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200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 正文
 

李新春:十一五的最大亮點是尋找新的規劃道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1日 13:37 新浪財經

  

李新春:十一五的最大亮點是尋找新的規劃道路

  2005年12月10—11日,200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暨《中國企業家》雜志20周年慶典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主題為“中國企業的冠禮——解讀全球商業圈的中國年輪”。圖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新春。(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2005年12月10—11日,200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暨《中國企業家》雜志20周年慶典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主題為“中國企業的冠禮——解讀全球商業圈的中國年輪”。新浪財經獨家圖文及視頻直播本次會議。以下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新春在主題論壇“十一五規劃與產業新機會”的精彩發言:

  李新春:作為學者跟大家的想法可能有所差異,規劃和市場相比可能市場更說話算數
,因為計劃對市場的作用實際上很有限的。但是這一次規劃跟以往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我覺得真正有一點規劃性質,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它對我們將來經濟發展引導作用恐怕是有的,但是如果說這其中哪些產業要發展,哪些產業有機會這是看不出來的。

    但是我的觀點整體是樂觀的,我作為商學院的院長,我看到這幾年MBA、EMBA報名率、入學率不斷上升,這說明市場對于未來的經濟判斷是樂觀的,如果大家對經濟未來是樂觀的,對于操作就會達到樂觀的程度。

  同時中國企業發展到了非常關鍵的時期,這個時期就是從過去高度資源、人員、

能源的消耗走向現在集約化發展,因此這一次“
十一五
”規劃最大的亮點,我覺得就是尋找新的規劃的道路。

    新的規劃道路我覺得實際上是過去20多年工業化道路應該說走向終結的過程,怎么尋求新的過程。這個新的過程從歷史上看比較典型,比如說從日本的崛起來看,日本在70年代、80年代在華爾街成為美國主要強勁的競爭對手,最核心的力量來自于經濟發展方式和美國、歐洲有所區別。

    日本對于資源的利用,整個生產方式和生產組織方式和美國不一樣,美國大批量的生產以及對于能源資源大批量消耗,這種導致的增長模式在70年代遇到很大的沖擊和危機,日本的成功就是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中國的企業我認為過去20年賺的是苦力錢,就是你所賺的就是到城市里面打工以及工廠打工妹打工仔賺的錢,這樣的地位你所賺的錢非常辛苦,我一直跟企業家講你們確實活得很辛苦,國外的企業家,我所接觸到的感覺到比較瀟灑,下班以后有自己的空間,一年可以度假幾天,可是現在的企業家都是沒日沒夜干,你現在身體好,但是可不可以干一輩子,我認為有很大的問題,因此這種方式上必須要調整。問題是怎么調整,我自己個人認為至少從三個方面可以值得考慮。

  第一方面,中國企業必須要找到新的組織方式,這種組織方式不是過去簡單地相互的靈活博弈。

    你賺的錢,我賺的錢,你拿多我就拿少,不是這樣,日本包括豐田體系他所建立的這樣所謂的下包網絡,就是和下包供應商密切合作形成的競爭優勢。我們的企業今天看到大量的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壓榨,相互不信任拆臺,有奶便是娘這樣的情況,這和第二個問題有關系,就是我們產業結構的改變在于產業結構的改變,尤其是市場的調整,所以在這里面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整合。剛才張總講到將來可能我們的企業有可能出現大的規模,現在這太重要,現在規模太小沒有辦法跟國際競爭。

    昨天晚上我們開了一個會,我們說國際上亞洲商業周刊2004年有一期專門談到強大的規模品牌,引用的數據就是我們的海爾97億多美元,2004年的數據,不管準確不準確,也就相當于800億人民幣,不到900億人民幣,這個數字和GE相比就是零頭而已,因此我覺得規模上最大的問題導致我們惡性競爭、價值戰,壓低我們的利潤空間,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創新,所以政府提出自主創新是對的,問題是怎么做。沒有市場的整合和競爭秩序的改善我認為是沒有辦法做的。

  我在珠三角一帶,很多企業說我很愿意走這一條道路,但是我沒有足夠的資源,我沒有辦法生存,剛才討論融資問題我覺得非常熱鬧,這是大家真正關心的問題,我們政府不愿意開放很多市場,我們政府很多時候把握了一些權力,壟斷等等,但是這方面逐漸改進,如果這方面不改進市場結構產業整合沒有辦法做。最后就是國際化,我們的企業實際上還是和前面有關,新的產業機會僅僅國內來講是遠遠不夠,即使很多人說中國市場太龐大,但是中國市場不足以承擔一個行業里面上千億美元的企業,頂多能夠承擔上百億人民幣的企業,所以我認為產業機會從一定程度上不是政府規劃的結果,必然是市場競爭,市場的環境。

    當然政府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這個作用我認為我們應該呼吁我們的政府,大力的改進我們的市場結構和競爭結構,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是真正能夠找到新的機會,我認為很多的講技術創新,很多深講一講技術創新就講高新產業,高新技術,我認為并非如此,跨國公司絕大多數是傳統產業,而且傳統產業非常賺錢。為什么我們中國在傳統產業賺不了錢,我認為這恐怕就是值得我們討論的問題,我只是提出問題,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