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表業 兩年把內地做成最大市場
前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中央政府就CEPA第三階段的開放措施達成協議(簡稱CEPA3)。這將推動香港鐘表業迅速擴展內地市場。昨日《每日經濟新聞》獲悉,由于協議修改了香港手表的原產地規則,香港鐘表出口商因此直接受益,10多家香港鐘表商宣布不日將聯手在滬開設香港名表中心。
前香港鐘表協會主席、香港運年鐘表有限公司總裁劉展浩表示,CEPA3放寬了香港自有品牌的手表零關稅進入內地的門檻,這是香港鐘表界近半年努力爭取的結果。此前,香港向內地出口香港品牌的手表,必須保證其工序中,至少要有其總價值30%的工序是在香港完成的,才能享受免關稅。劉展浩指出,這個30%增值的要求大大鉗制了香港鐘表商進軍內地市場的步伐,“因為95%的香港鐘表商已把自己的廠家完全設在內地了,這幾乎很難達到30%的增值要求。”所以在CEPA1和CEPA2政策下,只有40多家香港鐘表商提交了向內地出口的申請。現在CEPA3完全取消了這個30%增值的要求。換言之,香港手表原產地的規則已經改變,香港鐘表將由此可大舉進軍內地的零售市場。
零關稅的政策讓香港眾多手表商對內地市場滿懷憧憬。劉展浩透露,包括他本人在內的10多家鐘表商不日將在上海成立香港名表中心,以單獨銷售香港手表的零售方式進入上海。其中有天普時、瑞寶以及雅萬順等香港名牌表。
香港鐘表業非常發達,2004年其出口額達到456億港元。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傳播經理林衍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其中出口最大的前三個市場是美國、中國內地和日本,美國市場占其出口總額的21%,中國內地占17%。林衍欣指出,CEPA3的新規定,極有可能促使香港鐘表業把內地發展成其最大的市場。劉展浩對此表示贊同,他預測這個時間大概是一至兩年。
(李卉 每日經濟新聞)
證券業 內地資金尚難自由入港
CEPA3允許符合條件的內地期貨公司到香港經營期貨業務。同時,符合條件的內地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也可以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
這一協議再次引發了市場對于中國期貨和證券QDII的聯想。業內人士指出,在內地商品期貨和資本市場沒有完全開放的條件下,中介機構在港設立分支機構的意義并不大。
兩地監管有差異
內地現行《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期貨經紀公司可以設立營業部作為分支機構,而且期貨經紀公司只能做與期貨相關的業務。《證券法》規定內地證券公司也只能做與證券相關的業務。而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中則沒有這種限制。這意味著,在港設立分支機構的內地期貨公司或券商只要符合條件,既可以做期貨也可以做股票或者其他金融衍生產品。
但內地券商的高管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雖然內地期貨或證券公司在港的分支機構可以打破原有的限制,但是,這些機構是與母公司相對獨立的實體,這意味著在港開拓新的業務時不會從內地資源中獲得太大的優勢。而且長期單一的業務結構使它們不太可能會在香港從事新的業務。
中銀國際的分析師袁琳認為,該政策的效果將取決于證監會的態度。如果證監會允許內地證券公司在香港開設分支機構,將有助于更多內地投資者投資H股市場,這顯然會對滬深股市產生負面影響,估計僅有極少證券公司能獲批到港開設分支機構。不過即使獲批,這些證券公司短期利潤也微乎其微。
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雖然目前沒有更為詳細的信息,但是內地期貨經紀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分支機構更可能是子公司,否則就會與目前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相抵觸。”永安期貨上海營業部總經理朱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說。他認為,目前證監會正醞釀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對期貨經紀公司的業務范圍進行修訂,但能否在明年1月1日CEPA3開始實施前完成修訂還不能確定,到底能有多少期貨公司能符合條件,也不樂觀。
另一位受訪內地期貨經紀公司高管人員認為,CEPA3的實施能給內地期貨公司帶來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因為香港本地的衍生品交易并不活躍,再加上內地投資者參與海外衍生品交易的限制并未放開,所以內地期貨經紀公司在港設立分支機構不會有太多的實惠。
內地券商將面臨香港銀行的壓力
香港凱基證券董事鄺民彬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從長遠來看,CEPA3對雙方都有好處。一方面,香港證券公司將可以到內地開展業務、吸收資金;另一方面,兩地證券期貨從業人員可以參與兩地的市場,可以互相學習對方長處。
鄺民彬不擔心內地券商進入香港市場會對本地券商構成威脅,因為香港券商在香港還是很有優勢,正如內地券商在內地一樣。不過,鄺民彬指出,由于內地有關外匯管制的政策,使內地資金難以自由流入香港。如果這方面可以放開,才是對香港證券、期貨真正的利好消息。
不過,香港華富財經研究部主管陳志尚認為上述消息對香港本地券商來說意義不大,內地投資者真正可以到香港來投資,對香港券商來說才是最大的利好,因為這樣香港券商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內地券商進入香港后,也難以對本地券商構成威脅,因為長期以來,香港銀行是可以從事證券、期貨經紀業務,而且比本地券商更加強勢。內地期貨、證券公司將直接面臨香港銀行的壓力。
