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外力發展新型工業,加快資源開發項目和招商引資的步伐,對西部地區來說,顯得非常迫切。然而,新疆沙雅縣委、縣政府認為,如果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招來污染項目,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不僅大大降低了對外部資金的吸引力,也有可能導致進入“先發展后治理”的誤區,其結果無異于雪上加霜。
為此,沙雅縣在出臺各種招商引資政策的同時,設置一道“環評預審”門檻,“環評
”合格的建設項目才能進一步洽談,否則將被淘汰出局。
記者在采訪時得知,沙雅不僅設置“環評預審”制,且積極發展生態農業,以此維護境內脆弱的生態環境。
新疆是國內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擁有大片的棉田,沙雅作為全國最大棉花生產縣,加強蟲情監測和預測預報,充分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科學合理使用防治藥劑,大力開展生物防治,強化生態調控、推廣生物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技術,為新疆開辟了一條“生態農業”生物防治病蟲害之路。
沙雅縣“生態農業”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取得了生態效應。減少農藥使用避免了土地污染,延長了土地的使用壽命,控制了生態惡化。該項目的實施不僅能滿足市場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還將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增加草原儲草量、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大氣質量,環保效益無法估算。該項目的實施將會使沙雅、新和與庫車三縣的甘草資源優勢轉換實現大的突破。
過去由于過多依靠農藥,使食用中毒病蟲的鳥類也受到殃及,現在的“生態農業”促進了綠洲的生態平衡。新疆由于鹽堿地較多,大量農田需要移土種植,沙雅縣“生態農業”的發展路子延長了土地的使用壽命,節省了換土的人力和財力,是值得借鑒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市場報》 (2005年10月12日 第十四版)
作者:王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