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第3屆中國實戰營銷高峰論壇 > 正文
 

營銷傳奇的背后第三場討論實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7日 15:12 新浪財經

  

營銷傳奇的背后第三場討論實錄

    第3屆中國實戰營銷高峰論壇暨2005中國十大營銷事件、人物、專家評選頒獎典禮于2005年12月17-18日在廣州召開,圖為2005營銷傳奇的背后第三場討論現場。(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由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主辦的第3屆中國實戰營銷高峰論壇暨2005中國十大營銷事件、人物、專家評選頒獎典禮于2005年12月17-18日在廣州頤和大酒店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娛樂營銷、戰略公關”。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此次會議,以下為營銷傳奇的背后第三場討論實錄:

  主持人:下面有請奧美整合行銷傳播南中國區副董事長梁榮志先生,還有一位奇正企
業咨詢機構總裁孔繁任先生。

  今天我們要請兩位和我們共同關注的是剛才營銷事件中的創新點,我們要請到兩家企業,有請美的和TCL的代表。

  對于每一家企業來說,在營銷人員的心目中,始終都會圍繞這樣的問題,我們已經創新了,如何在創新的基礎更加創新,他們總是在尋找新的營銷渠道和新的營銷模式,美的和TCL這兩家獲獎企業,兩位評委覺得他們的創新之處體現在什么地方?

  梁榮志:點評是不敢當,我是來學習一下。我覺得是嘉賓很難做的,我個人在廣東12年,家電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美的本身是將戰爭拉到鄉鎮,他們在鄉鎮的投入,是踏踏實實在整個營銷上戰略的成功。我個人對美的在那么多年來對營銷上堅持不斷的投入,而且在營銷上創造出來很多成功的案例,我是非常贊賞的。

  主持人:在美的殺入農村市場之前,其他的家電企業有沒有看到農村市場這片廣闊的天地?

  陸劍鋒:應該這么說,所有的企業和行業之間,都是在不斷的相互學習。剛才我跟TCL的羅總也在交流營銷管理的經驗,實際上我們空調行業內部有一個玩笑話,或者企業內部有一句玩笑話,我們認為現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大眾消費領域,有一句話,IT行業的今天是彩電行業明天,彩電行業的今天是空調行業的明天。實際上對于鄉鎮市場的開發,我覺得更多是在彩電行業,已經給我們做出了表率工作,在空調行業里我們率先對消費者進行了細分,因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的各種特質表現的越來越區格,差異越來越大,中心城市的消費者以白領骨干精英為主,他們的消費特性、傳播手法不一樣。到鄉鎮消費者,他們可能有自己的消費特性,簡單、直接,不需要那么多的功能。當然如果說今天創新,我們美的自己理解,可能是在空調行業里進行了創新,但是所有的創新都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

  主持人:非常謙虛,其實像美的這樣上山下鄉,拉動三級市場,究竟對營銷的貢獻有多大,誰能給我們分析一下創新到底的價值有多大?

  梁榮志:我們在操作空調過去的一點經驗,是覺得空調想要創造的價值基本上很難,基本上都是同質化。在美的的個案里,我個人覺得是在傳統上已經建立了一個價格戰,因為拉開了不同的戰線,去了鄉鎮,就變成將價格拉到去價值,從營銷來說,包括通路,億萬投資店,包括對售后服務滿意一百,還有包括對產品本身的轉變,所以它是幾個P里 ,他做了不同定位的調整。我覺得這個調整,本身是從營銷上面所創造出來的創新。

  主持人:我們來關注一下TCL,智豬理論讓他們避免了一些成長代價,你們作為當事人感覺如何?是不是真的像我們看的這么容易就走到創新的路上?

  羅秋林:應該說不是很容易。

  并不是僅僅因為這一個事件使我們避免了,這僅僅是其中一個理論。平板電視是一個技術轉型的時期,用戶教育的成本是很高的,我們在這一塊做了策劃,在04年我們發布了一個平板戰略計劃,往后我們稍后等了一下,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智豬理論那一塊,博弈大豬和小豬,取得食物,需要一些技巧,大豬和小豬考慮的方面是不一樣的。作為TCL來說,我們是全球最大的彩電公司,我們是先拋出了一個信號彈,這個市場要啟動了,拋出了之后我們并沒有在產品的量上做功夫,而是在后臺的產能準備和產品設計這一塊下了功夫,我們借了一個勢力,剛才幾位專家都說到借勢,希望大家一起來炒作這個事,我們往后再拋出產品上線,應該說減少了用戶的教育成本。

  主持人:孔先生,他們這樣的做法,是不是被人看作是新一輪價格戰的開始呢?