(金士星 楊勣 每日經濟新聞)
銀行業 門檻降低快步布局
近日通過的CEPA3為香港銀行業進軍內地市場提供了更寬松的環境。根據協議,對香港銀行內地分行營運資金的考核將由單家分行分別考核改為多家分行整體考核。香港銀行在內地開設分行的條件是,在內地分行平均運營資金達到5億元人民幣,單家分行營運資金不低于3億元。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加速香港銀行業步入內地的進程。
大新銀行集團執行董事王伯凌認為,CEPA3將加快香港銀行業在內地開設分行的步伐。大新銀行集團計劃近期內在內地增開一家分行。按照此前的有關規定,香港銀行在內地提供人民幣業務有一定資本要求,同時申請人民幣業務的分行必須有兩年贏利記錄。由于內地分行成立初期一兩年內,業務規模小,客戶數目不多,實現贏利通常要4到5年。這延緩了分行的開設。而在CEPA3里面,關于香港銀行在內地開設分行的條件就是要求在內地分行平均運營資金達到5億元人民幣。
除放寬開設分行條件外,CEPA3規定的金融業開放內容還包括:接受公眾存款和其他應付公眾資金、所有類型的貸款、金融租賃、所有支付和匯劃工具、擔保、外匯交易等7項內容。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丁劍平教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稱,2006年底,中國金融業將實現全面開放。CEPA3使得香港銀行業提前享受到相關優惠,有利于香港銀行業發揮先發優勢。
(王磊 每日經濟新聞)
電影業 一劑強心針
CEPA第三階段協議(簡稱CEPA3)中有關內地電影市場對香港開放的條款,讓持續低迷的香港電影界興奮不已,香港嘉禾娛樂事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鄒重珩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該公司可能在深圳開出第一家內地獨資影院。
港商有意獨資設影院
此前按照CEPA的相關協議,僅允許香港公司在內地以合資、合作方式建設或改造電影院。CEPA3則明確指出港商可在內地設立獨資公司,在多個地點新建或改建多家電影院,并經營電影放映業務。
“這意味著我們在內地可以進行一些獨資項目了。”香港嘉禾娛樂事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鄒重珩昨日如此說。
嘉禾2004年12月斥資5000萬元在深圳設立嘉禾深圳影城。
“內地市場的潛力非常大,我們現在是深耕珠三角市場,再慢慢向全國市場擴張。”
陳鄒重珩還透露,目前嘉禾在深圳還有一個新的項目正在進行,公司不排除采取獨資模式來操作。
香港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吳思遠也認為,允許獨資以后,由于省去了尋找合作伙伴和確定主控權的麻煩,港資院線將會加快進入內地市場的步伐。
港片可直入廣東市場
CEPA3中還首次提出了區域發行的概念,即允許香港與內地合拍影片的粵語版本,經內地主管部門批準,在廣東省發行放映;允許香港影片的粵語版本,經內地主管部門審查通過后,由中國電影集團電影進出口公司統一進口,在廣東省發行放映。而此前港片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都是走全國發行的道路。
“這是個非常好的消息,我們的粵語電影可以直接進入廣東市場。”陳鄒重珩表示。
吳思遠也大贊這項新政策對香港電影產業的利好。廣東省人口超過1個億,相當于香港人口的10多倍,這對于粵語電影來說,顯然是個極具潛力的市場。
吳思遠解釋說,從語言上,廣東省對香港的電影非常熟悉,有些電影在內地不是很賣座,但是在廣東非常賣座。“這也是我們爭取了很久的結果。”
放寬華語片進口配額
按照內地進口影片的相關規定,每年的引進片有數額的限制。“每年進口的分賬模式運營的影片不超過20部,即便加上買斷模式的也不超過50部。”國家電影局市場部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
而按照CEPA3,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條例設立的制片單位所拍攝并擁有50%以上的影片著作權的華語影片,經內地主管部門審查通過后,不受進口配額限制在內地發行。
“這意味著港資和外資合拍的影片,只要港資超過50%,就不會占用進口片配額。”他強調說。
期待開放影片進口專營權
吳思遠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由于影片進口的專營權還是在中影集團手中,雖然政策上放開了很多,但是如果中影集團不買或者控制香港影片的購買數量,CEPA的優惠政策還是得不到很好的執行。“實際上去年中影進口的香港電影數量就很少,而很多內地的獨立制片商希望引進香港電影,也不能直接和我們接洽,還是必須通過中影集團來操作。”
對此,上海大光明院線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家駟表示,中影集團作為有著政府背景的進口商,政策對香港電影的放開,也會體現到接下來中影的相關執行上來。
而國家電影局市場處負責人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雖然目前的影片進口權還是專營的,但是如果內地制片方和香港電影商溝通好以后,“實際上直接去中影集團過一下手續就可以了。”
內地院線:這能帶動內地電影業
上海大光明院線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家駟認為,第三階段的新協議對整個香港的電影產業肯定是個好消息,香港制作電影的技術和能力是很強的,他們進入內地市場以后,肯定能帶動內地電影市場終端的銷售,而從長遠來說,也必將帶動上游即電影制作業的發展。“等于大家共同把這個市場做大。”
(沈瑋 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