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房地產市場十大預測 房價繼續上漲5%-7%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4日 09:22 南方日報 | |||||||||||
進入2005年12月以后,不斷有媒體朋友打來電話,肯定我2005年提出的一些觀點,特別是我對房價問題的預測,并約我談談2006年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肯定我過去的觀點我很欣慰,但談預測多被我拒絕。因為談預測是一件十分嚴肅、科學的事情,過去每次言及預測,我都額角滲汗、牙齒打顫,生怕背上“胡說”、“炒作”之名。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
但是,在2005年的最后一天,我的手機受到了鞭炮般的信息“轟炸”——除了祝福,就是讓我預測房價,而且強調“連搞房地產的教授都不說話”,就是“不顧學者的道義”、“沒有責任感”、“沒有膽量”。既然大家“孜孜以求”,我只好犧牲一點兒休息時間,跟大家隨便談談。 1 房地產價格依然上漲,但變得“溫順”些。 估計將以7%為支點,上下波動2個百分點,即5%-9%,低于或接近GDP增長速度,其中以居于5%-7%的可能性為大。這是政府、開發商、消費者各方均可接受的增長速度,也是國家調控成績的體現。雖然本人未從高層決策者那里嗅得什么信息,但我堅信5%-9%的增幅將是房地產價格調控的基本目標。 盡管總有學者主張強行下拉房價,但GDP仍在快速增長,要讓房價“反其道而行之”,這無異于“癡人說夢”!要是低于5%,如果不是遇到了“非典”這樣的極特殊事件,就表明數據有水分了。 2 城市土地控制會出現“緊中有松”跡象。 “8·31”大限之前政府雖然集中放了一些地,但大限之后土地市場的管理還是比以前緊的,這對開發市場確實有影響,進而影響著市場供求關系。如果需求不動,要控制房價,只能增加供給才能達到目的,但要增加供給就要放地。 房價再大幅上漲,土地管理部門想置身事外,立個“潔身自好”的牌坊,大眾也難答應啊! 3 “政策恐慌期”已經過去,市場逐漸恢復。 不會有2005年那樣“排山倒海”的政策出臺,但會有一些體現節能、省地意圖和規范市場秩序的政策、措施出臺,如控制套型結構,控制高檔商品住房開發,鼓勵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房開發,推行實名購房制度,限制內部認購,加強對中介市場的管理,出臺住房專項維修基金管理辦法等。除了建設部外,這些政策、措施可能涉及國土資源部、稅務總局、央行和地方政府。雖然“抑制”仍是主調,但不會是唯一的聲音,畢竟市場繼續觀望下去不行。 4 對消費需求的引導可能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視。 放松土地控制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幅度十分有限,控制需求增長特別是住房過度需求將被提上議程。現在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已經超過26平方米,如此下去用不了幾年小康居住目標就會實現。 住的小不是好事,住的太大也不是好事。別墅生活在中國將永遠是異邦情調,不適合國情;住房越開發越大、買了不住等問題再不重視將給未來社會發展埋下隱患,最終咽下這個“苦果”的還是全體人民。不承認房地產業的支柱地位不對,過分倚重房地產業拉動經濟增長也不行。 5 住房保障問題得到重視,貨幣補助將是大勢所趨。 “住房保障”曾一度在政府的詞典里消失了,各級政府都津津樂道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成績。2005年,經濟適用房被媒體炒得“臭不可聞”,海內外學術界的無情批判更讓政府不得不反思。一個親民的政府不能不關注民意,再加上控制房價的壓力巨大,于是一些地方政府開始積極興建經濟適用房,并開發或收購廉租房。但也會有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探索貨幣化補助問題,這正是我積極倡導的。而且回龍觀新樓地面塌陷事件讓我更加深信不疑:實物補助或早或晚走投無路,貨幣補助才是住房保障的發展方向! 