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報記者 張利東來源:黃色的天津大發面的曾經輝煌一時。CFP供圖
在與天津華利汽車合作十幾年后,日本大發汽車終于決定北上。10月31日,日本大發與一汽吉林汽車公司在吉林簽署了合作協議,一汽吉林將引進生產大發一款小型多功能車。此時,曾經與大發合作生產了黃色大發面包車的華利,卻因沒有新車引進面臨全面停產的危機。新車選擇一汽吉林
10月30日中午,一汽吉林公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其母公司一汽集團總經理竺延風,與吉林省省長以及日本大發汽車株式會社社長箕蒲輝幸來到公司。隨后,一
汽吉林與日本大發簽署了合作協議。
在中國市場一向低調的日本大發,這次同樣沒有張揚,第二天吉林當地媒體簡短地報道了這一信息。但對一汽吉林和日本大發汽車公司來說,這個協議的意義非同小可。
“這是公司絕對的大事。”昨天,一汽吉林汽車公司策劃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不過公司內部人員對此項合作協議的具體內容都還不太清楚。
日本大發汽車公司北京辦事處負責媒體事務的劉君成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透露,雙方已簽署協議,一汽吉林將采取技術引進的方式,生產日本大發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的一款小型多功能車。該車預計2007年上半年正式投產。
劉君成描述,這款車是可以容納7個人的小型MPV,排量有1.3L和1.5L兩種。投產后該車將成為日本大發在國內投產的第一款掛“大發”商標的車,預計年產量將達到3萬輛。“目前正在做該車國產化的前期準備。”劉說,這款車的國產化率非常高。
記者了解到,一汽吉林汽車將利用原有的部分生產線,并對部分生產線進行改造來生產這款車。一汽吉林汽車是一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生產的一汽佳寶微型車去年銷量達到10萬輛,是一汽集團進軍微車市場的主力軍。告別輝煌戰略北移
日本大發汽車與一汽吉林的淵源來自一汽集團。大發汽車的控股股東是已經與一汽集團建立合作關系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實際上,大發比豐田更早進入中國的汽車合作生產領域。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大發就與天津汽車進行合作,當時的天津華利汽車公司通過引進大發的技術,開始在國內生產黃色“大發面的”,并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火遍大江南北,最高峰時僅僅北京就有5萬多輛大發黃面的。華利汽車一位老廠長回憶,當時全國各地到天津購買華利大發的人,幾乎住滿了天津的一條街。
但華利和大發的好日子很快就過去了。“2001年華利大發全面停產。”已經被一汽重組后改名的一汽華利規劃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另外,大發還通過技術轉讓的方式,在天津引進了夏利汽車。豐田汽車在中國的事業也正是在大發的基礎上從天津向全國發展。
2002年,一汽集團重組了天津汽車公司,其中包括夏利和華利。這兩個公司分別被改名一汽夏利和一汽華利。重組后,多年沒有在中國市場投放車型的日本大發再次給一汽華利引進一款城市多功能車特銳。在今年2月份之前,日本大發還計劃與一汽集團在天津成立合資公司,生產一系列的車型,其中就包括目前計劃要投放到一汽吉林的這款小型MPV。但現在,大發汽車這個在天津立足多年的日本公司決定北移,與一汽吉林公司合作。華利面臨兼并命運
日本大發戰略北移的一個背景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大發,在“黃面的”時代結束后,中國快速增長的汽車市場再也與它無緣。
2003年引進一汽華利生產的特銳,目前市場狀況不容樂觀,“基本上處于半停產狀態。”一汽華利綜合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說,今年前三季度,特銳僅僅銷售了5000臺左右。而華利規劃的生產線是年生產3萬臺。
一汽華利綜合辦公室的這位工作人員說,大發做事“只考慮它自己”。他表示,日本大發在一汽集團重組華利后,原計劃進行三期的產品引進,首期就是2003年引進的特銳,二期將于今年開始實施。今年2月份左右,日本大發以中國微型車市場競爭激烈為由,停止了對華利新車的引進。這個說法,得到一汽華利規劃部工作人員的印證。
昨天,日本大發北京辦事處的劉君成表示,他不知道此事。
日本大發北上吉林后,一直靠引進大發車型生存的一汽華利怎么辦?“我們現在也在等集團的安排。”華利規劃部門的這位工作人員說。
華利內部的一種說法是,一汽集團有意讓夏利兼并華利,利用華利的生產線,生產夏利自主開發的新車型,然后合并兩個企業的銷售網絡。“這應該是一種方案。”華利規劃部的這位人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