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華
關于形態(包括劃浪)的判斷常常是人言人殊。若要對形態的性質有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必須以形態構成期間的價量關系為基礎。而交易量又是個中的不二法門。換言之,形態的性質是由成交決定的,而資金入市規模又制約著成交。
從這一原理出發,1223點作為本輪反彈的頂部應無疑問。結合歷史上滬深兩市四季度資金面趨緊,鮮見可觀升浪分析,將之視為年底前難以突破的高點亦不為過。然而問題還有另外的一面:此次“G浪”主要是因股改而起的,在股改離過半尚遠(除中小板進入收尾)、政策資源仍大有挖掘余地的前提下,大盤動力難言“死火”,此其一。其二,1223點的急跌并不一定意味著做多主力全線出局。成交表明:頂多是部分勢錢得以套現而已,大部分籌碼仍然處于(不管是有意還是被動)鎖定狀態,不至于因這一跌而馬上全力多翻空。而且,在股改公司陸續批次推出、尋寶游戲不斷形成新的亮點的情況下,退出的熱錢因被吸引也會重新加入逐利行列,與留守主力一起形成新的做多聯盟———這便是本欄在經歷前一輪跳水之后依然持仍可看高一線觀點的原因。
但分析(預測)畢意是主觀的,它是否具生命力,要看它能否得到投資者行為(通過成交)的支持。對此筆者提出的檢驗尺度是:在周期規律的觀察窗內以三周為限(從節前一周即止跌那一周算起),看看其間的價量變化、看看是否還有挑戰1200點的希望,從而判定這一波行情是仍然存在變數還是確已走完。
從已過去的兩周的成交情況看,皆處于兩市日均120億-130億元的水平,為7月下旬本輪升浪啟動以來最低。如果說,在大盤處于階段性調整時這一成交量額尚可接受的話,那么對于重返升軌的要求它顯然是不堪勝任的———我們看到周三試圖向上突破短期形態時連續兩日兩市成交只在150億元上下,這有限的放量距挑戰1180-1200點所需的量能亳無疑問是差得太遠了(想想8、9月份曾經在1200點上下曾經堆積的巨量成交籌碼)。誠然,僅一二日的成交不足以證明價量問題的全部,但如注意到周四五在給多頭借題發揮的機會后(寶鋼獲準二期增持及長電因下周一建行在港IPO而可獲作為股權投資約30億元的巨額增益)、而大盤價量依然無動于衷,則無論是從場內存量資金還有多少余力,還是從已退出熱錢能否重燃做多激情再度大舉介入的角度,都有理由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下周將是筆者給出的觀察時段的最后一周。如價量仍不理想,大盤向上的變數勢必為退守前期低點(9月28日的1129點)所取代,而10月底至11月上旬是見一短頂還是短底的猜想也豁然開朗了。
然而盡管大盤可能將繼續調整而難有起色,有大資金進駐且又有時髦題材的個股行情卻不會因此而被冷落。首當其沖的是那些有可能獲得高對價又有可能轉入高速成長期的準G股,因受到基金青睞(20日前后將公布基金三季度組合)在近期會有較佳表現而暴露其增倉的蛛絲馬跡。沿著這條線索還可為明年的戰略建倉布局。相反近來拉高較兇,前期升幅又不薄的品種大有可能是年終套現的對象,要警惕加以回避。(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