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大戰不會有贏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2日 08:15 經濟參考報 | |||||||||
普洱茶因其獨特的收藏價值、文化內涵、保健功效及醇滑口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然而一場豆萁相煎的“內戰”卻在普洱茶原產地云南省拉開,爭品牌、爭市場、假冒偽劣等等不一而足。業內的有識之士發出警示:“這樣搞下去,沒有人能成為贏家。” 普洱茶,按照云南省標準計量局2003年3月公布的定義,是指以云南省一定區域內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有著千年發展歷史的普洱茶
2002年,100克的普洱茶在廣州賣出了18萬元的天價;2004年,廣州以78萬元拍出了6筒陳年普洱;2005年,云南的十六茶山紀念版普洱茶盒以16萬元拍賣成功,魯迅先生收藏的3克普洱茶更曾拍出1.2萬元的天價。商業行為加上傳媒炒作、市場需要,成功地在中國引發了一場普洱茶飲用和收藏的熱潮。 在誘人的利益面前,普洱茶的“包容和氣”精神并沒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普洱茶熱潮帶來的利益,使商家、企業、產地等開始了一場無聲的戰爭。其中微妙的利益關系,在商標、品牌之爭的表象中不難見到蛛絲馬跡。 在有著65年生產歷史的勐海茶廠,記者品嘗到了中國知名品牌“大益”牌普洱茶,那種醇厚滑爽、回甘綿長的感覺令人驚艷不已。當知道這茶生產出來還不到一年時,記者大吃一驚:此前在昆明喝過不少號稱5年、10年甚至20年的普洱茶,但與這茶根本無法相比。 在普洱茶市場上,假冒品牌、假冒年限等行為的普遍性足以讓消費者喪失信心。在利益驅使下,小茶廠如雨后春筍般紛紛開辦。以勐海縣為例,全縣僅有茶園23萬畝,年產曬青毛茶8000噸左右,但茶葉初制廠就有559家,精制廠有近60家!勐海茶廠黨委書記楊慶先分析說,過多的廠家盲目上馬,必然導致搶原料、爭市場,形成無序競爭的惡性循環。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小廠家因缺乏品牌、產品質量差等原因,銷售困難,于是采取假冒名牌的辦法。目前“大益”商標已被假貨圍困,云南各地僅今年就查處了至少7起假冒案件,查獲了百余噸假冒“大益”牌產品。另一方面,用茶水泡包裝紙“做舊”、加色素使湯色達到“紅濃明亮”的標準、標注假生產日期等行為也屢見不鮮。云南省茶業協會會長鄒家駒曾告訴記者,市面上銷售的所謂1957年的“云南普洱磚茶”,其實云南1977年才開始生產。 記者沿茶馬古道對云南普洱茶的幾個主要產地進行采訪,幾乎每個地方都在為自己是普洱茶的原產地爭論不休。事實上,云南省關于“誰是普洱茶的正宗產地”的論爭已經演變成一場“內戰”。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理事、云南省茶業協會副會長曾云榮認為,如果普洱茶生產企業再不團結起來,整個普洱茶產業將快速走向滅亡。 他分析說,本來大葉種茶是云南省的獨特優勢,全省企業和地方政府應該利用普洱茶大熱的機會,團結一致,共同謀劃,讓普洱茶走向世界。但目前,云南省內幾個大葉種茶主要產區各自為陣的情況比較嚴重,對外宣傳缺乏統一的口徑、規劃、形象、包裝,有時甚至互相詆毀。如果原產地和正規企業不把精力放在打擊假冒偽劣、正確引導消費者、主動開拓市場上,還是繼續“內戰”的話,消費者的信心勢必會受到嚴重影響,商家的積極性也將受到打擊,屆時整個產業必將走向死亡。 業內人士建議,地方政府和企業首先應該用成熟態度面對市場,因為廣闊的市場是任何人不能獨占的,要冷靜對待別人的發展;其次要嚴格自律,抓好產品質量,因為“打鐵要靠自身硬”,才能與別人競爭;此外,有關部門還應該多做些統籌協調、化解矛盾的工作,使整個普洱茶產業走上健康、持續、規范發展的坦途。 作者::伍皓 王研 劉娟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