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一個閑極無聊的朋友發來封郵件,打開看是一套幻燈片,講的是莊子老先生說過的一個故事。甲和乙一起“博弈”,也就是下棋啦。一開始兩個人都不知深淺,隨便拿瓦盆做賭注,殺得個天昏地暗。互換了若干個瓦盆后,都覺得遇上高手,決定來點“大”的,遂拿出黃金做賭注。不曾想這么一來,兩人舉棋之手竟都顫抖不已,半天下不了幾步棋,旁觀者一看,咦,這么爛的棋也好意思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由于做事過度用力或對某種得失過于倚重,反而會將平時輕松可以做的事情弄糟了。莊老先生給此下的總結是“外重則內拙”,現代心理學則將此稱為“目的顫抖”。太想紉好針的手,會顫抖;太想踢進球的腳,會顫抖;太想做出一個空前絕后的創意來,大腦也會顫抖。
那天看某地方電視臺的一個股評節目。說實在的,這兩年,經過股市的教誨,在炒成股東的股民們心中,股評家的嘴巴好比趙本山春節晚會上的節目,就倆字——忽悠。所以也好久沒看這類節目,但那天還是被吸引住了,做評論的是一位自稱姓“真”的老師,端的是眉飛色舞唾沫星子四濺,濺來濺去道出一個“真理”:現在,又是到了做ST股的好時候了!本人離電視近,清清楚楚地看到,“真”老師說這話時,嘴角是多么真切地在顫抖啊!
只要你能說,總有人會聽,“顫”來“抖”去,目的不一樣,結果也自然不同。不知道自有股市以來,有多少股民被這類“顫抖”搞得熱血沸騰,也顫抖著打開自己并不充盈的錢袋,為市場的泡沫輸送了不計其數的原料;而“真”老師“假”老師們,則用顫抖的手接過了用大嘴換來的不菲酬勞。
雖然新近的美國富豪榜上,沃倫·巴菲特離比爾·蓋茨又遠了些,但在美國甚至全世界,這位一輩子不碰垃圾股的“死腦筋”,依然牢牢地占據股神榜的第一位。雖然所有炒股的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巴菲特,但在被“真”老師們忽悠得心旌搖蕩時,卻很少有人會問一問自己:同樣是為了一個目的,人家為什么就不顫抖呢?
(燕微風 廈門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