  孔繁任:首先是一個智豬理論,是博弈論上的一個理論,其實大豬小豬理論,是在一個試驗控制條件下的東西,究竟在市場上會怎樣,我們找不到因果的關系。剛才TCL老總也說到,這次平板的勝利,是運用了智豬理論,但是我實事求是講,這應該是一個規模效益,因為他們是全球最大的彩電制造企業,制造效益和規模決定了他們的優勢。另外實際上營銷競爭到現在,有一樣東西大家是很清楚的,我們做到頭做到天邊離不開產品,產品戰略和產品線的完整性是成功的根本。至于說成功之后,失敗的人永遠很痛苦的去找失敗的原因,成功者隨便找一個概念說因為這樣我就成功了。我覺得是他們自己找的,他們營銷上的勝利是產品線和規模效應的成功。我屬豬,智豬理論我很感興趣,但是這成為他們公關的光環,我個人這樣認為。

  羅秋林:我非常認同他的看法,這是我們被大家能夠看的見的一部分,但是我們背后做的產品策劃、產能準備是基礎。另外我想說一下,價格是一方面,但是并不是說價格戰是我們主導的位置,在我們的營銷中。現在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性并不是特別強了,我們在創新上下了很多功夫,我們的產品并不是賣的產品最低的,我們的液晶比其他品牌都不會便宜,但是他需要我們創新的特點,得到了價值,就會購買我們的產品。

  孔繁任:我繼續澄清一下,我們就交鋒一下。我并不認為TCL就發動價格戰或者就價格低,我們家裝修,有人說買一臺大電視,我說等一下,等到價格的風波過去了之后再說。中國的消費者一要買名牌,比美國人愛買名牌,而且中國消費者的價格敏感性全世界首屈一指是最高的,但是怎樣掌握到消費節奏,這是你的本事。但是我并沒有說你發動價格戰。

  羅秋林:確實是機會的把握。

  主持人:合適的時機拋出去,就會成為你的用戶了。

  羅秋林:其他的企業并不是沒有運用他們的智慧,這是各個時機契合的問題。

  主持人:兩位在家電領域做了很長時間了,現在最苦惱的是不是找出好的營銷模式?

  陸劍鋒:大家都認為價格戰在家電行業很厲害,但是應該辯證的看、系統的看,任何行業都有價格戰,價格戰是一個競爭的手段,但是在現在,沒有錯,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最高,中國消費者,但是我覺得如果按照《藍海戰略》這本書中的理論,更明確的是要看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對價格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度,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行業是道理基本相通的,比如說房地產行業,往往是價格偏高的地方反而是經濟、人民的生活質量,當然房價高生活壓力很高,但是經濟活力是比較高的,比如說美國、日本,經濟充滿活力和后勁,雖然房價高。所以東西要辯證看。

  主持人:只要還在行業中,肯定避免不了價格戰。你們已經在尋求一條通路了。

  陸劍鋒:對創新,我們美的空調內部是這樣理解的,我們因為是企業出身,可能很多感覺是相通的。任何行業,用佛經里的觀點都是有輪回,比如說鋼鐵行業,九十年代末的時候,大家都是哀鴻遍野,04、05年突然又起來,包括房地產,最近也是起來了。家電行業是在九十年代末到03、04年之前都是高速增長,今天面臨低速增長,實際上也是有輪回的。現在我們的理解,如果具體一點,家電行業里的空調行業,現在進入了輪回的一個比較低速增長時期,技術突破也不是很明顯。

  主持人:你預計一下日子什么時候會輪回而來?

  陸劍鋒:我相信所有的行業,不管是經濟還是行業,還是我們每一個人,包括股市,一定會有觸地反彈的過程,在這個時候誰能創造新的游戲規則、創造新的技術、新的行業標準,誰就成為輪回上升階段的領導者,一定能夠從中獲得最大的收益。主持人說的創新確實是非常重要,包括我們看韓國的家電行業,包括日本,也是經過產業的價格戰迅速提升集中度,然后再騰出手進行創新。

  主持人:謝謝。兩位專家來給我們的創新之路也提一提建議。

  孔繁任:應該這么說,科特勒先生去年我采訪他的時候,他寫了一本書《水平營銷》,我去采訪他的時候問他說你說產品導向的時代過去了,但是現在又回去了,他說營銷就是永不停止的賽跑,不管你講產品的同質化、營銷方式的同質化、廣告語的同質化、品牌概念的枯竭,到了這樣的程度上我們別無出路,只有從戰略到產品,整個營銷價值鏈上不斷的創新。剛才大家都談到價格戰的問題很敏感,家電行業永遠對價格戰非常的敏感,但是又非常的忌諱,從他們剛才的反應中就可以看出來,其實消費者在乎的不是絕對的價格,不是便宜的絕對,而是能不能討便宜,是

性價比的游戲,從產品開始,企業不斷的創新,永遠做游戲的主導者,他就成了。

  梁榮志:我很同意價格的看法,因為很多人購買家電不可能不看家電,我們去買家電我還是要看價值,不一定要看價格,如何從價格上給到需要的人是價值,這是我個人的建議。另外在創新方面,我覺得家電的創新,確實不是一下子,我們國家說自主創新我們就可以新的,而是需要一點時間去醞釀。我個人覺得在四個P里,可能有別的環節,在定位上、在對象上、在對象所使用的方法上,我們可以先在創新上踏出一個大步,然后在技術上往上創新。

  主持人:謝謝四位嘉賓來到舞臺上跟大家分享他們對于創新的感悟,盡管我們后來談到一個不太創新的價格,但是還是會對大家有一個啟示。謝謝四位。

  接下來是十分鐘的休息時間。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32,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