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內容簡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12:39 新浪財經 | |||||||||
全書共三篇12章。 第一篇為導論,由第1~2章組成。其中,第1章主要討論利潤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地位。該章強調經濟學作為一種理論科學假設的重要性,完全競爭意味著完備知識,因而在完全競爭的假設下,利潤是不存在的。第2章主要討論了利潤理論。該章對經濟學的動態理論和風險理論進行了文獻綜述和歷史回顧,并在此基礎上指出動態理論混淆了變化的后果與變化中
第二篇探討完全競爭理論,由第3~6章組成。其中,第3章主要討論了選擇和交換理論。從經濟秩序出發,作者認為經濟秩序是協調和滿足需求的經濟活動機制,而不同需求之間卻存在著多種沖突,比如,資源與資源在滿足多種需求時的使用;效用和效用遞減規律;魯賓孫和魯賓孫經濟;具有相對性的快樂與痛苦;成本是犧牲的選擇機會;資源的真正意義和資源成本等。該章使用函數、曲線和均衡等工具等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第4章主要討論了聯合生產和資本化。作者試圖說明多種資源在商品生產中的使用問題和組織中的效果計算問題。在分析報酬遞減規律的基礎上,他把生產價值歸因于資源或投資品。由于時間在生產中的作用和時間偏好的謬誤,任何把生產能因分類為各種“要素”的分類方法都不可能成立。第5章主要討論了機會和不存在不確定性的社會的進步問題。具體分析了靜態條件的含義,以及進步的不同表現形式,分析了把生產“能因”按傳統三分法進行分類的問題,并對在沒有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各領域的投資回報率與實際回報率進行比較,從而說明利息的本質。第6章主要討論了完全競爭的小前提。作者分析了不存在不確定性條件下完全競爭的前提條件,分析了壟斷和壟斷的不同形式,以及競爭性體系走向壟斷的可能趨勢。 第三篇探討由風險和不確定性所造成的不完全競爭,由第7~12章組成。其中,第7章闡述了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含義,主要分析了知識在行為中的作用。作者認為,行為是面向未來的,知識是預測未來的,雖然經驗能夠被分解為特性不變的物體的行為,但是,對于我們人類智慧來說,這樣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們無法完全把握,以致我們依賴于從一種行為模式推斷另一種行為模式。由于我們不可能對窮盡性的和進行數量的分析,我們只能“估計”,由此推測出來的行為模式具有多樣性,導致利潤產生的“風險”是判斷錯誤的機會,在本質上是不可度量的。第8章主要分析了人類對付不確定性的建構和方法。我們對付不確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集中化,保險就是這種形式的代表;二是專業化,企業的聯合有助于克服不確定性。第9章主要討論了企業和利潤。作者在靜態社會中引入不確定性概念,說明了在不確定性條件下企業的特殊決策與風險分攤機制,以及企業家才能的供給和需求。第10章繼續討論企業和利潤問題,主要說明管理人員的特有素質是對人的判斷,最終控制是控制企業組織的人的選擇。第11章主要研究不確定性和社會進步。變化是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投資中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功能與儲蓄功能的分離,并由此產生了利息理論,利潤資本化所導致的復雜問題成為利潤的恒久來源。第12章主要討論了不確定性和利潤的社會方面。作者提出,減少或重新分配不確定性的所有方法都是有成本的,并且,這些方法被運用到什么程度取決于多大程度上的不確定性是人們所不希望存在的。 (梁晶工作室供稿)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