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自主創新遭遇融資之痛 專家稱仍需制度安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0日 01:01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擎 “自主創新是十一五規劃中非常重要的關鍵詞,也是民營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中至關重要的機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部長郭勵弘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郭勵弘認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中國建立新的發展模式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意味著:中國要從過度依賴資金、自然資源和環境投入,以量的擴張實現增長;轉向更多依靠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進步,以提高效率獲取經濟增長。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被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在過去的粗放型經濟增長過程中,民營企業的成長得益于賣方市場,有許多空白的市場空間可以進入。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這些市場空間迅速被填滿。缺乏自主創新的企業只能靠壓縮利潤空間進行競爭。雖然國內企業可以憑借低成本、薄利潤在國際市場中占取一席之地,但近年來,歐美都加強了對本土市場的保護,外貿出口變得越來越困難。在這種新形勢下,民營企業怎么辦?只有做“新”,依靠技術自主創新使企業擁有更多的競爭力。 民營企業如何進行自主創新?郭勵弘認為,一類民營企業起步時,其產品的技術含量低,企業家的文化水平也較低。對于這樣的民營企業,需要給他們灌輸企業要發展,必需進行技術創新的觀念;還有一類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是有追求,有想法的,但是缺乏足夠的新產品、新技術的信息,這也可以通過市場的方法,培養一批能夠及時提供科技信息的民營企業來解決。但當前阻礙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最大的障礙是缺少正常暢通的融資渠道。企業的自主創新急需大量的資金,又無法及時便利地從合法的金融機構獲取,民營企業只好通過地下錢莊來解決,這種做法往往是合情、合理,但不合法。 “讓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如果不進行融資體制的改革,無疑是讓民營企業做無米之炊。”郭勵弘說。 郭勵弘回顧早在“九五”計劃中就明確提出要使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總體來看至今仍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技術上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如果在“十一五”的執行過程中,依然沒有對民族產業更大的推動力,沒有對自主創新的更大推動力,這個進展將會依然有限。 “十一五規劃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以及今后的發展道路,但是民營企業究竟怎么去執行,還需要相應的具體制度安排。”郭勵弘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