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的全球化成長分論壇實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9日 09:53 新浪財經 | |||||||||
由環球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05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于9月27-29日在上海召開,主題為跨越邊界-全球化浪潮中的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新浪財經全程獨家直播。以下為9月28日下午分論壇中國品牌的全球化成長對話實錄: 主題:2005年全球企業家高峰論壇——中國品牌的全球化成長
時間:2005年9月28日PM 地點:上海國際會議中心C+D廳 主持人:大家好,現在我們的論壇開始了,首先我先說明一下,因為我臨危授命,所以很惶恐。主持方面我說一句實在話不是很有經驗,首先說一下,大家比較容易原諒我。今天的話題,我想大家很感興趣,然后首先介紹一下各位嘉賓。在座的嘉賓我也不是很熟悉。還是自我介紹一下…… 程開訓:海信集團程開訓。 吳堅忠:我是物美集團的吳堅忠。是做大型超市,便利店我們在華東地區,以北京地區有大量的便利超市。 張若玫:我是張若玫,我在美國創立兩家上市公司。 卞華舵:我是江蘇遠東集團。我本人做培訓咨詢業。我們遠東集團從事醫藥方面的。應該說是民營企業當中的代表。 刑志新:大家好我來自于微軟,我臨危授命是誠惶誠恐。我只是想談一下我的體會。謝謝大家。 姚遠:我是姚遠,來自于金戈鐵戟公司。我的身份比較合適一些。我既不是各個企業方面的代表,我只是專業的機構。品牌方面,我本身致力于研究,在實踐中去學習。我想這次論壇一個情況,我想在全球化的時候,包括中國目前企業的一些品牌經營的現狀,我想從我自己的體會中間,包括在國內看到的一些狀態,包括在國外看到能夠讓自己感受的品牌,各個方面不是很熟悉,國外看到國內的品牌有一個現象,很少。確實比較少。這樣的感覺是非常的失望。當然這個也是出于自己的熱情,致力于這項研究,中國品牌、中國制造,很多人沉迷于中國制造上面,還有中國設計,包括包裝,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一些手段的問題。如何從這些手段中間提出品牌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我想有很多方面的手段,也有很多方面的問題。大層面理解也是手段。我想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和莊嚴的話題。就國際化的全球化的成長來說,我認為首先是品牌,我們的生產,我們的高度,包括咱們這樣的使命感,如何造成的?這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從一個區域到另外一個區域,從中國到其他國家,到外星球。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做的這些工作,完全出于熱情,就品牌創新方面來說,今天來的幾位嘉賓,有微軟公司、海信部門等等,幾位嘉賓剛剛在會前就聊了一些,有一些精彩的觀點,包括過程中間,創建到現在的過程中間有很好的想法,有一些這樣的經驗。借此機會我想大家能夠傾聽我們的嘉賓的經驗一些想法。一起分享一下。首先從我們的程開訓開始。請他跟我們分享一下。 程開訓:非常感謝環球企業家雜志提供這個機會。今天分論壇的題目是“中國品牌的全球化成長”。我準備不充分,只準備了一個小稿件。這個場合準備小稿不合適。但是沒有辦法,我在網上一直非常密切的關注大家對我的評價,海信成立以后,面臨很多問題,在同一個渠道里面出現4個法寶,為此有人發出疑問說海信首先講清楚你是誰?然后你才有資格來實行多品牌的操作。海信是誰?我也說不清楚。我想目前中國創業時期的99.9%的企業沒有說清楚你是誰?但是這阻擋不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潮流。 去年我曾經代表集團去巴基斯坦,我們在巴基斯坦的工廠舉行開業典禮。那個工廠是巴基斯坦當地非常有名的私營企業,兄弟三個一起創立三個集團,海信僅僅提供核心價值和技術支持。這個工廠在巴基斯坦一條街上到處都是他們為海信集團做的工廠做宣傳。投入很大。這個是大金橋在巴基斯坦的總代理,我問一個老板為什么選擇海信?他說從趨勢上看5年以后的家電市場肯定是中國品牌的天下。所以如果今天不搶斷中國的品牌,5年以后我的生存就有很大的問題。那么海信在歐洲也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是家電營銷商。