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馬洪范:社會保障 從以收入為本到以資本為本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08日 11:06 經濟參考報

  財政部財科所馬洪范認為,社會保障正從以收入為本到以資本為本。傳統社會保障的制度設計堅持以收入為本,通過收入轉移,把在業勞動者的一部分收入付給失業、年老、貧窮、傷殘等勞動者,以避免大批失業而引起的社會劇烈震蕩,同時把大筆消費基金集中掌握在政府手中,用以控制勞動者的消費規模與調控經濟運行,是人類社會在20世紀取得的一項歷史性進步。

  然而,以收入為本的社會保障并非十全十美,已積累起諸多問題。

  首先,政府的社會保障支出規模有限,勞動者領取社會保障基金有種種限制規定,而且領到的金額往往不能滿足最低生活需要,甚至還有很多人根本領不到最低生活保障費。

  其次,以收入為本的社會保障其出發點在于為受保障對象“輸血”,缺乏“造血”或自我發展功能。

  第三,政府將社會保障基金集中到自己手中,為實現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需要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一方面要付出相當大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在資金運作中面臨諸多風險,一旦出現虧損,即成為政府的財政負擔。

  第四,以收入為本的社會保障具有收入累進功效,即收入越高的個人,其所享受的社會保障程度越高。從社會收入越低的個人,其所享受的政府優惠面越窄。

  1991年美國華盛頓大學邁克爾·史樂山教授首次創立以資產為本的社會保障理念。以資產為本是指通過為低收入者積累資產并用于投資促進其自身發展及社會經濟發展。以資產為本,著眼于未來,有自我發展功效,可使受保障對象更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有助于改善其后代的福利。

  他提出了建立個人發展賬戶的建議。提出在美國建立全民性的儲蓄賬戶,從出生之日算起,為窮人提供配額儲蓄,通過多渠道籌集配額資金,同時對受保障低收入者提供相關的金融教育,將儲蓄賬戶中的資金最終用于投資住房、教育、企業資本化或其他發展性目的,以從根本上改善受保障對象的收入及資產狀況。

  馬洪范認為,社會保障的底線是對最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以收入為本的社會保障政策只能解決一時之需,而且不利于塑造促進受保障對象自我發展的“造血”機制。更重要的是,以收入為本的社會保障過分強調政府的作用,相對忽視了低收入者自身所具有的潛能。以資產為本的社會保障理念符合我國

傳統文化導向,強調發揮低收入者自身所擁有的資源、能力和技術優勢,樹立信心。強調充分發揮政府、市場與個人的合力,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具有很大的應用空間。(來源:經濟參考報)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