企業擬被永久終止車輛生產或被取消生產資格,23家企業的部分產品擬被取消生產資格。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國家發改委首次大規模明令擬撤銷企業的生產資格,充分顯示了國家今年對汽車業的改革力度,成為限制產能過剩的重要舉措,“奧克斯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杜絕。 8家廣東企業上榜 國家發改委公示顯示,擬撤銷部分車輛生產企業已獲得的WMI清單共涉及147家企業,其中124家永久終止車輛(包括整車、改裝車和專用車)生產資格,21家擁有多個WMI的企業將被撤銷部分WMI,另外2家已獲得WMI批準生產的車輛類型也被撤銷。 147家企業中共有廣東梅縣華達企業集團摩托車廠、廣東省客車廠、廣州客車廠、廣州轎車有限公司、廣州南華客車廠、廣州京安云豹汽車有限公司、廣州華星汽車有限公司、廣州市新動力摩托車工業有限公司8家廣東企業。 限制汽車業產能過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有145家汽車整車制造廠,但銷量超10萬輛的不過10家左右,銷量在萬輛以上的也只有30家左右,更有多家企業全年的銷量只有幾百輛,有的甚至為零。 據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透露,針對汽車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將會采取一系列加強宏觀調控的政策,如完善行業規劃政策,嚴格市場準入,控制新上項目,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產業集中度等措施。此前,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就指出,如果不對投資進行限制,“十一五”期末我國汽車產能可能將達2000萬輛左右,比實際需求多出一倍還多。國家商務部前日的統計顯示,汽車業利潤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扭轉大幅下滑勢頭,主要是依賴產銷量的高速增長。在今日的產能受限政策之后,汽車產業或許將面臨新一輪的考驗。 本報記者呂靜蓮 名詞解釋 WMI世界制造商識別代碼 WMI是17位VIN(車輛識別代號)的前3位。車輛識別代號經排列組合,可使車型生產在30年內不發生重號現象,具有惟一識別性,被稱為“汽車身份證”。WMI碼的申請與撤銷與一家汽車企業是否有汽車生產資格具有相關性。 記者觀察 民營資本進入汽車業面臨更高門檻 一方面,WMI被應用不當;另一方面,波導、美的、眾泰等民營企業因為沒有“準生證”而不得不通過收購“殼”曲線切入。一些產銷量為零的企業一直將國家賦予的生產資格當作資源,待價而沽。去年著名的奧克斯事件就是這一鉆空子的典型。 去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關于規范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明管理的通知》出臺,對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明嚴格管理,除了規范合格證的式樣和內容,還將建立合格證信息管理系統,就是對“借殼造車”進行的第一個整治步驟。 業內人士指出,國家此番對汽車業下猛藥整治后,民營資本將面臨更高的門檻,可能更多將以參股國有汽車企業的形式進入。此前剛獲轎車準生證的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對外聲稱,發改委把力帆作為轎車項目審批的最后一個進入者,而新的汽車產業政策規定不能買賣“殼”資源,民營企業想要造車可能需要更多方法“突圍”。 呂靜蓮
國家發改委此次大規模明令擬撤銷企業生產資格,是其限制汽車產能過剩的重要舉措。 本報記者吳偉洪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