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祥雙:在引進外資的同時也要考慮內資優越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1日 11:21 新浪財經 | |||||||||
2005年12月10—11日,200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暨《中國企業家》雜志20周年慶典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主題為“中國企業的冠禮——解讀全球商業圈的中國年輪”。圖為中科招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單祥雙。(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2005年12月10—11日,200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暨《中國企業家》雜志20周年慶典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主題為“中國企業的冠禮——解讀全球商業圈的中國年輪”。新浪財經獨家圖文及視頻直播本次會議。以下為中科招商董事長單祥雙在線訪談實錄: 在線訪談嘉賓:中科招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單祥雙 視頻 主持人周一: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我們非常榮幸采訪到中科招商董事長單祥雙先生
單祥雙:應該講是本土資本不是最終受益者,因為中國經濟25年的發展主要靠三架馬車,第一架是投資,第二架是出口,第三架馬車是消費。外資推動型的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在25年來顯現的比較突出,出口導向型的特點在25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中也顯現的比較明顯,還有就是消費拉動型的,這兩點上大家深刻的感覺到在外資和出口對中國25年來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另一點我們在歡迎外資,引進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本土資本沒有受到跟外資一樣的待遇。本土資本“成了小媳婦”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改革開放之初本土資本還不夠強大,規模還很小,但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本土資本到現在的規模實力十分雄厚了。 但是支持本土經濟的獲益體系并沒有成立,相應的法規沒有到位,使得本土資本面對眼前“龐大的蛋糕”不能去分享,切不了這個蛋糕。這是目前普通的現象。 主持人周一:這塊蛋糕究竟應該由誰分享呢? 單祥雙:外資在分享上占據著優勢,因為外資龐大的資本和龐大的影響力、品牌、歷史積累等等,和與外資相配套的他們所在國家這些推動外資發展的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政策支持。使得他們進入中國這個市場變得非常順暢,既受到我們的歡迎,又受到對方的支持,到處一片凱歌。所以我們在引進外資過程中確實用鮮花、掌聲、美酒、佳肴引進這些外資進來。但是昨天中國企業家雜志劉東華也提出過,我們的本土走出去到國際上進行收購的時候,在國外進行投資的時候,我們不但沒有得到鮮花、掌聲、美酒和佳肴反而得到的是猜測、質疑,憤恨、不滿,甚至對我們的資本走出去產生一種威脅性心理,這是很不公平的。 主持人周一:剛才在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提到,2006年對中國經濟來講是最為危險的一年,因為一方面證券市場接近關閉,后來我們改成“昏迷”銀行市場大家期待這個您怎么看? 單祥雙:我對2006年中國經濟充滿信心,我覺得不會像幾個外資代表談的那么悲觀,因為中國的市場足夠大,中國政府正在積極出臺一系列的支持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這些法規推動的力度比以前更加強有力了。隨著中國2006年經濟的發展,不會出現大家所說的悲觀現象,隨著我們自主創新意識的覺醒,一定是推動本土資本,本土基金,本土產業的發展,2006年可能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05年是政策法規基本逐步到位的一年,2006年會是崛起的起跑年。 主持人周一:2005年大部分的中國本土企業進入危機,因為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弱勢導致中國企業的債務和資本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就這一點想聽一下您的看法? 單祥雙:由于中國沒有健全的金融體系支持中國的企業發展壯大,使得中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乃至世界市場在外資進入過程中出現的是“光著腳與人賽跑”。德隆問題之所以出現,所有以資金鏈斷了為標志的一些企業在擴張、重組、購并過程中轟然倒塌,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培育和發展起支持這些企業發展所需的強大的直接投資基金。 所以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用直接投資基金,用本土的直接投資基金支持本土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產業競爭力,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這是根本。我們的企業基本是利用銀行的資金短貸長投,這是德隆等一系列企業倒閉的根本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講金融體系支持不到位,所選擇金融資本的不合理,中國市場金融產品的缺失決定了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在擴張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臨巨大的壓力甚至打擊。如果你擴張快了,也不可避免的面臨著倒閉的風險,資金鏈斷了的風險。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建議,要集合本土資本,做大做強本土基金,用本土基金作為長期性投資,股權性投資,資本性投資來支持我們具有潛力成長的行業性領頭企業。使它迅速成為世界型企業才有可能。 主持人周一:剛才論壇過程中您也提到了要到跟外資一樣的待遇,我想請您舉一個詳細的案例,另一方面對明年未來幾年內資所獲得政策的預期? 單祥雙:這方面的事例比比皆是,以直接投資基金為例包括產業投資基金重組并購基金,風險投資基金。中國在發展風險投資基金領域里,用一句話叫做“步履蹣跚”。我們從80年代初引進風險投資,推動風險投資發展,到2005年我們才出臺了一個支持辦法,可見我們的立法效率是十分的滯后。 支持風險投資發展在世界各國都已經贏得了普遍性的共識,美國從70年代就出臺法規支持這個行業的發展,一個重要的支持是“允許金融資本進入風險投資行業”,使得美國風險資本的構成當中金融資本占了58%以上。 而我們國家金融資本只占4%。我們跟美國的存量經濟比較,國民生產總值美國是我們的7倍,美國在風險投資上光硅谷這一個地方就有9000億美金,如果9000億除以7,我們是1300億美金的規模,再乘以8,就是1萬多億人民幣的存量。 也就是說中國現在的經濟存量跟美國的經濟存量相匹配的風險投資對照的存量應該是1:7,也就是說中國至少現在有1萬多億的人民幣風險投資的規模,而我們現在只有500億,500億到1萬億,我們的路還有很遠。可見我們的差異跟美國是很大的。 第二,本土資本在參與優勢企業投資的過程中我認為有著巨大的機會,但是由于我們本土資本太分散了,沒有形成基金,形成龐大的資本集團就不能夠像我們一些優質的項目,優質的企業提供大量的巨額的投資。這使得本土資本就沒法分享我們經濟成長的一些優質項目、優質企業,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大家有一個誤會,認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比內資更值錢,這種現象比較普遍。我對這種現象非常反感。原因在于什么呢?外資有外資的優勢,內資有內資的優勢,我們在項目投資過程碰到的競爭對手都是龐大外資,但是最終做決策的時候,我們跟外資競爭中內資的比較優勢是外資不具備的,外資的優勢是內資將來可以趕上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也不要厚此薄彼,我們在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也要考慮內資的優越性,內資比外資更持久,更長遠,更了解中國國情,更知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怎么行走,怎么把企業做的更好。 換句話說它的根在中國,外資是機會導向型、利潤導向型,它本身是從國外推過來的一個“流動性戰車或者是流動性工廠”。推到中國是因為中國目前在這塊生產具有成本的比較優勢,具有市場上的消費優勢。 將來我們這些優勢弱化了,經濟發展之后優勢弱化了,這個移動工廠會推到印度,推到其他國家去,那時候中國的經濟會衰落下來。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要培育扶持本土資本,本土基金來全面參與中國各個產業,包括金融產業在內的投資。這樣我們的根兒才會扎實,根深才會葉茂,中國的經濟才能持續發展。 主持人周一:謝謝單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