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答疑“賤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8日 08:34 經濟參考報 | |||||||||||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發行有沒有被“賤賣”?大規模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是否會危及國家金融安全?“保護條款”到底保護了誰?為何不引進國內戰略投資者?……部分關心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人士產生了一些不理解和疑惑。 11月25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鋼就這些熱點問題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
國有銀行有沒有被“賤賣”
肖鋼:兩種擔心都有一定道理,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全面、客觀認識國有商業銀行的現狀。改革剛起步時,一些同志看到國有銀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多一些,覺得國有銀行一無是處,對股份制改革產生疑慮,缺乏信心,F在,經過近兩年努力,國有商業銀行財務狀況好轉、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成功上市,一些同志又過分樂觀、以為國有商業銀行是人見人愛“一朵花”,產生“肥水豈能流入他人田”的擔憂。事實上,我國1995年才正式頒布實施《商業銀行法》,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將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 兩種擔心發生逆轉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境外投資者購買國有商業銀行股份。資本追逐利潤是經濟法則,境外資本是為追求利潤而來的,但同時也要承擔風險。如果未來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大幅反彈、經營效益下降,他們的投資也就難以得到回報。他們入股中國銀行業,主要是看好中國的經濟、市場和投資環境,看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潛力,對目前正在進行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抱有信心。 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公開發行上市(IPO)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兩個環節,雖都涉及定價,但機制、對象、策略有很大不同,兩種情況很難直接比較。從定價機制看,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定價是一對一談判,IPO定價則是公開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推銷;從定價對象看,戰略投資者和公眾投資者性質不同、作用不同。戰略投資者愿意與引資企業長期業務合作,共擔風險,往往要承諾較長的股票鎖定期,承諾競爭回避。公眾投資者更多考慮股票投資收益,可能長期持股,也可能短期投機。因此,戰略投資者在IPO前入資的認股價格一般要低于IPO價格;從定價策略看,引入國際知名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有助于提高引資企業無形資產,提升引資企業形象和市場價值。因此,在引資定價過程中,按國際通行慣例,通常都要考慮無形資產的價值。 境外資本會否危及國家金融安全 記者:境外資本紛紛以戰略投資者或財務投資者身份進入我國銀行業,一些人認為國外資本可能會危及國家金融安全。 肖鋼:如果不改革,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嚴重不足、不良資產增加、財務信息不真實,連生存都難以為繼,這才是真正威脅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的最大隱患。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國有商業銀行可以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經營機制,建設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這是對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單一國外戰略投資者入股國內銀行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0%,所有外國機構入股比例上限為25%。也就是說,引進了境外戰略投資者,國家仍然對國有商業銀行保持絕對控股。另外,隨著銀行公開發行上市和持續發行,境外戰略投資者所持入股比例可能會進一步“稀釋”,國有銀行的絕對控制權還是掌握在國家手中。 “保護條款”保護了誰 記者:有媒體報道,中國銀行在與境外戰略投資者簽訂協議時作出單方面擔保承諾,有些條款對外方比較有利。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肖鋼:在投資協議中,中國銀行與戰略投資者雙方都有一定的承諾和約束性條款。因為有保密協定,我們不能單方面透露具體內容。但是,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些擔保承諾體現了雙方合作的誠意,也是協議有效實施的必要條件。雙方的承諾、權利和義務是經過充分談判磋商達成的,也是對等的。 為何不引進國內戰略投資者 記者:國內許多有實力的大企業都迫切希望參與中國銀行的股份制改革。中國銀行為什么一直向國內戰略投資者緊閉大門? 肖鋼:與一般財務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不同,戰略投資者在業務、人員、管理、科技等方面有長期合作的打算,與被投資者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某些業務領域深層次合作,謀求領先地位或打造名牌產品,雙方獲取長期利益。因此,尋求境外有實力的大型金融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有利于中國銀行的發展。引進戰略投資者主要不是因為缺錢需要引進資金,而是要引進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經驗和技術,幫助中國銀行加強公司治理,完善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另外,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有助于國有商業銀行深化改革,從而告別依靠國家政策剝離不良貸款的“輸血機制”。境外戰略投資者從一開始就非常關注銀行的資產質量,非常重視如何防范和減少新增不良資產,對銀行如何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披露財務信息也有嚴格要求。這些都會幫助中國銀行改進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增強透明度,進一步加快體制機制改革,提高自身的“造血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