他們在主營海信,但是他們做海信一年多,業務虧損,收益不及他廣告支出,我問他為什么花這么大力氣做中國的家電品牌。他說如果昨天是日本的時代,今天是韓國產品的時代,明天將是中國的時代。而且這個時代已經不遠了,因此選擇中國的海信,實際上我們投資自己的利益。我用發展中國家的例子和發達國家的例子,說明至少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在全世界已經十分的現實,這是中國經濟整體提高的結果,是家電產品共同努力的結果。國際化來了,如何做好實現中國品牌的國際化?這是我們今天分論壇討論的一個問題,海信今年到12月底,海信銷售5億美金,我們考慮科隆以后的科隆市場,他合并以后兩個企業大概有10多億美金,在中國國際化的企業里面,已經初步具備國際化雛形的企業里面這個數額不大也不小,從目前的國際化來看,品牌的國際化不是當務之急,為什么?以勞動密集型為成本的,海外收入還是為生存而戰,海信從現在開始大幅度推進在海外的銷售,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生存,今天不都出去明天就會死掉,企業的品牌實力不足以實現國際化,但是不能說企業在國際化上面不重要。我在80年代到海信工作正好趕上海海信在二三級市場在網絡拓展,海信如何做品牌的?一個質量,因為質量是品牌的核心,是品牌的殺手。質量砸牌子,市場恢復元氣十分困難。第二是誠信。對經銷商有誠信,保護好市場秩序,讓大家都能夠賺錢,第三、政策要持續長久,產品結構價格結構要跟的上,最后其實經營好售后服務,今天這些原則依然是我們做市場必須遵守的基本商業原則,海信重點市場在歐洲、北美、中東澳洲幾個地區。時間不長的業務中,我們體會中基本規則也是國際規則,保守產品質量,遵守諾言,提供好的產品支持,服務到位,是初創海信的國際品品牌的重要基礎。消費者選擇你的產品不是廣告,而是產品的功能性能和質量。這個道理在全世界都有道理。我們在日常的國際交往中發現,全世界都在瓜分搶斷中國有前途的有理想的家電品牌。但實事求是說他們選擇非常的正確,也牽涉到你的質量,你的質量會不會提供的可靠的保證,政策會不會提供可靠支持,劃分是不是保證它的利益。第二品牌國際化要量力而行,我們要根據自身的財力,市場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穩步推進。海信目前的國際市場的推進有三類,第一類是已經有市場基礎和品牌影響力,采取建廠的方法,鞏固市場占有率,根據市場情況考慮品牌形象,考慮市場銷售。對新進入陌生的市場,海信選擇成熟代理商進行市場滲透,海信的目標通過穩步運作,逐步將第三類市場做成第二類市場,要將第二類市場做成第一類市場。比如以俄羅斯為基礎的東歐市場等等市場,首先建立國際化的營銷網絡。這是我們的任命。 中國品牌在全球化成長第二個關鍵性的措施目標,自身的品牌在當地的迅速成長是非常的重要。比如我們南非的工廠,海信電視機在南非已經達到15%,在意大利有工廠。這是中國品牌在全球化成長中我個人的體會,謝謝大家。 姚遠:陳總說的不是話題,但是還是非常的切入,只是步驟聯系方面的點,這個問題有沒有不同的意見,我們等一會再說,下面有請吳堅忠說一下。 吳堅忠:大家好,物美商業集團說全球化可能過早,有兩個特點:第一中國營銷市場足夠大,我們可以做中國市場,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從中國現代超市行業,從近10年,我們也正在學習提升和打基礎的階段,意思是我們自己家門口的工作做好是首要的。但是不說全球化,不去國外開業,意味著不介入國際化。人家到你的家門口開店,沃爾瑪已經來到我們的國家,也在跟物美進行市場競爭。前兩天,或者上個月,月初月末我們開兩家大賣場。在家樂福500米以內,北京的飯莊是北京最大的商業住宅區。同樣的中關村有一個家樂福,是最好的家樂福店,我們在這里開了一個賣場。物美一個月不約而同捱著家樂福的店開,我們做這個事情,我們也考慮物美在家門口有市場競爭力。第一個國際化有市場挑戰,第二個做連鎖超市的時候,本來連鎖超市從國外來我們通過學習積累,我們和他們的競爭,有兩點:第一管理操作當中,用國際慣例國際先進東西運作。第二點,要有國際的視野,吸收一些在外資企業甚至國際人才進入我們的部門,同樣我們國內零售業的同行也做這個事。就需要人才的國際視野和國際化操作。第三點就是基本國際化。03年11月份物美在香港上市,實際上已經有很多的國際知名機構和資金進入了物美。最近他們一直非?春梦锩馈N锩股票從5塊錢漲到13塊,說明什么問題?資本運作當中我們也進入國際化,人才視野國際化,加上資本市場國際化,把我們的還不很成熟的中國品牌,零售品牌推到前面。我們覺得我們也要去考慮我們中國的零售品牌如何國際化?這是我們要重視的問題。謝謝 姚遠:我們請張若玫演講。 張若玫: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過去的經驗。這些經驗國內的企業家可能有一些幫助,大家共同的成長。 