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視中國國際競爭力下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5日 08:45 經濟參考報 | |||||||||
日前,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05-2006》顯示,芬蘭、美國在今年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仍分列第一和第二位,而中國則名列第49位。盡管領先于印度、巴西和俄羅斯,但綜合全球競爭力,卻較去年下降了3位。 2005年中國經濟在宏觀調控的形勢下,仍有望增長9%,GDP有望突破14萬億人民幣,經濟總量在全球排列第五位,綜合國力將躍上一個新的臺階。然而,國際競爭力不僅沒有靠前
盡管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根據宏觀經濟環境、公共機構質量和技術革新這三項標準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全球競爭力具有較為嚴謹的科學性,但全球競爭力報告并不能完全準確地描述出中國經濟發展概況,國人也無須為這份競爭力排名報告過分較真。負責制訂全球競爭力報告的世界經濟論壇專家也承認,全球競爭力報告確實有其局限性。因為任何排名都是依據一個指標體系確立的,不同的指標體系自然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因此,僅以一個全球競爭力報告是不可能全面描述出中國的全部情況的。 的確,由于國與國之間,國家與地區之間因政治制度、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經濟模式和軍事實力等方面的不同,彼此之間不一定就有可比性,競爭力報告所得出的排名,并不能完全印證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真正實力。但從排名中多少能夠反映出中國經濟運行的一些潛在問題。 那么,我們該如何正視中國競爭力排名下滑的結論呢?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置若罔聞,而必須正視發展中的不足。正如中國人民大學競爭力與評價研究中心趙彥云主任所述,從數據來看,中國在環境、健康、企業競爭力等方面都非常薄弱,亟待加強,但國際競爭力排名也存在諸多主觀層次的因素,有一個印象分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國際形象,這取決于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多少。因此他們所肯定的優勢我們可能做得并不是特別好,而他們否定的東西我們也未必就那么差。 我們知道,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所依據的是宏觀經濟指數、技術指數和公共機構質量三個指標,從商業競爭力和增長競爭力兩個方面得出一個國家或地區國際競爭力的結論。此次排名評定,中國在宏觀經濟環境穩定性方面得分較高,位列第33位,但在公共機構質量和技術領域排名靠后,兩項指標的名次分別列全球第56位和第64位。這說明國內在公共機構和技術創新工作機制上拖了國際競爭力的后腿。尤其是在今年競爭力排名中,世界經濟論壇仍使用政府浪費子指標替代了政府支出的子指標。而正是這個新的評價指標體系的變化成為中國競爭力排名下跌3位的主要原因。 記得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稱之為歐元之父的羅伯特·蒙代爾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行政效率低下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目前中國行政事業人員達3500萬之眾,幾乎相當于加拿大一個國家的人口。如此龐大的行政隊伍精減一半不僅不會降低效率,相反有可能增加效率。不可否認,目前國內仍存在著行政效率低下,市場秩序缺乏規范,政府過多介入經濟生活等不利于經濟增長的問題。從這一點看,世界經濟論壇今年的競爭力排名可謂是一語中的,切中時弊。 誠然,全球競爭力報告有其局限性,國外機構也不大可能準確地描述出中國的實際狀況,對于競爭力排名的先后,我們大不必要過多地去計較,因為這個排名并不能讓我們損失什么,反而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但對于名次下滑所折射出來的問題,卻不能熟視無睹,不屑一顧,通過競爭力排名的變化,能夠分析出自己的強項和弱勢,從中找出差距,正視不足,從而可以幫助我們真正樹立起科學發展觀,正確地進行經濟決策,把握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這樣的認識才是正確和理性的。(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