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領域探索“公私合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3日 09:06 中國經濟時報 | |||||||||
記者孫東輝北京報道一方面是勞動力資源豐富——預計2005年,全國城鎮新增勞動力1100萬;另一方面是“技工荒”,我國許多地區和行業出現了技能勞動者短缺的現象,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在中國的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領域,如何才能推動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合作? 11月1日,由教育部、財政部和IFC(國際金融公司)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公共部門
“在教育領域,推動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合作不僅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而且前景十分廣闊”,財政部部長助理張少春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劉占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政府投資的職業教育的比例約為90%,民辦職業教育的比例為10%左右。職業教育投入不足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 張少春表示,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把公共支出的重點轉移到農村。據此,將逐步把全體農村適齡兒童的義務教育全部納入公共財政體制。而面對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日益高漲的需求,就必須動員包括私營部門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深入探討辦學體制創新的有效途徑,建立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合作伙伴關系無疑將是一種有效的解決途徑。 目前我國已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使得民辦教育領域中的中外合作辦學有法可依,但張少春表示,這些法律法規在民辦教育機構營利性與合理回報、產權關系、資產處理、融資渠道和內部管理機構設置等問題上都還有待于進—步規范。 “教育和培訓的公私合作沒有固定的模式或簡易的公式”,IFC東亞與太平洋局局長何嘉偉(JavedHamid)指出,私營企業與公共機構可以一道合作開發適合他們各自特點的職業項目并且制定國內認可的專業資格認證。 IFC代執行副總裁賈布爾(AssaadJabre)則在論壇上指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公私合作的探索,一是改變激勵措施并改革制度,以鼓勵更多的私營投資;二是加強中國的私營業和大學之間的合作關系,發揮合力;三是嘗試新的合伙形式,使公立和私營的優勢強強聯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