1994年的時候,開始創立第二家公司,在美國,創立集成平臺的產品。大企業需要不同的信息。這在歐美是個大問題。這個公司剛剛創立的時候是自己自費創力。幾年以內,我們公司在99年上市的時候,那個時候全美10大最好的公司之一,我說這個原因,公司成立以后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我們公司在美國30多年,我的美國夢實現了,但是中國夢剛剛開始。怎么說?我希望在美國成功的經驗能夠帶入國內。因為在美國很多以高科技的高創而聞名,我創立的公司以高科技聞名的公司打敗他們。中國全球化,一個企業最重要是求生存,生存以后自然會發展。而不是為全球化做全球化的東西。你必須先考慮產品然后才有品牌。當然品牌必須很早的時候開始培養。94年我們公司只有10個人的時候,有人問我,說這是怎樣的公司?我說是全球化的公司。2004年的時候,決定自己進入國內的市場,重新開始。到國內發展市場。這是我做得第一件事情是把公司定位為中國的名字。為什么?因為這個中國名字是代表中國企業和傳統的神圣。這是原創的公司,能夠在國內吸引優秀的人才,可是又能夠以西方的管理方式創造最有創新性的公司。我的軟件公司假如說在國內市場成功,然后到全球成功,那么所有人都不會小看中國公司。我們一開始是求生存。不是一開始搞其他的東西。但是一個公司需要有好的名字,有正確的認識。我自己來說,一個公司取一個中國的名字是優勢而不是劣勢,同樣的這個公司成功以后,有國內市場的成功,必須走出去。 姚遠:下面請卞華舵演講。 卞華舵: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近期的全球化、國際化,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問題的思考?過去我在大學里面當老師做咨詢做培訓,F在從事管理實踐。談品牌化成長,首先中國企業要做強做好,今天利用這個機會發表三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我們首先進行思維的創新。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要改變,所謂思維創新的突破,要改變三個思維,第一樹立鏈條的思維。就是我們過去過渡關注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要專項整個供應鏈的競爭,企業是生態圈,現在我們要樹立鏈條的思維,而不是單個企業的思維,這是非常重要的變化。比如家電業,現在生產電視機根本不賺錢。比如過去兩年當中,鋼鐵非常的賺錢,比如寶鋼是新型的資本,他是賺錢。但是當原材料飛速高漲的時候,我們的生產的制造優勢不復存在,因為制造很難消化,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所以企業跟企業之間互相競爭沒有必要了,因為整個的鏈條,制造環節不能賺錢,中國是制造工廠,但是制造環節不能賺錢,所以沒有意義。所以今天談鏈條思維,他很重要,比如紡織業,他生產棉花是農民完成的。棉花織成布,布經過染色加工處理,最后變成成衣是一個環節,成衣以后可能還有整理銷售階段,所以現在生產藥品也是這樣,生產藥不賺錢,但是賣藥很賺錢,我們必須處理價值鏈如何分配的?這是要樹立起來,第二思維變化,應該樹立競合思維。什么意思?大家不要老談競爭,企業是一個生態圈。我們的成功不是打敗對手,而是奠定在我們幾個環節共生共舞。我們在供應鏈分工上我們共同合作。比如說出版業,F在作者寫書。寫書不賺錢,但是賣書人賺錢。賣書人水平不高但是賺錢,寫書人水平高但是不賺錢,所以很多人賣書了。99%的書是垃圾。因為寫書本短平快,搞一個操刀手就可以寫書。這個價值分工非常不合理,所以大家要談判,寫書,賣書,出版社都必須賺錢,這個鏈條要協調。第三是無邊界化。其實什么是全球化國際化?我們走出去是全球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這是常識性的錯誤。我到了韓國有體會,韓國小,所以他必須走出去,到了新加坡更有體會,他不國際化就沒有辦法生存。中國不一樣,中國太大了,所以中國要國際化,必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第二個觀點,所以我們說,現代這個社會里面,中國的本土生產,比如上海辦一個企業,你就已經參與的國際化的競爭。并不是說走出去,比如家電,海信他生產電視機,就要和國際品牌競爭,很多企業跟國際品牌競爭,我們手機跟國際品牌競爭,不是說這些東西國際化,在國內已經國際化了。很多行業,包括我們物流行業也跟家樂福、沃爾瑪行業競爭,作為中國人,作為中國企業,你在哪個國家不重要,將來這個事情不是在中國的問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好比古代文學一樣。為什么?