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彩民在針尖上起舞(組圖)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4日 08:20 人民網-市場報 |
|
“怎么這周藍球開的會是02號!這個號一直是個冷號,怎么最近老開?”“十一”前,43歲的老劉買了100元彩票,結果又是什么獎都沒中,不由得對身旁幾個同好發泄憤懣。
9月30日晚6點多鐘,北京“彩民之家”餐館里的客人,聚集了許多剛看完雙色球開獎結果的彩民。和老劉一桌子的孫師傅拍了拍他的肩安慰著:“才100多元錢,你比那些賠得傾家蕩產的人強多了。彩票只是個玩藝兒,別太認真了。全當是為咱們國家福利事業作貢獻了。看看小區新建的老年活動站,那里面也有你的貢獻呢。”說的挺好,有不少人點頭附和。“
貢獻,哼,本來我也這么想,”原本悶聲不響看報紙的老王聽了這句話卻“啪”的一聲,把報紙拍在了桌子上,“你們看看報上的審計新聞,真不知道咱們的錢都貢獻給誰了!還有那些《彩票搖獎畫面系后期炮制》之類的報道,就算沒有那回事,也叫咱們這些彩民心虛啊,今后這彩票還怎么買?”話音剛落,餐館內一片嘆息。
近兩年來,中國的彩票銷量翻著跟頭上升,而各種問題也隨之出現,中國彩票行業應該如何發展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職業彩民:500萬真的只是時間問題?
一些彩民買彩的癮頭甚至可以與毒癮相提并論,“買彩買瘋了”的彩民屢見不鮮。
從去年開始,中國彩票行業的不規范就逐漸體現,各類負面報道層出不窮。除了售彩機構的不規范外,彩民自身不夠理智的購彩行為也是一個方面。記者在彩民聚集的餐館、茶社進行采訪時發現了相當數量的職業彩民。
“500萬對我來說只是個時間問題。”這句話是小吳的口頭禪。今年25歲的他從第一期最高獎金達到500萬元的電腦彩票出現開始,就成為了彩票的忠實購買者。熱號、冷號、溫號……說起彩票號碼的選擇,小吳滔滔不絕。今年25歲的他中專畢業后在親戚的一家公司當了會計,可迷上彩票后,他就把購彩當成了職業。36選7、四花選四、3D、兩步彩、雙色球……小吳幾乎玩過每一個彩種,并仗著自己的專業是財務,對數字比較敏感,索性專心研究“彩票規律”,本職工作反而成了“副業”。由于接受過一些彩票類報刊的采訪,天天泡在“彩民之家”里的他成了這附近彩民中的“知名人物”,還信誓旦旦地表示:買彩票就像股市行情可以繪制各種K線圖以方便預測一樣,彩票中獎號碼也可以根據前次開獎的情況,繪制出相應的曲線圖,并借此進行技術分析。去年真的就中了一回20多萬的一等獎,可意氣風發的小吳不久前卻闖了大禍,他栽在了自己一直以來引為“圣經”的“倍投”手里。
所謂“倍投”,就是認準一個號,如果一次不中下一次就加倍投注的購彩方法。一次不中、下次加倍;第二次再不中、第三次繼續加倍……直到中獎為止,這樣最后總會贏的。據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雙色球這類有固定獎金的獎種。說起來簡單,小吳也確實中過幾次,而且雙色球只要一個藍球就會有獎,看起來更像是穩賺不輸。可說來奇怪,小吳6月份買了藍球03號,可是從6月到7月整整一個月13次開獎,竟然就沒有開過一次藍球03號。雖然第一次只買了20元算不上多,可累計到7月份倍投的數目就已經是4萬多元了。此時,小吳也有“不買了”的想法,可算算自己已經付出的資金實在有些不舍。7月6日,小吳買了十萬多元的彩票可依然一無所獲;此時的他已經急了眼,7月9日,他挪用了公司20萬的現金全部買成了彩票,可7月10日的開獎結果打破了他的幻想。幸運的是小吳的父母拿出了多年的積蓄,又和親戚朋友借了一些終于勉強湊夠了這筆錢,可在公司做老板的親戚,一直對小吳的消極怠工十分不滿,看到出了這么大的事情,雖然沒有訴諸法律,但當即就把小吳辭退了。
記者采訪時,不少彩民都講述了自己或者身邊人“買彩買瘋了”的情況。而像小吳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一些彩民買彩的癮頭甚至可以與毒癮相提并論。一個姓林的彩民在挪用公款后,甚至用家人千方百計湊來還賬的錢再次全部購買彩票,最后終陷囹圄。
任何一個懂得概率常識的人都知道,從56粒球中任選5粒不同的球,共有3819816種組合,這意味著2元錢可以買到500萬大獎的機會僅是382萬分之一。由此不難看出,這個充滿機遇、創意的平民化活動,成功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
彩票預測:97.5%的正確率還靠給別人選號賺錢?
