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先生的兩大思想核心,一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強權,二是強調個性的自由。反對強權與追求自由也成了巴金堅持的核心價值。巴金對于“獨立性”的反思與追求始終沒有停止。恰恰是這種對于獨立性的堅持,使得巴金仍然保持了一個作家最為可貴的反思與批判精神。
在消費時代,作家成為了文化消費市場的成功寫手,這是現今寫作狀況的真相。所以,今天我們紀念巴金先生,更在于“他是二十世紀中國作家良心的代表。”這種良心,來自
于他的正直的品性,同時,也來自他對信仰的追求與堅持。
鄭國慶
盡管巴金的文學生命早已基本終結,然而正如一切擁有巨大聲望的人物,其生命的延續本身就是重要的,他的存在是一個象征,他的身體是一種語言,他活著就意味著一種秩序。
巴金無愧于“現代文學巨匠”的稱號,他使得現代文學對人的命運深切關注的傳統得以延續。正是因為這一點,從1936年魯迅逝世,到2005年巴金逝世,現代文學巨匠這一長達70年的謝幕儀式,得以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終結。
劉洪波
巴金留給學界最珍貴的精神遺產是說真話。聲音不能被壟斷,更不能不真實。正如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說道:“人是有的,沒有聲音,寂寞得很。……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這正是巴金說真話的意義所在,但愿有更多的知識分子步入說真話的行列。
王石川
巴金老人離開時有一個未了之愿——建立文革博物館。巴金說,建立文革博物館,這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我們誰都有責任讓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牢記十年慘痛的教訓,不讓歷史重演。我們不能只是記住民族的成功和光榮,更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和恥辱。
殷國安
巴金活了101歲,應該是長壽,是喜喪。巴金早就說過:“長壽是一種懲罰。”按照中國的古話是:壽多則辱,這個辱不是恥辱的辱,人為加給他身上的榮譽已經夠多了,這辱說的就是痛苦。現在,巴金解脫了,祝愿他升入天堂,和妻子蕭珊相會,再沒有人打攪他。
巴金是丹柯式的英雄,他“用手抓開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高高地舉在自己的頭上”。
肖復興
《市場報》 (2005年10月21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