因為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組合,中國企業可以引用外國人才,這是國際化。外國的企業用中國的人才也是國際化,中國的產品銷往國外也是國際化,因為無論是生產的要素在各個層面都在制約著你,所以任何一個地方的優勢,已經不能被地方所制約,比如中國的勞動力有優勢,但是美國的企業可以在中國辦工廠,他利用中國勞動力的優勢。我們說中國人沒有錢,可以利用美國的資本市場,到納斯達克上市,到紐約上市。你到紐約上市的時候,是運用國際市場,所以沒有錢沒有關系。到美國搞錢,沒有勞動力復雜關系,可以到中國的西北地他有廉價的勞動力,所以任何地區的優勢,不能被他本地區的國家所獨享,他生產要素是流動的。所以中國的企業家必須沒有邊界,什么中外的差別都必須消失,所以現在談品牌必須思維創新。第一個創新是企業的思維走向鏈條的思維,第二思維變化,樹立競合思維。第三無邊界的思維。 走向全球化,必須把本國的事情做好,建立本土優勢,是中國品牌國際化的關鍵。去年搞一個評比,海信名列95位。實際上據我了解,青島啤酒在中國的影響力很重要,中國的民族企業在世界里面占一席之地。當然中國要出現一批大品牌的企業,但是我認為,中國建立本土化的品牌,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比如說,我們海信科隆的例子,我生產空調、生產彩電,在本土不能把世界很多企業打敗,我在中國斗不過松下,你到日本能夠打過他嗎?根本不可能。因為中國是正在成長的市場。中國的市場太大,所以中國的企業,首先在內部事情多做一點把中國的山河保住,就是進軍國際化市場,我在中國擠壓過于市場,就好比在美國占領市場性質一樣。很多人不理解這個意思。其實在中國把美國打敗,這個國際化意義,比在美國辦工廠意義還要長。這個方面我們有很多的誤區,所以現在我是感覺的。舉例中國的房地產業,現在排名第一的房地產業,總量有不過2%。比如遠東電纜,他在中國占前三家,占整個電纜行業2/3,我們連續7年第一,但是國內的市場總額,不過2%多,現在我們騰不出手搞國際化,我們認為把中國的山河重新洗牌,設置一下,還來不及做,中國的市場太大,還要做國際化?我們新品牌已經國際化,但是這一塊,出去我們哪一天我們市場份額2%能夠占到20%,這個時候進入世界其他領域不遲,所以同樣房地產,現在到其他國家辦房地產企業不必要,只有國內兼并重組就可以了。這是建立全球品牌的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中國是大國,是成長性很強的國家,只有把中國的市場守住,站穩,就是中國民族全球化觀點。這是第二個觀點。把本土守住就是國際化。這是很重要的觀點。 第三個觀點,中國的企業要想建立全球的品牌,關鍵在于鏈條,在某一個環節上面鏈條有兩個含義。一個縱向,一個橫向鏈條,現在從全球體系分工來看分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生產制造中心。中國現在很多地方,包括上海這樣發達地方,也是處于生產制造階段,第二研發中心,主要是技術上的領先。現在跨國公司很多私營大企業,把研發中心往中國放。還有頂端的,叫管理運營中心。比如可口可樂他的生產制造廠在世界各地。他的研發中心,它的配方,是很值錢的,但是即使某一個企業,找到可口可樂的配方也沒有用,因為他最值錢是管理運作中心。他是品牌的管理?煽诳蓸芬呀洺蔀槊绹竦南笳鳌H绻銊訐u他的精神內涵,不僅可口可樂公司不同意,消費者不同意,美國也會不同意,因為他是品牌的象征。 比如微軟管理中心在美國,研發中心在已經開始向其他國家轉移。第一步轉移生產制造,第二步轉移研發,這個垂直分工當中,中國需要不斷的攀援。首先成為制造中心,然后慢慢的建立研發中心,然后變成管理運營中心。我們必須從自主設計到研發。 從垂直看我們看全球供應鏈體系當中看看中華民族的優勢在哪里?比如煉鋼,有很多原材料,如果中國生產鐵礦,原材料有優勢,這一點我就可以對全球產生影響力,有談判的砝碼,比如微波爐。南方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格蘭仕。他已經在生產制造方面有先進的優勢,在全世界不得不認同他在電盤的有優勢,銷售有優勢。我們尋找優勢必須在鏈條上面尋找優勢。 第一資源優勢。全球品牌有優勢,必須在資源上面有優勢。比如伊拉克有時有,他控制了石油,原材料就控制了。有一些國家打仗,是為了控制石油。剛才是資源上面有優勢,第二資源整合,看能否找到優勢?第三就是從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角度看能否找到優勢,所以中國的企業要想形成自己的品牌,必須在價值鏈供應鏈某個環節奠定優勢。所以從宏觀的視角對今天的問題做一點思考性的參考。謝謝大家。 姚遠:卞華舵不愧做老師的。講的很好。下面有請刑志新先生演講。 刑志新:我大學畢業一直在外資企業工作。剛剛聽了卞華舵總的說話我更緊張,我本人來自不賺錢的行業,就是軟件行業。做電視機不賺錢,現在做軟件也不賺錢。