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號 5名被告人在法庭上(右一為鄭俊懷)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31日電(記者湯計)12月31日,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大庭座無虛席,被檢察機關指控犯有挪用公款罪的5名原伊利高管,在2005年12月22日接受法庭
公開審理、并在焦慮中等待了8天后,終于等來了法庭的一審判決:
從功臣到罪人只有一步之遙
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鄭俊懷作為國家機關委派到伊利公司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擔任伊利公司董事長、總裁的職務之便,伙同被告人楊桂琴、張顯著、李永平、郭順喜,由鄭俊懷個人決定將巨額公款挪用給華世商貿公司,購買股票,牟取個人利益。
依照刑法第384條第一款、第25條第一款等規定,包頭中院以挪用公款罪判處鄭俊懷有期徒刑6年,楊桂琴、張顯著有期徒刑3年,李永平有期徒刑二年,郭順喜有期徒刑一年緩期二年;5名被告人挪用公款所購買股票的非法所得部分依法予以追繳。
至此,被反貪機關羈押了1年多的鄭俊懷等5名伊利高管,在法官的莊嚴宣判聲中,其身份不再是犯罪嫌疑人,而成了真正的罪人。
應該說,從內蒙古伊利集團5高管被拘,特別是伊利集團領軍人物鄭俊懷被拘的那天起,內蒙古許多關注乳業發展的人們就沉浸在了無比的惋惜與哀傷中。
“內蒙古的乳業能在全國市場占領半壁江山,伊利、蒙牛能成為中國乳業的龍頭企業,鄭俊懷功不可沒啊!”包鋼集團的中層干部張啟明說:“但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鄭俊懷這么聰明的人,怎么能干出挪用公款的事來呢!”
檢察機關對鄭俊懷的犯罪,同樣很惋惜。伊利5名高管挪用公款案件開庭第一天,公訴人的一段公訴詞使法庭的旁聽者都為之動容:鄭俊懷通過艱苦奮斗,將一個默默無聞的公司發展成中國乳品行業的領軍企業,可謂功不可沒。伊利能有今天的成就,飽含著他的辛勤和汗水!
這話很中肯,但中肯中也透露著無奈和惋惜!伊利集團是從一個只有幾十萬元資產的小企業成長為擁有50億資產的上市公司的。法庭上,鄭俊懷對往事的追憶與辛酸,也很發人深省。他說:“企業從手工作坊發展為中國乳業的“排頭兵”,我將最寶貴的年華和全部精力留在了伊利。”
法庭審理查明,鄭俊懷等人秘密成立的華世商貿公司為其私人所有,因而指控其挪用伊利集團八拜奶牛廠的1500萬和150萬元購買伊利的社會法人股票是為了謀求個人私利。
合議庭認為,鄭俊懷等人在1999年12月底秘密成立的華世商貿公司,伊利的其他高管均不知情。并且,鄭等人還為此偽造了關于華世公司所持股權的承諾函等文件。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認為,華世商貿公司為鄭俊懷等私人所有,與其他伊利公司高管無關。
而鄭俊懷本人至今不明白其行為已經犯法。在開庭之初,鄭俊懷辯稱之所以成立華世公司,一是為了抵制某些莊家對伊利社會法人股的惡意收購,二是為了解決管理層持股的來源問題。“其實,華世商貿公司的股東如果是伊利整個管理層,如果他們挪用的兩筆資金(1500萬元、150萬元),經過了伊利董事會集體研究同意批準就沒有問題。”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光不無惋惜地說:“可惜,他們沒有這樣做。”
在第一天的法庭訊問中,記者了解到,鄭俊懷的年薪和期權獎勵高達800多萬元,副董事長楊桂琴的年薪和期權獎勵有700多萬元。自治區反貪機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鄭是功臣,但企業給的報酬也夠多了,再工作上十來八年,也是個億萬富翁了,還不知足?一念之差,便由功臣變罪人,可惜!”
鄭俊懷的沉沒是“絕對權力”的沉沒
鄭俊懷等伊利5名高管的沉沒吸引了眾多目光,更引來各界人士深深的思索:從金正數碼科技原董事長萬平到創維數碼董事局主席黃宏生,從中航油總裁陳久霖到現今的鄭俊懷,公司高管為何頻繁出事,這中間到底透露著怎樣的信息?
