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兩岸EMBA高層管理論壇10月1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主題為內地經濟發展新趨勢與臺商投資新機會。以下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助理院長馬遇生做主題演講:“內地EMBA教育發展趨勢”。
我首先代表大陸EMBA的學員和畢業生,也代表我們在大陸從事EMBA管理教育的教職員工,歡迎各位朋友歡聚到這里,尤其是要歡迎我們海峽彼岸臺灣來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希望這種活動和交流,我們能夠把它系統化,并且能夠把它固定下來,每年都有這樣一次我們互相之間以球會友,以論壇的方式促進經濟交流,如果能夠為兩岸的政治帶來友誼的活動那是更加好的。
我想我把幾個數字和我自己觀察到的情況跟各位做一個簡單的匯報,希望對大家了解內地EMBA的情況有一些幫助,如果講得不對的地方在座的朋友盡可能提出來。我想大陸的EMBA,我是95年第一屆大陸的EMBA項目,就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第一屆在校生,也是第一屆畢業生,我也讓我的同事到網上幫我看了一下,因為我前兩天剛帶著同學從歐洲實習回來,我們臺灣是97年開始的EMBA教育,大概在國際上也是從90年才開始,歷史可能是這樣一個情況。從規模上來看,95年因為只有中歐一家,當時在校生43名同學,總的報名人數據我知道(因為當時我還是一個在校生)是72名,這個班是在上海開的,43名同學當中絕大多數都是上;蛘呤巧虾V苓吰髽I界和政府界的,到2004年,從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也做了一個統計,EMBA在全國的在校生大概有5000多名,不到6000名這樣一個規模,應當說已經翻了100多倍,可見需求之大。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尤其是臺灣的朋友和老師會問中國的EMBA市場到底有多大?我覺得不太好用一個簡單的比例,因為我們全國2003年注冊有2000萬家企業,2000萬家企業按照什么比例,大中型企業有多少等等這是一個算術的算法,我想不具有代表性,工商管理教育應該說美國在世界上發展是很快的,拿美國的情況和中國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對比。美國在EMBA教育發展條件這么充分的情況下,仍然還有170個EMBA項目,而且有在校生16000多人,這個規模和我們來比,我們的EMBA,中國的EMBA的教育發展不是很成熟,也不是很完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多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于工商管理理論和實踐是缺乏的,所以EMBA的教育需求是非常非常大的,從各個EMBA項目的考入比大家就能看出來,因為一般來說就我了解的情況來看,美國的EMBA學員考入比非常高,100個人報名大概就有80、90個錄取,而在大陸從98年底我加入中歐到現在,7年的時間每年的考入比大概就是3.5至4之間,和美國相比需求量是很大。另外一年在校生是1.6萬,我們一年在校生才5000多名,我們可以想見這個市場有多大,我確實沒有在這方面花過工夫,這樣一個對照大家可能會有一些感受。
另外我從95年讀EMBA到現在從事EMBA教育工作,我對大陸EMBA教育幾點看法我談一下。可能這個看法好的地方不用太多來介紹,我們大家可能會有感受,我覺得有幾方面的問題,我的感受是比較深的。第一點我覺得大陸目前EMBA課程良莠不齊,總的來說好的不多,雖然國家教育有了30家,自己也開了很多家,但是真正能夠開EMBA教育的學校少之又少,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我要講的第二個問題師資隊伍。可能我們朋友會問包括我們的考生都說馬老師,我們這么多的同學,拿著這么多的錢要來上學,你為什么還不擴招,我說中歐目前的EMBA規模已經夠大了,已經大到世界第一,因為我們每年在校生是550名,第二大就我了解的情況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300名,差了一倍,就這樣的情況我們為什么不能擴招?大家知道工商管理學院的師資和一般學校的師資是不一樣,教MBA和EMBA的師資又是不一樣,因為對象都是企業最高層,總裁、副總裁等等,剛才李本軍主任問我說你們學校EMBA學員構成的比例是什么樣?