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我還是非常感謝主辦單位給我們這樣的機會,在很短的時間里面對基本問題做思考,第一個問題什么是品牌?第二個到底誰幫助微軟建立這樣全球知名的品牌?剛才卞華舵影響當中,提到兩家公司,可口可樂,一家是微軟。這兩家公司在全球排名第一第二的品牌。其實這個問題,希望大家思考一下,微軟公司,我們其實是規模不是很大的公司。從人數上來說,到今天為止,5萬名員工。從發展歷史上來說,我們今年才步入30年,微軟才成立30年,微軟所在行業在中國不賺錢的行業,在中國一直專注于軟件行業。為什么這么規模不大的公司,這么的年輕,為什么這么小量的公司有這么大品牌?我想在中國我們看到比爾蓋茨先生是家喻戶曉。比爾蓋茨稱之為公眾人物不過分,為什么企業家可以成為公眾人物,有什么品牌效應?我聽了張總和姚遠先生的對話得到第三點,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當時姚遠先生說一句話,他說品牌從夢想開始。這一句話,創建品牌從夢想開始,這句話我聽了,就感覺心動了。為什么?大家知道比爾蓋茨先生30年前成立微軟有一個夢想?很多人都知道。讓我們的電腦在每一個桌子上做家用電腦,這是簡單的夢想,現在來看也是一個現實,基本上每個辦公桌上有一臺電腦,但是30年前他有這樣的夢想。我們叫做愿景。正是這個夢想帶領之下,微軟在不停的努力,我們在80年代進行WINDOWS研發。我們有WINS97、95。這是過去30年代的夢想實現了,F在微軟有一個新的夢想。不知道在座各位有多少知道微軟新的使命。這個夢想相比于前30年的夢想有一點虛。 我舉例,上個星期有一個臺灣的合作伙伴,臺灣有一個便利店,在上海也開了一家,在臺灣有7-11的便利店。他為什么做這么好?在臺灣繼續創造價值,提升利潤,下一個業務增長點在哪里?他考慮這個事。他們找到一個業務模式。他們和網上的零售店進行合作。因為臺灣,大家知道有幾個機會,第一首先到網上購物,有一個不信任的問題。我可以到網上購物,但是不放心。這一個7-11在臺灣看到這個機會,既然大家擔心信用,我也有這個零售店,可以為網上店提供這個信任,還可以做網上營銷分銷點,想跟網上店進行合作,展開合作競爭。這是非常清晰的模式。但是要實現不容易。我和網上商店進行互動,整個的現金流怎樣進行周轉?和銀行客戶之間的支付,以及物流等等,面臨具體實施。從通信角度來說有一些困難。這個時候很顯然有一個信息化的手段。有一個廠商在臺灣建立合作伙伴,競爭當中和IBM等幾家軟件公司進行合作。最關鍵的他們的解決方案能夠幫助7-11碰到的商業問題,所有想不到的問題,都可以想到。而且實施起來非?。第三價格不貴,跟同類商品相比非常的便宜,我舉例的意思,是說明什么是潛力突破?如果7-11不這樣,他可能在臺灣做的很好,但是他希望好上加好。軟件行業可以幫助客戶提供增值的服務,這是我們微軟的接下來30年的一段時間的新的夢想,正是在這個夢想驅使之下,微軟推出新的產品。第一點是夢想,第二個是品牌。微軟之所以成長,是因為把品牌做得很好。品牌就是品加牌,品就是品質、品味。微軟可以成功,和他的產品在研發上面的投入是分不開的,到今天為止,微軟在研發上面的投入很大。 他創業期間沒有資金,但是比爾蓋茨掌握了人才。對人才的把握。比爾蓋茨說過,微軟其實改變用了20多個老外是他最核心的資產。如果這20個人走了,微軟什么都不是。更加厲害的,對比爾蓋茨震撼的就是我們WINDOWS里面的老大老二離開了微軟。其實對他進行反思,我們覺得是不是新的使命沒有讓我們的公司的員工認同,溝通方面有問題。但是從另外角度可以反應出公司對人才的重視。比爾蓋茨最大的競爭策略是找人才。找到值得他信賴,分擔憂愁的,最后身上有特殊的技能,讓他們有所依賴的人才,他對這個人才做了總結,他成功的關鍵就是對人才的重視和投入。只有人才才能不斷創造優勢的產品。 接下來一年當中,微軟有一系列的非?岬漠a品,90年代我們有WINDOWS的劃時代產品,以后微軟會陸續推出好的劃時代產品出來。這是技術上面的投入,品質上面做的投入。第三點還有牌,是人們對品質的認知,大家對這種產品的認知,和認同的程度。這是牌的意思。微軟的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今年有這樣的品牌,大家印象當中,微軟的廣告推的非常的順利,包括我在微軟做了8年,腦子里面沒有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有關于微軟產品的廣告。但是關于微軟的宣傳卻非常多。當時我上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是WINS95,還有一首關于WINS95的歌。是童安格唱的。 一個品牌再好,自己說,別人未必信任,但是由于第三方幫你宣傳,可能效果好的多,為什么做宣傳?因為跟品質有關系,你只要有實力,別人才愿幫你。展開雙贏。品和牌是分開的。