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我國將徹底調整藥品定價體系(熱點追蹤)(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2日 08:09 人民網-市場報
我國將徹底調整藥品定價體系(熱點追蹤)(圖)
  半個多月前,國家發改委發出《關于降低頭孢呋辛等22種藥品零售價格的通知》,全國各地再掀降價風潮。這已經是價格主管部門第17次出臺降價措施,效果卻不如人意!氨M管各部門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但實際收效并不明顯。群眾看病貴、藥品價格高的問題沒有得到真正解決,仍然存在一些問題。”10月30日在中國藥師周大會上,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指出,盡管價格主管部門陸續降低了一大批藥品的零售價格,但當前社會各方面普遍關心的看病貴、藥價高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解決。有調查顯示,居民平均每次門診的診療
費用和住院費用的增長速度,遠遠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近年來,17道降價令降低了1100多種藥品零售價格,降價總金額達到350多億元。從2001年以來,由于連續多次的降價與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推行,我國的藥品市場價格總水平已經連續4年出現負增長。

  再度剖析問題癥結

  中國藥師周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系統分析了造成當前群眾看病貴、藥品價格高的三大原因。體制性原因———

  以藥補醫顯弊端

  周望軍說,醫藥結合、利益掛鉤,是導致群眾看病貴、藥品價格高的體制性原因。由于政府財政力量有限,我國允許醫院通過銷售藥品獲得差價收入,以進行補償運行成本。這種“以藥補醫”的政策,曾在促進醫院發展、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藥補醫的弊端開始日益顯現。如今財政補助和醫療收費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醫院的一系列運行、建設,以及醫務人員的工資、福利,只能通過擴大藥品銷售差價來彌補。利益的驅動,必然會導致醫生開大處方、醫院賣高價藥等種種不合理行為的產生。

  市場性原因———

  藥品生產經營水平低

  藥品生產經營低水平重復建設,是群眾看病貴的市場性原因。據了解,目前我國藥品生產企業有5000多家,大多數企業規模小、生產條件差,產品研發能力薄弱,企業基本靠生產仿制藥品維持,產品科技含量低,普藥生產嚴重供過于求,市場競爭激烈甚至是過度競爭。而流通環節批發企業達到12000多家,同樣存在規模小、經營費用高、經營品種趨同、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生產經營企業為了占領市場,擴大市場份額,不得不把價格折扣甚至非法回扣作為推銷藥品的主要手段,藥品市場的競爭便演變為價格折扣和回扣的競爭。

  政策性原因———

  市場監管工作不到位

  周望軍表示,目前我國政府監管的體制和手段都存在不適應性,這是政策性原因。我國藥品價格管理經歷了從全部管制到基本放開,再到逐步加強管制的過程。許多藥品在放開過程中價格大幅度上漲,價格虛高及各環節利益分配格局已經形成,醫院對藥品差價收入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國家發改委將部分藥品重新納入政府定價范圍,在高價位基礎上進行降價,剝奪了企業的既得利益,遇到的阻力非常大。而核定藥品價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中央與地方負責藥品價格監管的力量卻很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價格監管。

  藥品定價體系將調整

  我國當前藥品政府定價機制不健全,缺少完整、科學的成本審核辦法,定價程序尚不完備,市場價格監測體系仍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定價的時效性和科學性;對放開品種的價格,缺乏必要的監管規則,在目前“以藥養醫”和壟斷經營的環境下,市場調節失靈,部分藥品價格繼續保持高位。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日前透露,未來我國將調整和完善藥品定價體系,在藥品定價中鼓勵新藥研發和提高藥品質量;在目前國家制定部分藥品出廠價的基礎上,還將分別制定流通環節價格和最終銷售價格,以提高藥品價格的透明度,抑制藥品價格虛高;價格管理部門還將采取措施,加大對醫療器械價格的檢查和干預力度。

  目前,我國納入政府定價范圍的藥品共計2400余種,占市場流通藥品數量的20%左右,占市場銷售份額的60%左右。今年10月10日,國家剛剛執行的22種藥品降價方案,平均降價幅度達到了40%。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價格指數表明,藥品零售價格從2001年首次下降1.5%后,一直呈下降趨勢,2002-2004年,同比分別降低3.5%、1.7%和3.6%。

  解決群眾看病貴、藥品價格高的問題,在藥品價格管理方面,要鼓勵常用廉價藥品生產經營,加強和改進對藥品的價格管理。今后應逐步將處方藥納入政府定價范圍,在鼓勵創新、抑制重復建設的同時,也要逐步縮小內外資企業同類藥品價格差距,繼續積極地、有計劃地大幅度降低藥品零售價格,對一些目前尚未納入政府管理、價格上漲過大的藥品,要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

  沒有貨啦!真的沒有啦!

  有降價藥嗎?

  《市場報》 (2005年11月02日 第二版)

  作者:本報記者 張然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