6 房地產理財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窮人關注保障,而富人則關注理財。股市未老先衰,而房市則豐姿綽約,青春搖蕩。盡管2005年房市“不聽話”,中央政府對它來了個“泰山壓頂”,但房價總體上不見下跌。除上海等個別城市外,房市依然妖嬈迷人。現在的富人有很多受過高等教育,分析、把握大局的能力大大增強,盡管政府依然在實施房地產調控,我行我素者仍然不少,而且調控過程中的激烈討論似乎更讓房地產理財觀念深入人心。這就給宏觀調控帶來了更大壓力:光靠行政措施不行,立法手段必須登場了! 7 物業糾紛增加,沖突加劇,呼吁主管部門采取規范措施。 物業公司原本是以“微利”、“服務”面孔出現的,但業主們都說它是“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2005年雖有“從被窩里拖出業主”這樣駭人聽聞的司法干預,但也有美麗園業委會全面勝訴、物業費大降這樣大快人心的消息——誰怕誰啊!于是,糾紛在增加,沖突在加劇,為服務質量,也為收費定價問題。糾紛還使人們開始反思物業管理模式問題:李建國的“物業革命”不無道理,本教授認為,業主委員會踢開物業公司鬧革命,直接從市場上雇用專業服務力量也是可以探索的嘛! 8 著名房地產商將出現總部遷址進京的跡象。 有意做行業“龍頭老大”的不止10家,胸懷擠進“TOP10”大志的更不下100家。但能否成為“龍”,除常規條件外,還與你是呆在“河里”還是“海里”有關。政治家們只有集中在北京才能運籌帷幄,科學家、理論家、藝術家離開北京大都難成氣候。開發公司也不例外,要跨區域發展,不在北京,指揮棒就不靈——它不僅是全國最大、檔次最高的市場,也是政策、信息的主要發源地和頂級合作者、頂級人才的聚集地。順馳總部已遷至北京,2006年還會有頂級大佬做出類似決策,并引發其他大公司的思考。非去北京嗎?是的!沒辦法,這就是“首都效應”,也是中國特色。 9 海外開發商開始做進入的前期準備。 按照現行法律規定,海外投資者要在中國內地注冊獨資房地產開發公司很困難,想進來只能以合資、合作的方式操作。但是,合資、合作是許多外國投資者不愿意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外商自由進入內地市場為時不遠。宏觀調控后,內地房地產市場在土地拍賣、投資立項及配套費用的收取上將更加規范,投資程序也更加規范、合理,這增加了外國投資者進軍中國市場的信心。 2006年,有意進入內地市場的海外房地產開發公司將開始進行前期調查、準備、選址,研究內地的房地產法律與開發項目定位,以及與內地各方的合作問題。對開發商來說,是“狼”要來了,但對消費者也許是好事。 10 海外REITs仍難在內地開展業務,但內地開發商開始考慮通過REITs謀求海外上市。 中國內地對涉外金融問題歷來謹慎,盡管海外金融機構要求中央政府開放金融市場的呼聲一直很高,但對一個大國來說,保持金融體系的相對獨立性至關重要。雖然目前海外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在中國內地活動比較頻繁,但制約REITs發展的政策、法律保障和市場環境仍然十分明顯,所以2006年海外REITs在內地還難有大的作為。但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個別公司通過REITs在香港的成功上市,給了許多同行新的啟示:像長頸鹿那樣,把脖子伸到柵欄外,仍然是不會餓死的! 鏈接 董藩稱易憲容絕對是炒作 去年6月間,董藩針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形勢發表了《兩萬言書》,掀起軒然大波。 董藩在《兩萬言書》中提出的“高房價不等于有泡沫”、“把房價拉下來是禍國殃民的想法”等一系列論斷,讓他背負起了“打著學術幌子憑屁股而非良心說話”的“商人”罵名。 談及《兩萬言書》的發表初衷,董藩表示,現在的市場亂了,輿論亂了,特別是那些沒有積累的專家,說了很多刺激消費者與民眾情緒的話,為他們提供了對政策及政府不滿的觀點。他表示,“比如易憲容的很多東西(關于房價將下跌的言論)我都看過,全是滾刀肉。我得出一個結論,他絕對是炒作,我是很客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