當一個人的全部心思都放到了如何選取彩票號碼上的時候,謊言中即便有再大的漏洞,他都會視而不見。
“現在的彩票玩法越來越多,可我也越來越找不到當初的‘玩心’了。”這是彩民老劉的嘆息。買一張2元的彩票收獲一份希望和愛心,這本是很多彩民購彩的初衷。可隨著彩票行業的快速發展,買彩票對很多彩民來說已經簡化為一種數字的排列組合。每天圍著幾個阿拉伯數字轉,計算概率、累計收益,討論哪家的“縮號服務”(彩票號碼預測機構篩選彩民選取準備購買的彩票號碼,減少購買成本)最好。“一夜暴富”的愿望讓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購彩的行列。而近年來,隨著彩票銷量的急劇攀升,專為彩民服務的彩票類網站、彩票類報刊、彩民俱樂部、甚至彩票類玩具等從彩票銷售衍生而來的周邊行業越來越興盛,“彩票經濟”已經成為一個專有名詞。
“命中率97.5%”、“一旦失誤10倍賠償”……這些誘人的字眼是很多彩票預測中心打出的廣告語。買彩票的主要目的當然是“以小搏大”,如果能保證中獎幾率不變,減少購買成本自然是首選的方法。彩民小陳就選擇了一家號稱“專業預測百無一失”的彩票機構,選擇了繳納1280元“不中高獎,雙倍賠款”的“縮水”服務。小陳想的很簡單,這個公司提供的服務可以把投注額在8000元左右的彩票號碼縮減到千元左右,只要中一個獎就能回本,即便是自己沒有中獎也還有2000多元的賠款可以領取。付款后,小陳把自己選取的號碼交給了對方,而對方使用“最新彩票預測系統”篩除了幾百個號碼后還給小陳不到1/5的號碼。而開獎后,小陳憤怒的發現就在對方篩除的號碼當中,有一個號碼中了40多萬元獎金的一等獎。小陳當即給對方打電話要求賠付,而那位從前熱情洋溢給他介紹“縮水”服務,并信誓旦旦保證“專業服務專業質量”的彩票中心工作員,此時卻左推右擋打起了太極拳。小陳最終只好吃了啞巴虧。
很多人可能會責備小陳糊涂,這個當上的太笨:“那些人要是真的預測準確,為什么自己不照著預測去買?2元錢就能賺回500萬元,不比這樣賺取服務費快多了。”可據記者采訪得知,上過這樣當的彩民并不罕見。當一個人的全部心思都放到了如何選取彩票號碼上的時候,謊言中即便有再大的漏洞,他都會視而不見。多年從事彩票銷售研究的信息專家李戚云表示:“這類彩民為自己構筑了‘彩票產業鏈’:即‘購買彩票—中獎—繼續購買—繼續中獎’,他們把改善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彩票中獎上,而這一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脆弱,一旦斷裂非常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引發一系列問題,這也造成了彩票行業的心理危機。”
無痛稅收:是微笑納稅女神還是誘人陷阱?
“獻愛心”對更多彩民來說還是博彩失敗的安慰之辭,而贏取巨額獎金才是促使他們長期購彩的主要原因。
“我一直買36選7的體彩,就是覺得自己整天在小區健身器械那里免費鍛煉很不好意思,干脆買點彩票,中了當然好,沒中也算為咱們國家的體育事業積累資金了。”已經買了4年彩票的孫師傅一臉樸實的對記者說,他的說法代表了相當一部份彩民的意見。
36選7、雙色球、排列3……雖然在全國范圍里,彩票的種類以每周新推一個的速度不斷豐富著,但目前我國發行彩票的合法機構只有兩個:體彩和福彩。而募集來的資金除了回饋給彩民的獎金外,絕大部分應該回饋給社會。事實上,人們也可以看到這些回饋的實物體現:比如小區中增設的健身場所、老年服務站……而這些也刺激了人們的購買:獻一份愛心的同時,還可以收獲一份財富的夢想,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啊!所以體育彩票36選7剛一問世,一位年過花甲的退休職工就一次性購買了上千元的彩票,而成捆彩票被他直接扔給了家人,“我的目的就是想給咱們的體育事業捐點錢。”電視屏幕上,老人的臉平靜而憨直。
然而,彩票行業畢竟有其“以小博大”的特殊誘惑力,歸根到底,“獻愛心”對更多彩民來說還是搏彩失敗的安慰之辭,而贏取巨額獎金才是促使他們長期購彩的主要原因。而政府不斷打擊私彩、壟斷彩票經營的目的就在于強調彩票的福利色彩,淡化其博彩屬性。500萬,是一個普通百姓一輩子也賺不到的數字,一夜暴富的夢想誘惑著人們掏出錢包。法國人曾經對彩票作了一個幽默比喻:政府發行彩票是向公民推銷機會和希望,而公民掏錢玩彩則是一種“微笑納稅”。而彩民們卻發現,這件本來兩全其美的事情,卻漸漸摻雜了不和諧的雜音。去年西安的寶馬案、今年9月份青島的“福彩號”;還有雙色球“造假事件”、以及國家審計署今年9月28日剛發布的審計結果報告都讓彩民疑惑不已:我們的“微笑納稅”究竟“納給了誰”?