中國的老話:“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就是品,就是品質品味,有人宣傳這個酒香以后,他就變成了牌,那么我總結,第一個就是夢想,第二是品質,技術。第三是宣傳。當然可能還有對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幫助過微軟,很多情況下,競爭對手某種意義上也對一個企業的品牌的宣傳產生很大的作用。最后我想說,不要為了做品牌而做品牌。這是中國古人的一句話“要學做詩,工夫在詩外”。做品牌,其實功夫在品牌之外。謝謝大家。 姚遠:謝謝。剛剛大家溝通的問題和發表的精彩的觀點。其實作為主持人,這個工作不大清楚的我來說,可能有一些觀點沒有機會說,今天談的話題中間,針對這次話題來說中國品牌的全球化,我們首先從直觀性來說,首先談中國的品牌,后面是全球化的成長概念,我們對于全球化成長必須非常的清晰,什么是中國制造?中國制造不代表商品在中國加工就是中國的。我們提供中國什么樣的東西?是好的東西?還是深的東西?還是精的東西?還是淺的東西?剛才在會談中,也提到了。中國人口很多。從這樣的概念中間,中國的品牌,中國人在全世界都有,有沒有國際化?很多中國人不理解。我在意大利碰到一個年輕人問他知不知道上海?他居然不知道上海。我們給別人什么印象?我們剛才談到區位的問題,怎么樣把中國企業到國外去,這是全球化的概念,我想我們中國品牌意義不容忽視,中國品牌是什么樣的品牌?我們談這個話題,很不錯。因為本身幾位嘉賓就可以代表我們的企業,包括品牌中間,走的比較快的。也是看的比較高的的狀態。我想說的就是我們中國品牌如何來說明我們是中國制造,不僅是貼一個商標,就是貼上中國制造,也知道是中國的價值,不僅是中國生產。包括整個東西的制造設計都有很多不同的意義。為什么這個東西是中國的?價值在哪里?包括接觸的很多的東西。包括很多國外企業到中國來,如果他們用我們可以聽得懂的語言告訴我們,我們沒有懷疑他不是國外的,他就是國外的牌子,他是美國、瑞士等等,但是我們能夠接受他,他如何告訴我們?我們如何接受?我們同時用什么方式告訴別人還有一個體會,前年巴黎街頭到處貼著《英雄》電影的廣告,他會以為不是在國外。這是很好的現象,這是品牌的現象,他們為什么接受我們的功夫呢?他們對中國的印象是什么?這可能中國能夠讓他們接觸到明顯的象征。這些問題中間,我們談的時候,有一些問題不要那么沉重,而且品牌問題首先要做到是差異的問題,有什么差別。然后考慮差別中間有什么樣的競爭,1萬家和1千家的競爭概念是一樣的。針對品牌這樣的話題,我想聽聽這次臺下幾位代表還有什么提問?或者有一些建議?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有誰踴躍,或者有一些想法聊一下,我們一起溝通分享一下。 記者:各位嘉賓你們好,剛剛有一位嘉賓,我的問題是《每日新聞》的記者,我有一個問題,剛才嘉賓說品牌國際化成長方面,昨天屬于日本,今天屬于韓國,明天屬于中國,韓國、日本面臨的情況是國際競爭激烈,中國的品牌化是不是也跟韓國、日本同樣的情況呢?還是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謝謝。 程開訓:剛才發言當中引用一個觀點,是著名營銷上的觀點,昨天是日本的天下,今天是韓國的天下,明天是中國的天下。現在中國三年有7300萬的彩電銷售量,4500萬的空調,5500萬左右的冰箱,確切說,從03年末開始,到04年,在中國本土生產的家電,國內外銷量基本是對半。從今年開始,出口到國外的銷量開始超過中國本土的銷量。今天說中國的品牌,比如家電,在全世界講清楚你是誰?是個問題。我也同意剛才張女士說的問題,一個理想的企業,初創時期的時候,應該在心理描繪好我這個品牌將來是什么問題?其實海信我們已對自己的定型有描繪,但是消費者必須接受。全世界最著名的惠普,初創的時期也不知道今天要做服務?中國的家電企業到今天為止給全世界消費者留下的印象,為什么海外市場大批量的接受中國的家電。關鍵是我給你帶來利益。相同的質量,可以有更低的價格。 比如在美國,電腦2美金一臺,就瘋搶。那是美國!對低廉的產品也有如此的興趣。所以低價是暢通無阻的。全世界包括日本的企業,韓國的企業,對中國的家電企業。對中國企業有后怕,確實是因為中國的家電企業沖擊巨大。為什么說昨天是日本,今天是韓國,明天是中國?家電市場是中國經濟的活化石,是中國市場經濟擺脫計劃經濟,自己找市場的行業。我前幾天接待江蘇的代表團,他們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說如何防止市場串貨?對于家電市場來說串貨是10年以前的事情,中國的家電企業,盡管目前毫無例外的中國家電企業沒有講清楚自己是誰?因為缺乏核心競爭力,品牌的核心是核心競爭力,是整體實力的凝聚。包括文化質量,技術。包括社會公德。為什么說到明天是中國家電的天下。