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歷時三年,終于走到公布前夜。條例將如何有效執行呢?
一問:誰掏錢?
在即將頒布的《條例》中,由家電生產企業自行進行廢舊家電處理,或者委托有資質
的企業處理。在現階段,消費者免費甚至貼錢主動將廢舊家電送至回收處理中心是不現實的,這就意味著生產商在改造生產線的同時,還要拿出一部分利潤承擔廢舊家電的回收、運輸與處理。
但家電生產商的利潤能否支撐得起這一“重擔”?中國家電協會副理事長劉福中表示,現在家電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已由20%~30%降到3%~5%。
劉福中認為,像國美、永樂等家電經銷商也應當承擔起一部分責任。相關資料顯示,流通領域利潤在大幅上升,今年蘇寧中報每股收益0.83元,而家電行業里每股收益超過0.4元已經算很高的了。
二問:怎么做?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條例》本是在兩個大法基礎上制定,這兩個大法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但即將頒布的條例還是很原則,很難操作。”
該人士解釋道,《條例》說要建立廢舊家用電器回收處理專項資金,但如何建、誰來出;稅收怎么減免、補貼多少;發改委、環保總局、信產部、商務部相關部門規章漫天蓋地,其中不乏交叉、重疊、沖突之處,如何協調;如何鑒定廢舊家電回收比例、回收費用等技術支撐,這些全部缺失。
劉福中透露,海爾、海信等六家家電龍頭企業申請國家投入一部分資金成立首個國家級廢舊家電再生資源工程中心。
三問:“國家隊”如何戰勝“游擊隊”
二手市場的規范是回收處理廠能否存活的另一個關鍵。上海一家電子垃圾處理廠總經理說,一年5萬臺的處理量是處理廠的生死線,高于之則生,低于之則亡。目前多數廢舊家電直接賣給了上門收購的小商販或二手市場,然后直接翻新了再賣。
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中心怎么建、如何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優勢、盈利的路子該怎么走,還沒有“國家隊”敢率先嘗試,畢竟風險太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