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張志勇
上世紀50年代初,毛澤東和黃炎培等人在一次談話中,說到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時說,我國實業界有四個人是不能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和搞紡織工業的張謇。
這四位實業家都有著鮮明的特征,“實業救國的偉大實踐者。
南通張謇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集多方面于一身的杰出人物。張謇歷經曲折,成功創辦了我國首家民營紡織股份公司企業———大生紗廠。他“以狀元之尊榮心甘情愿“與商賈為伍,用他自己的話“舍身喂虎,這是何等的勇氣、眼光和敢為天下先。他以南通城市及地區為各項活動的載體,其創造性的城市規劃建設更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卓越典型,堪稱“中國近代第一城。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中國知識分子棄舊趨新的重要轉折期,而張謇以“舍身取義的氣魄,投身到“千辛萬苦實業實踐之中。這個“義,就是愛國之義、愛鄉之義、愛民之義。其社會效應,絕非僅限于“傾倒東南,實際上已波及全國。了解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國由傳統向現代過渡的社會大轉型時期,像張謇這樣一個直接參與全國性政治、經濟、社會重大事件,又躬自經營地方自治且卓有建樹的人物,實屬罕見。
張謇離開我們已七十九年了。正如胡適先生稱張謇“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英雄,但“他不能不抱著許多未完成的志愿而死。張謇的愛國實踐,科學與人文結合的精神,統籌兼顧步履篤實的建設路線,傳統的人本主義思想,對今天的現代化建設,都有著獨特的昭示。張謇先生堪稱中國實業家前面一塊難以超越的“豐碑。
面對張謇先生,筆者又想到另一個“不能忘記的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張謇于1926年逝世,盧作孚逝世于1952年。盧作孚是離我們這個時代最近的人,他所創辦的民生公司,他對四川重慶北碚的建設,抗戰時期作為一個實業家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實業上的敦刻而克,等等。盧作孚被后人譽為“一個沒有現代個人要求的企業家,一個沒有錢的大亨。盧作孚把自己的“實業救國實踐視為畢生的“試驗。
從張謇和盧作孚兩位先生身上,我們很容易看到那個時代的實業家的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的思想主張都是“實業救國、“教育救國,并在這兩個方面付出畢生的實踐。可以說那個時代的實業家承擔了那個時代的歷史使命,并創造了歷史。他們作為“先驅者成為我們今天民營企業家的樣板和楷模。
從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來看,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上升到產業和產業的競爭,其實就是國家與國家的競爭。那一代的實業家和今天的企業家顯然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他們所追尋的是“實業救國,而今的民營企業家應是“實業報國。張謇可以說是一個大儒,但他是以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來實現他愛國愛鄉愛民的理想境界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一大批有著報效祖國理想的人士先后“下海,也可能“下海之初,只是為了沖出舊體制,只是為了解決個人生存等問題,然而當他們解決了一些眼前的問題之后,很多民營企業家都在思考辦企業、經商的使命。產業報國,以實業報效祖國的思想在一批民營企業家身上已得到充分的體現。
當我們重新來緬懷中國民族工業的實業家們的足跡時,對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來說,這些“先驅者愛國實踐,對當代的民營企業家在企業的發展等價值取向上,更有著全新的意義,更能使民營企業比照“先驅者審視今天所要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之路。
張謇的愛國實踐將永放光芒。(25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