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高油價還會“肆虐”世界經濟嗎?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3日 09:06 中國經濟時報

  杜偉

  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曾幾次沖擊世界經濟,甚至使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陷入衰退之中。歷史上由于石油價格的上漲發生過三次經濟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3-1974年,由于阿以沖突,阿拉伯產油國以石油作武器而集體抬高油價,致使當時國際市場上的石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飛漲到12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9-1980年,伊朗爆發革命后伊
朗和伊拉克開戰,每桶石油價格從14美元飛漲到35美元以上;第三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90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油價一路飛漲,3個月的時間即從每桶14美元突破到40美元以上。前兩次石油危機危害較大,第三次石油危機的危害程度相對要小得多。

  跨入21世紀,特別是自第二次

伊拉克戰爭以來,
國際油價
大幅上漲了近70%。近來又由于自然災害等原因的影響,石油期貨價格曾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一時又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但仔細觀察,世界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并沒有表現出很“受傷”的樣子,更談不上類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樣的石油經濟危機了,去年世界經濟甚至取得了近30年以來的最快增長速度。

  如今的

石油價格已突破歷史高位,但世界經濟依然蒸蒸日上,原因何在呢?首先要將石油的名義價格和實際價格區分開,目前的油價雖然名義價格很高,但實際價格并不高。剔除掉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后,當前的油價還遠遠沒有達到頭兩次石油危機時的水平。1972至2001年間,石油的名義價格從每桶2.89美元提高到24.28億美元,增長了840%,而同期實際價格僅增長了63%,從實際價格來看遠不如名義價格表現得那么可怕。并且隨著世界經濟總量的不斷提高,對高油價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另外,從中國的情況來看,當前的油價并不像某些經濟學家和官員所聲稱的那樣定價過低。美國的汽油價格今年最高時也就每加侖2.2美元左右,以1美加侖相當于3.785升換算,每升為0.58美元,相當于人民幣4.7元,中國國內的汽油價格與此相差并不多,而美國人比中國人要富得多,其人均產值是中國人均產值的近40倍,所以說中國的油價起碼相對于美國來說已經相當貴了。因此,在中國消費者并不富裕、國內汽車產業的競爭力還不強的情況下,沒有必要過早地與國際接軌而繼續提高油價。

  其次,石油的重要性也在逐年下降。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費中的構成經歷了一個由高到低的過程,在上世紀70-80年代達到高峰,之后逐漸回落。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構成在1980年達到44.2%的高點,然后逐漸回落,到2000年已降到33.6%。1979-1996世界GDP增長49%,能源消費僅增長13.9%。再看美國的情況,其國內生產總值比1979年翻了一番多,而石油消費僅比當時增加了9%,單位GDP消耗的石油量僅為上世紀70年代的一半。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目前并不算太高的實際石油價格很難再興風作浪了。

  痛定思痛,各國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自從上世紀發生了幾次石油危機以來,各發達國家政府大力調整能源戰略,提高能效,實施石油進口多元化政策,從而使抵御石油市場沖擊的能力明顯增強。而且各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其服務業已占到主導地位,而高能耗制造業產量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逐漸降低,油價變動對經濟的直接影響越來越小。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經濟學界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許多一流經濟學家(包括佛里德曼、羅默、漢密爾頓等人)研究了過去幾次石油危機期間油價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結論:石油價格沖擊對經濟的影響并不是直接來自石油價格的波動,而是緊縮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后果,即由于政府對石油價格的波動采取了一種錯誤的應對才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發生。各國政府或許是吸收了經濟學家的建議,面對不斷升高的油價,處之泰然,并沒有采取什么不得當的措施。

  常言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里的“糧”指的是石油戰略儲備。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后,經合組織決定成立國際能源機構(IEA-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其目的在于對付OPEC對策之一即建立石油儲備。其后國際能源機構和各發達國家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石油儲備系統。以美國為例,目前其石油戰略儲備已相當于60天的凈進口量。石油儲備的最大好處之一是,在市場低價時購進,不僅可以保證緊急時供應安全,而且可以調節市場。

  石油戰略儲備建立后,發達國家曾兩次動用石油戰略儲備,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最近一次動用儲備是在今年9月份石油期貨價格超過每桶70美元的時候,國際能源機構和美國等國家先后宣布動用國家石油儲備投向市場,油價很快從70美元的高位回落。雖然由于颶風等原因的影響而時有起伏,但油價繼續大幅攀高的可能性并不大。

  石油美元的回流也沖淡了石油價格的沖擊。石油出口國家在油價的上升中積攢了大量的美元,而這些所謂的石油美元由于在國內投資渠道狹窄,大部分又投資到以美元、歐元計價的資產,從而使歐美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都從油價上漲中得到了好處。加之中國等高外匯儲備國家向這些國家大量融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資金依然充裕,并不會出現貨幣緊縮的情況,也就不會出現不應有的暫時性經濟衰退。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油價對世界經濟增長基本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況且油價也不會只升不降。油價過高,各個國家在節約用油、提高用油效率的同時,就會轉向替代能源的生產,許多開采成本高的油田、方法又會重新啟用,這對以石油出口為主的國家未必是好事。反過來,油價再低也不能低過石油的生產成本,油價最終會向其均衡價格收斂。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對高油價沒有必要過分“感冒”,當然也不可等閑視之。進口油價的不斷升高繼而造成國內相關產品價格的升高,有可能引發輸入型的通貨膨脹,這也是美聯儲再次提高聯邦基金利率的原因之一。

  當前我國石油消費中超過40%依賴進口,能源利用效率卻屬全球較低水平。對我國來說,開放石油期貨市場、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庫、不斷尋找新的石油來源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正如撒切爾法則所言,意想不到的事情總會發生,你最好有所準備!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