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民企離“神六”有多遠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5日 01:04 中華工商時報

  8 見習記者賈林男

  事實上,航天領域并不是一個行政壟斷的行業。在法律上,國家對民企進入航天領域沒有任何限制

  神舟六號太空飛船經過5天的太空旅程后,成功返回地球。“振奮人心”!當兩位宇航
員出艙的那一刻,徐州市廣達鐵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傳業仍守候在電視機前,抑止不住內心的激動。

  作為一位民營企業家,他當然意識得到中國航天產業所伴隨的巨大商機,但到底如何把握,他還沒底。“靠不上去啊”,對于航天這一象征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戰略產業,“可望不可及”是他最大的感觸。同時他也信心十足地對記者表示:“如果有機會,我們愿意嘗試。”

  在很多像胡傳業這樣的民營企業家看來,航天產業的距離感不僅來自外太空的物理距離,還來自行業門檻的心理距離———在17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

神舟六號飛船飛行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唐賢明透露,此次“神六”飛行的9億開支中,全部是國家政府的投入,尚沒有民間資本介入。

  “船”外熱鬧

  “這個數字僅僅是指載人飛船的制造和發射費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韓立巖表示。如果考慮到前期的市場推廣和設備供應,“9億元”僅僅是與“神六”有關經費的“冰山一角”。

  有統計表明,“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總花費為180億元。在直接投入載人航天的核心工程以外,我們發現民企的身影并不孤單。

  現階段,民營企業參與我國航天產

  業主要有三種形式:

  最“熱鬧的是掛名、贊助的形式。

  10年前成立的中國航天基金,通過吸引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社會資金參與航天項目,用于資助和培養航天人才、支持學術研究和技術開發以及開展航天科普教育。“這是一個工程項目,而不是一個商業項目。”韓立巖介紹說,基金主要輔助產業的長期發展,沒有直接作用于載人航天的發射。

  而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則是中國航天事業最高級別的合作類型,其產品、技術、服務享有在所屬領域內惟一可以使用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中國航天專用產品標識的相關權益。中國航天基金會負責人所透露,本次“神六發射過程中,共有10余家單位、超過3000萬元贊助金額投入到“神六工程中,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民營企業。

  最有“眼光的是利用航天器進行搭載試驗。北京飛鷹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就將一袋100克的種苗帶進航天器;云南一茶葉公司更是以每克2000元的“天價將10克普洱茶送上了太空。

  第三種則相對默默無聞,即提供航天器發射的外圍產品和基礎零配件,國家以不定期招標的形式進行項目采購。在本次“神六研制過程中,儀表、陀螺儀、原材料、低壓電器等零配件就來自民營企業,此外一些領先民企的通訊技術也被采用。

  雖然民企投入的具體數字無從知曉,但相比“神一”到“神五”,“‘神六’中民營企業參與程度肯定更高了。韓立巖說。

  按照溫州德力西集團2003年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簽訂的為期5年的

  設備供應合同,繼成功助飛“神五升天后,“神六中德力西又承擔起小型斷路器和接觸器的供應。

  集團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誕康向記者介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擬定制作的低壓電器檢測設備中,“框架斷路器長延時/瞬間特性實驗臺的制作要求很高———長延時、瞬間特性以及動作特性三個功能須集中在一個校驗臺上實現,而且還要滿足塑殼斷路器等多種電器的檢測要求,經過兩個月的研發實驗,集團研制的實驗臺最終通過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驗收。“民營企業參與到航天事業中來,收獲的并不只是那些采購費,更給企業一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契機。周誕康表示。

  好處已經顯現。按照國家標準,低壓電器溫度的適用范圍是零下5度到40度,而酒泉基地的要求是零下25度到40度。“技術可以擴散到不同地區應用,提高產品的適應能力。”周誕康說。

  “船”里冷清

  但民企所做的還僅僅是這些。

  “全部是零配件,甚至沒有任何一個部件。”韓立巖透露,無論是“船(神州系列)還是“箭(長征運載火箭),其部裝和組裝全都是由國防系統在做,民營企業根本沒有介入過。“神六”發射9億元的“蛋糕,民企未能分得一杯羹也就不足為奇了。

  位于中關村的民營高科技企業華旗資訊,承擔了“神六錄音和儲存裝置的研發任務和設備提供,“但新研發技術的知識產權是屬于國家的,并不是華旗的。”錄音設備研發團隊總負責人高吉吉表示。

  外圍工作固然可以帶動民營企業投資的增加,但由于沒有觸及到航天產業的實質,利潤空間實在有限。

  事實上,航天領域并不是一個行政壟斷的行業。在法律上,國家對民企進入航天領域沒有任何限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就有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很多民營企業在與國防系統簽署了保密協定的情況下,也可以參股。

  “航天領域更多地表現為自然壟斷。”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軍表示,一個航天器的組裝或部裝至少要花掉幾億元,又沒有現實回報,民營企業顯然不愿也無法承擔,縱觀世界各國,航天器的研發和試生產就沒有民營企業獨自完成的先例。

  此外,中國高科技的民營企業規模尚小,難以對航天產業給予足夠的技術支持。這正是造成民營企業只是局限于外圍的原因。“而這恰恰提供給民營企業機會。”張軍表示,未來接近于核心技術的產品也會在社會上進行招標,無疑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對于有意進軍航天產業的企業而言,明確發展目標,增強產品對航天產業的適應能力是個關鍵。”張軍認為,只有在自身定位的基礎上,設計研發、質量管理、品牌宣傳才能走入正軌。

  瓶頸待破

  而對于大多數并不從事于尖端科技的民企來說,自身參與技術研發還不現實,航天技術民用化的過程無疑將極大地拉動新材料、生物品種、通信等產業快速發展,這才是他們眼中的機會。

  一個著名的說法是,在航天領域投入1塊錢,可以產生14塊錢的回

  報。但那是在產業化已經成熟的條件下實現的。美國將空間技術轉化為產業,每年可以創造2萬億美元的巨額利潤。我國航天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目前還不到1%。對于產業“果實”剛剛實現的中國來說,航天技術對GDP的拉動作用還取決于其民用化程度。

  目前我國航天技術的研究主體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兩大中央企業,一些研究機構的研究經費也全額由國家財政支持,體制內的成果轉化為體制外的效益,“這個技術轉讓的市場機制還不健全。”韓立巖表示。

  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兩大航天集團下屬的軍轉民生產力促進中心是我國航天技術轉讓的主要途徑之一,該中心主任盛智龍向記者介紹,最近幾年大約只有六七項技術成功轉讓,“這個成績不算很好。”

  盛智龍說,航天技術轉讓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供需不匹配———雖然航天企業可以提供很好的技術,但其他企業往往不需要技術而需要現成的產品。這一方面是因為民營企業比較弱小,沒有資金實力投入;另外一方面是“缺乏這個意識”。“這需要企業自身對技術進行二次開發,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盛智龍說。

  韓立巖則認為,產業化的瓶頸在于知識產權轉移機制。目前國家《知識產權法》、國防專利的相關條例都在支持由軍用技術向民用技術的轉移,但細節還很“模糊。他還透露,當下,科技部和國防科工委正在研究推出新的知識產權戰略中長期規劃,其中的一個原則就是“既要國防機密的保護,又要通過市場化去利用它的價值。(25E1)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