第一是低價格,第二中國的家電企業最早進入市場經濟行列中,這兩年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質量水平,中國市場在韓國、日本等家電領域、行業不堪一擊。因為中國有志氣,理想的中國品牌在質量上完全可以和韓國的企業、日本企業抗衡,我可以給你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物流。包括宣傳優勢。另外,實事求是說關于國際化趨勢問題,是大家的出發點和背景不一樣,是中國地大物博。出口也是國際市場的一部分,為什么家電企業急于走出去,為什么推動明天是中國企業的天下?是因為規模太大。今天可以說,在中國本土市場上,空調年收入低于300萬,是毫無利潤可賺,而目前的中國市場。中國的家電企業超過15%以上的壟斷。前5、6位品牌達到70%、80%,再提高一個百分點,投入很大,產出很小。要實現自己的規模,爭取上游供應商下游銷售商的話語權,必須走出去,這樣會耗費更大的成本。這個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海信現在在南非市場,彩電銷量超過15%,這意味著中國任何一個品牌進入南非市場有很大的障礙,只有投入遠遠大于資源,才能獲取像海信一樣的設備。我們最近幾年中國的包括TCL,在國外并購企業都要繳納很多的學費,這個學費是不可避免要繳的。中國家電企業在成長過程當中,成長非常快?磕愕膬r格質量,靠全球化運作的經驗和成熟的程度,明天一定是中國家電的天下。但是中國必須保持,前具有成本優勢。 姚遠:剛才我想我很有興趣,聽咱們的張若玫女士談一下自己的夢想。因為我覺得這個品牌我想在我們最有特色的企業,包括如何把自己的管理思想在技術層面,市場上面把它發揮體現出來?可以談談你的想法。 張若玫:我在美國的公司,全球化成功以后,進入國內市場,然后重新在國內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國內市場在成功再走出去,這可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經驗。江蘇的媒體訪問我,他說,采訪成功的管理者,他們是移民到美國的經驗,問我說,過去什么樣的原因讓我去美國?我說去美國的原因很簡單,好奇,帶了一個夢去的。我移民回國內來這是比較特殊的經歷了。我回到國內是把在西方學習的經驗帶會國內,不是國內教會我西方的經驗。同時我完全相信中國國內的市場是非常大。同時,別人問我,你做全球的市場還是做國內的市場?我做中國的市場。你為什么不做全球的市場?我說中國市場做成功以后,才會做全球市場。剛才談微軟是非常成功的全球的公司。我對國內軟件業的看法,是覺得軟件是非常小,在國內非常不成熟的市場。但是我相信這些公司可以在國內這個市場做成功,做成熟。這是遲早的事。軟件最后一定會成熟,F在不賺錢,但是不賺錢,客戶廠商給錢,客戶付學費,大家都不成功。當然我希望跟國內教育機構合作,怎么樣把軟件的觀念標準帶高?比如國內這不是軟件公司彼此之間的競爭,而是說,怎么讓客戶合作伙伴的觀念品質帶高,這樣大家都賺錢,這是大塊,不是彼此之間競爭的小塊,這是國內市場做大做強以后,我相信哪一家軟件公司可以做成這一件事,哪一家公司可以變成明天的微軟。這事實上是一件非?赡艿氖虑。我在微軟,主持人說我在美國的經驗。我在美國做的事情,是以小及大,有后發的優勢,越是公司的情勢不是很好。這就更需要創新。特別是軟件的環境里面,他是應用的環境,需要針對問題所在研究出問題。提供一個答案,不是化費太多時間提供答案,中國市場有優勢?中國的軟件市場有印度市場沒有辦法比較的優勢。中國有很大的國內市場。工商業界跟軟件是相輔相成的。工商業界提供一個問題,軟件業去提供一些方面的應用,這樣的狀況之下,就有創新,有創新會有一個代表個性的產品。這個代表個性產品就可能產生成功公司。這是統一的。不管哪一個行業都是這樣的。一個成功的公司必須有自己的特殊性。在國內成功,然后變的在國外成功。公司必須有自己的特殊性,而且成為創業者,一個人不是環境限制自己,而是自己限制自己。這是中國創業者必須很好認識的問題,假如自己對自己自信,不會自我限制。國內有非常大的市場,不管哪個行業,包括軟件,有非常大的環境可以使企業變成市場第一的元素。 姚遠:接下來我們下面的環節。日、韓、歐美的品牌對于中國的品牌有哪些借鑒?對我們中國公司的企業業績有影響?日本韓國企業的品牌崛起的狀態?過去日本品牌或者歐美品牌的經驗,現在是否值得中國企業學習和借鑒?談談我們的一些想法。 程開訓:日本的企業,包括以索尼為代表的企業,我們也在研究索尼,消費電子類,他主要是決策層判斷的時候發生偏差所導致的。剛才說,中國市場,中國的企業沒有把日本的企業,韓國的企業放在眼里,設立競爭的對手也沒有考慮。但是不是說日本企業韓國企業不行,他對中國的企業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包括追趕的問題,可能中國企業需要10年時間才能追上的問題。