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外資銀行普遍認為在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最大困難來自監管環境。”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中國金融服務部主管、合伙人容顯文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普華永道在日前發布了關于“外資銀行在中國”的調查報告,通過對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香港開展業務的35家外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高管和分行行長進行訪談,得出了上述結論。
根據普華永道此次調查,內地監管法規的變化被外資行普遍認為是促使中國銀行業變化的最大因素,也是目前外資行在內地經營面臨的最大問題。在外資銀行
心目中,監管法規變化的重要性遠遠高于提高收入增長,也排在公司治理和留住優秀員工這些難題的前面。另外,受訪銀行對內地監管地域差異性、法規執行不嚴格、以及總體法律體制滯后也感到不滿。
容顯文昨日表示,監管嚴格并非“中國特色”,而是發展中國家金融開放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在中國內地銀行業改革沒有完成前,大規模開放不利于中國金融穩定。有些外資銀行在中國內地業務的發展還處于“觀望狀態”,但他預計隨著四大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逐步完成,外資銀行等待的時間不會太長。
普華永道調查還發現,外資銀行認為就未來批發和零售市場的規模而言,中國仍是獨一無二的市場,因此各外資行盡管清楚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面臨的風險,但置身其外的風險比目前的不確定性更大。因此外資銀行對在中國內地發展充滿信心。
85%的受訪銀行預計今后三年的利潤將超過當前水平,75%的受訪對象預計今年的收入增長率至少為30%。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匯豐、花旗和渣打已經在外資銀行內地大部分業務中占據前三甲,三巨頭在外資行的蛋糕中幾乎形成壟斷之局。容顯文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三巨頭的格局很難改變,不過某些歐美銀行可能隨著市場開放,將原本的優勢業務引入內地,在某些具體項目上后來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