我們每年都有一個統計,基本上是80%左右的學員,至少是董事長、總裁、副總裁,當然這個差異性也很大,有的是跨國公司的總裁,有的是一般中等規模的企業,差異比較大。還有我覺得目前大陸MBA教育的問題,因為需求太大,作為考生來說他選擇項目,選擇課程的盲目性也比較大,可能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就去選擇某一個項目,或者是選擇另外一個項目。我一直跟我的同事講,我說我們做工商管理教育,確實是感覺到壓力很大,使命感非常強,因為我們假如把教育作為產品,如果好,同學一輩子會受益,如果不好,我們今后在社會上沒有辦法立足,所以我們精神上的壓力非常大,因此我們做事情當中是很謹慎、很用心的。
下面我利用這個機會介紹一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情況,剛才介紹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規模,第二中歐EMBA辦學經驗非常豐富,我們也走了很多的彎路,從課程設計,到招生,到管理,到現在怎么樣充分發揮校友的資源,不斷會有新的課題出來。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走的這些路為我們自身的發展,也為內地EMBA教育的發展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參考意見,很多的EMBA項目,在大陸的EMBA項目是從中歐翻版過來的,當然也有比我們做得更好的,確實有值得向他們學習的地方。比如中歐自己最大的改進,從課程設計方面來說,我當時在讀是24個課,4個項目報告,2個小組報告,2個個人報告,還有很多的細節,有時間大家可以在下面交流,現在我們變成15門必修課,3門選修課,是從18門課當中自選3門,也就是18門必須通過,還有很多的細節,不管怎么樣,中國EMBA教育走過11年的路,還是在其中有一些感悟,也有一些體會。
另外也很坦率地講,我也很實事求是的講,至少目前中歐的EMBA項目在大陸,現在應當說是一流的水平,一流水平表現在幾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市場歷史證明中歐的EMBA項目是有價值的,因為最早我們開設EMBA課程的時候,是沒有教委承認的,沒有人知道中歐是什么機構,完全是靠自己,當然有社會的基礎,政府的支持,十年打拼下來,我們有今天官方的認可,市場的承認,同學們的贊揚,我想這是最好的,最有說服力的一個例子。另外就是中歐對師資的選拔是很嚴格的,也就是說我們剛才說為什么不能擴招,是因為我們認為沒有這么多給EMBA上課的師資,這樣的師資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水準?就是像中歐自己本身定位一樣,我們是要既國際又中國,國際就是我們的師資首先是要在國外好大學、著名大學經受過完整的、現代化的管理教育,這是基礎,沒有這個是沒有資格站在中歐EMBA講臺上的。除此以外,他要對中國的問題有長時間的,有興趣的了解,像我們聘的到2004年底,我們已經有全職教授39名,這39名全職教授當中大多數都有10年甚至20年在中國做教學研究的經驗,因此不光在國外有好的理論教育背景,同時對于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企業管理是有切身體會和研究的,這一點就保證了我們的課程質量是最重要的。除此以外我們在招生學員的質量上把關也把得比較緊,社會上經常傳說中歐太難考,有這個問題那個問題,其實簡單地說,說我們考試難只說對的一部分,或者是一小部分,我們選學員的標準就有兩條,一條首先要成功,因為EMBA學員我相信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成功人士,不成功恐怕EMBA項目不會選擇。除去成功以外我們選擇EMBA學員重要的指標就是還要好學,既要成功又要好學,如果這兩條指標里缺一條,你都無法成為中歐的EMBA學員。剛才介紹中歐的情況也挺多了,就不在這里占用大家太多的時間,因為在這里我確實沒有深入思考過,剛才我還談到在北京我買了3萬多平方米的地,我現在滿腦子想的就是校園設置怎么辦,怎么給教授和學校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沒有靜下心來想這方面的問題,所以講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也歡迎下面繼續交流,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