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裁員,國外建廠,中國大批的紡織崗位正在流失。這樣一來,歐美對中國紡織品施加配額的目的算是達到了。在歐美的設限借口中,限制中國出口,不僅是為了保護歐美企業,也是為了促進亞非拉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行業發展。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最近一項研究,孟加拉國的某些紡織品出口訂單增長了48%之多。
中國制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還能夠支撐多久?這種成本優勢還值得信賴嗎?紡織品
出口的受阻,讓大部分人懷疑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中國的明天。
其實,一個國家的勞動力比較優勢要如何發揮,只存在兩種特殊情況:
一是遭到完全的貿易抵制,任中國的勞動力優勢多明顯,紡織產品多么物美價廉,其他國家就是不買,那么中國制造的優勢就會完全喪失了。
二是像歐美國家一樣,明明紡織行業已經喪失了制造成本優勢,但是政府依然要想方設法限制進口,保護國內廠商,那么就會造成一個假相,讓歐美企業依然認為自己保持著競爭的優勢。
對于中國來講,這兩類極端情況都不存在。因此,只要妥善處理貿易摩擦,中國制造的比較優勢還能撐一個很長的時期。盡管中國制造已經讓世界足夠驚訝,但是全球制造業轉移向中國的趨勢還在繼續。
當前,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為了規避配額限制,而暫時轉移生產到第三國家,并不能說明中國制造業比較優勢的消失。
有些內地服裝企業將紡織品轉道香港出口,合法避開了配額限制。這樣的“偽裝”出口,導致的是成本不可避免的增加;有些大型紡織企業開始在其他國家生產,將部分業務遷移到越南、柬埔寨、蒙古和尼日利亞等國,但是這些外設的企業卻面臨著產業配套不完善的問題,結果同樣是生產成本的升高。
比較優勢是一個永遠都存在的概念,但每一個國家在每一個時段里的比較優勢又處在不斷變化中。當中國的紡織工人工資水平上升到一定水平,失去了成本比較優勢時,資本充足率的提高將讓中國在一個新的領域獲得比較優勢。最重要的是,認清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優勢,既不超前,也不落后。
盡管“政府會盡最大努力給紡織品企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但是沒有最終的讓步,是不會達成任何協議的,而沒有一個協議,中國紡織行業的比較優勢將無從發揮。需要計算的關鍵問題是:達成協議和沒有協議相比,哪一種損失更大。
《市場報》 (2005年10月28日 第十二版)
作者:程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