內蒙古企業股份制研究會副會長高廷鑄認為,鄭俊懷的沉沒是“絕對權力”的沉沒。他說:“過去十幾年來的經濟體制改革,對企業領導層過分地強調了‘法人治理結構’,強調了‘法人’的‘絕對權力’,忽視了企業的集體領導和民主決策,客觀上助長了一些企業法人的專斷專行,目無法紀。”
以鄭俊懷為例,伊利股份公司從1993年改制、1996年上市以來,被鄭俊懷炒掉或排擠出公司的副總裁、總裁有14人之多。即使是他比較信任的下屬,一旦違背了鄭俊懷的意愿、或其公眾形象超越了鄭,鄭便毫不留情地將其從公司領導崗位上拿下。
由于鄭俊懷在伊利集團公司發展中的功績,呼和浩特市委和市政府給了鄭俊懷在企業的“絕對權力”。鄭俊懷不僅是伊利集團公司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還是公司黨委書記。這種“三權”集于一身,客觀上助長了鄭俊懷的驕傲自滿情緒。
內蒙古社科院研究員潘照東說:“盡管伊利在全體員的努力下,依照《公司法》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但鄭俊懷的思想上還殘存著封建家長意識,這使他最終走向了政治上的毀滅。”的確,有相當長時間,在鄭俊懷的靈魂深處,始終認為“伊利是我撫育長大的‘孩子’,我是伊利的旗幟,沒了我伊利就得垮臺”。由此便演繹出了很多矛盾,如2004年的“獨董風波”等案件。“豈不知,伊利經過十幾年的錘煉,管理層成長起了一批成熟的隊伍,企業的組織結構也比較科學。”高廷鑄說:“長江后浪推前浪,這樣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管理隊伍,離了誰都能很好地運轉。”
鄭俊懷被羈押一年的實踐證明,伊利集團的事業,在年僅34歲的新任董事長、總裁潘剛的帶領下,不僅成功地度過了“領軍”人物被抓的危機,而且企業生產經營有了巨大發展。2005年1至3季度主營業務收入達90.6億元,上繳稅收6.68億元。而2004年全年的主營業務收入才87.35億元,上繳稅收6.64億元。
限制“一把手”的權力就是保護“一把手”
在法庭第一天的庭審中,鄭俊懷對自己挪用公款的行為進行了辯護。他當庭陳述了1999年成立華世商貿公司購伊利社會法人股的背景,鄭俊懷辯稱從未從華世商貿公司取得一分錢的利益。楊桂琴、張顯著、李永平、郭順喜等也辯稱,他們挪用公款僅僅是執行鄭俊懷的旨意,并無個人利益。
但從法庭的調查看,鄭俊懷為華世商貿公司做擔保貸款1500萬元時,沒有通過董事會同意就擅自做了主張。其間伊利公司竟然沒有人或者部門提出疑義,或者說根本就不知情。他同意伊利集團向華世公司賬上轉150萬元時,又是一句話就解決了問題。按照規定,公司董事長無權調用大額資金,但是由于是董事長說了話,150萬元資金就輕易地劃到了華世商貿公司的賬上。
業內人士認為,公司管理的關鍵就是對經營者的制衡和監督,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公司管理層所構成的公司治理結構以實現內部有效治理。在我國大中型企業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企業法人、行政總裁、黨委書記一肩挑,特別是投資者與經營者的一體,客觀上使企業法人成了既監督又經營的“一把手”,董事會與管理層交融,這就使董事會事實上被管理層控制,中小股東的聲音難以在公司管理層面發出,在股東大會決策上,中小股東的意愿往往被企業法人所掩蓋,更不要說監管部門的參與了。
今天的宣判,使鄭俊懷這位昔日功臣身敗名裂。他們的個人悲劇,無疑會引發社會層面的共同思索:從源頭上、從制度上為企業營造一個法制化和規范化的發展空間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完)
鄭俊懷等5名伊利原高管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31日電(記者湯計白冰 車玲)經過8天的休庭審理,31日下午3時,一審法院對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鄭俊懷等5名伊利原高管挪用公款案作出宣判,鄭俊懷等5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6年至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人鄭俊懷為了收購呼和浩特立鑫實業開發公司、天津常印印刷有限公司、長春勝利糧貿公司所持有的伊利公司社會法人股以獲取個人利益,未經公司董事會同意,私自授意楊桂琴、張顯著、李永平注冊了私營性質的呼和浩特市華世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之后又利用擔任伊利公司董事長、總裁的職務之便,伙同被告人楊桂琴、張顯著、李永平、郭順喜,以單位名義貸款1500萬元,并挪用150萬元供華世公司購買股票,牟取個人利益。
2004年7月,有關部門介入伊利公司調查。為應對調查、掩蓋犯罪事實,在鄭俊懷安排下,鄭俊懷、楊桂琴、張顯著、李永平等人分別簽署了關于代替伊利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持有華世公司股權的虛假承諾函;張顯著、李永平又偽造、變造了伊利公司董事會關于同意以華世公司為載體進行長期激勵的虛假董事會會議記錄;張顯著、郭順喜、李永平分別代表伊利公司、八拜奶牛場、華世公司簽署了關于1500萬元和150萬元的虛假借款協議;同時,張顯著將這些協議以及自己保管的1500萬元和150萬元的相關財務憑證、單據交給八拜奶牛場財務人員補作了會計賬務處理。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鄭俊懷作為國家機關委派到伊利公司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擔任伊利公司董事長、總裁的職務之便,伙同被告人楊桂琴、張顯著、李永平、郭順喜,由鄭俊懷個人決定將巨額公款挪用給華世公司購買股票,牟取個人利益,其中,鄭俊懷、張顯著、李永平參與挪用公款數額為人民幣1650萬元,楊桂琴、郭順喜參與挪用公款數額為人民幣1500萬元,5名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挪用公款罪,且屬情節嚴重。被告人鄭俊懷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被告人楊桂琴、張顯著、李永平、郭順喜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輔助作用,系從犯。
鑒于5名被告人已將所挪用的公款全部歸還,沒有給公司造成損失,并綜合考慮5名被告人犯罪的具體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可酌情對其從輕處罰,對各從犯依法可予減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等規定,以挪用公款罪分別判處鄭俊懷有期徒刑6年,楊桂琴、張顯著有期徒刑3年,李永平有期徒刑2年,郭順喜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5名被告人挪用公款所購買股票的非法所得部分依法予以追繳。
法庭宣判后,被告人鄭俊懷、楊桂琴、張顯著、李永平沒有當庭表示上訴,被告人郭順喜當庭表示服從判決不再上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