大部分彩票案件雖已塵埃落定,但有關專家指出,彩票舞弊案之所以前赴后繼,其深層原因還在于監管流于形式、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不法分子趨利避害、鋌而走險就不可避免了。雖然彩票發行中心的負責人表示“彩票銷售只能通過現金交易,口頭預訂的行為是違規操作行為”,但記者采訪時卻發現,“賒賬”的彩票銷售方式至今仍存在于不少銷售網點。當然,“賒賬”的對象幾乎都是彩票銷售點的老顧客,而且金額往往也有一定上限。但記者從采訪中得知,有一部分彩票銷售點可以用一定的預交現金,預訂下一期、下幾期乃至十幾期的彩票,而且允許開獎之后,用中獎金額來填補購買彩票的金額,有時彩票銷售網點甚至會和顧客按一定比例對中獎獎金進行分成。曾經挪用過公款的小吳就表示,自己之所以“越陷越深”也和彩票網點的這種銷售方式有關。而“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明確不法行為的違法成本,使不法者望而卻步”應該是目前國家相關機構的當務之急。公益彩票被認為是“微笑的納稅女神”,如果在體制和利益格局上調整好,是國家和彩民之福,反之則可能成為誘人墮落的陷阱。
核心提示
“十一”黃金周,本應又是一個彩票銷售高峰期,但是國家審計署9月28日向社會公布的審計報告卻給了興奮的彩民們當頭一棒:
體彩中心超額支付所屬公司彩票發行印制費5.58億元;
體彩管理中心負責人與私企聯手造假,造成彩票專項資金流失2341.26萬元。
審計報告突入的是一個自誕生以來就缺乏監管的地帶,這里是彩票發行者的“天堂”。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彩票市場就依賴于規則和信用;而沒有規則,就將失去信用。震驚全國的“湖北體彩案”和“西安寶馬彩票案”,都讓萬千彩民無法再平靜地面對幕后的真相。彩票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因缺乏必要的監管而被挪作他用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凡此種種凸顯了彩票業監管的缺失。因此,要規范彩票發行機制,最重要的是依法治理,建立有效的監管體制,還須打破壟斷,如此才能降低發行費用,將最大的收益用于社會公益。
中國彩票大事記
1987年7月27日,新中國第一批800萬張“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面值1元)在河北、江蘇、浙江、上海等10個省市試點發行。石家莊市售出了新中國第一張彩票。從而揭開了新中國彩票史的第一頁。
1987年12月,廣東省采取市場化的銷售手段,福利彩票采用由銷售網點代銷,最高獎金額設到5000元,全省每月統一用搖獎的方式當眾開獎,中獎號碼由媒體公布。
1994年,為了與國際彩票業接軌,民政部決定將“福利彩票有獎募捐券”改名為“中國福利彩票”,其發行機構正式定名為“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國家體育總局(當時叫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的彩票發行機構正式定名為“中國體育彩票中心”。
2000年3月,財政部發出《規范彩票市場,不得擅自發行更改、嚴禁代銷》的通知。《通知》規定:從2000年4月1日起,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一律以現金形式兌獎,取消實物兌獎的方式。
2000年9月1日,中國第一套全國統一發行、統一開獎的“中華風采”福利彩票在全國正式發行。10月6日晚在中央電視臺首播第一期開獎結果。
2003年2月16日雙色球首批在全國22個省、市、區上市銷售,首期銷量超過1000萬元。
2004年5月15日財政部、國家體彩中心對即開型體育彩票大規模集中銷售叫停,并開始對即開型彩票市場進行清理整頓,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即開型彩票大獎組銷售全部停止。
(實習生孫英華整理)
《市場報》 (2005年10月14日 第二版)作者:本報記者 王立嘉
|
|
滾動新聞欄目 相關鏈接 |
|
|
| |
| |
人民網-市場報其他文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