包括松下日立索尼打交道非常多,他們在技術投入非常大,中國的企業在宣傳,說技術投入占到總收入4%5%,很大的數字了。但是第一個,這種投入比例的真假需要看清楚,第二中國的企業所謂的技術研發的投入,和國際上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的企業投入是技術設備的投入,一切的投入。國外的這一塊不算的。所以擺在中國家電企業面前非常大的問題,如何追趕,如何學習的問題?首先技術。我覺得如果談技術,中國的家電企業大概1目的0年以后才有資格跟日本韓國企業談品牌的問題。技術的問題。 姚遠:謝謝。還有下一位嘉賓。 吳堅忠:中國的家電產品有價格競爭力,為什么在未來的一些產品當中,有中國的市場,中國占主導,有幾個方面,在產品工業過程當中的特點,是規模效應,中國市場非常大,占領中國市場的中國企業。必定在海外市場有戰斗力。這個產品必須有規模性,不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低,而是這些產品進入到一定規模,或者規模隨著本地的銷售變大的時候,產品成本會下降,這是一個重要的優勢。比起勞動力來說,是不可阻擋的。規模效應產品的領域當中,只有占住中國的市場,規模就上去了。這樣在向國外推廣就很容易了。中國的市場在技術創新,品牌管理,文化包容性方面,中國有沒有在提升?這對于中國來說,不是天生的,對于中國的企業家,中國的企業,我們有很好規模支撐下去及幾個創新的精神,然后我們管理的優勢,文化的包容性,全球化過程當中,不是天生就有的。這一點就和我們每一個企業家能夠成功和不能成功沒有關系。特別是對于技術創新持續的興趣和追求。在每一個企業當中,必須要有。不然,可能打價格戰當中,得到低端客戶的過程當中,有規模,但是沒有持續的競爭能力,持續的增長能力,可能就要退化,和韓國比,日本比,在日本韓國他們也處于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向全球擴張當中,也注意創新 也注意提高,他們有持續的競爭力,對于中國來說,這樣的規模取勝以后,下面的持續的增長力沒有,品牌的國際化就會出現障礙。這樣對于企業來說,都有挑戰,不是天生,占領中國市場有規模就可以走向國際化,這是整個論壇值得討論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姚遠:咱們遠東公司的卞華舵談一下。 卞華舵:題目很大。日本韓國都是亞洲國家,但是差別很大。 日本喜歡往西方跑,韓國是中國文化,我感覺韓國對日本抵制很厲害。歐美我們喜歡放在一起說,其他不能放在一起,他們差別很大。歐洲的歐盟,貨幣也統一,但是每個國家有差異。美國和歐洲有差異。歐洲的個人價值觀崇拜。歐洲庸懶。我們談歐美的品牌,日韓的品牌,放在一起說,實際上有問題,但是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整個的來說,中國相對處于弱勢,但是中國正在大踏步的前進。他雖然弱大家發展速度快,因為中國在整個地球上很特殊,任何事情乘以13億是大事情。而且中國在發展過程當中,正因為如此,所以中國的事情,美國歐洲人看中國,他們對中國了解很少,他們還是不了解中國,而且中國人在他們眼中非常的神秘,而且中國爛的東西很多。中國一方面把自己優勢拉出來。一方面學習他。日、韓、歐美都值得我們學習,F在學歐美或者學西方,我認為關鍵是學習他內在的精神不是表面現象,F在我感覺是學習表面的。其實他是內在的精神。他們的內在本質就幾點,中國科學精神不足。我們應該學習,科學精神表現在管理上,中國人學習是大概可能差不多。做事馬馬虎虎。你是選擇喝咖啡?還是選擇喝果汁,他說隨便,你說點菜,他也說隨便。這個隨便是什么意思?管理上主要表現為他很難建立標準化體系,很難復制。西方人很注重標準化,從來不像中國人也許不、大概,他用數字說話。用數字傳達他的指令和信息,我們必須學習西方的這個東西,否則很難在中國建全球化。 西方人到中國投資,他一切在戰略控制當中,比如說我 現在拿咖啡來講,咖啡進入中國市場,就必須了解中國人喜歡什么樣的咖啡?咖啡銷售在多少面積?咖啡口味怎么樣?他必須經過精確的市場調查分析,這是施政。比如西方人重視邏輯。比如今天到飯店里面,說顧客對飯店不滿。他就會分析是什么原因導致顧客不滿是服務態度服務能力還是菜不好。假如對菜肴不滿,這個背后是什么?所以他們需要分解,比如IBC分解法,重點非重點。這些東西都是值得中國學習的。所以他重視這個。重視邏輯。重視分解,層層分解。中國人善于宏觀思維,站得高?吹眠h。從大到小分析。西方人從具體的問題分析。從上往下走。我們現在學習品牌,一般的表面的道理非常的簡單,我們關鍵要深入到深層次的東西。這個就是科學精神。這一點是我們中華民族缺少的。我們覺得中國的企業要想進入世界舞臺,進入現代化、管理化,必須學習這些東西。表面的結論,日本的經驗,韓國的經驗,坦率說這是學不到的,德國嚴謹跟民族文化有關。汽車德國人做就可以了。中國干嗎跟著人家后面做。中國人做汽車永遠做不過德國人。同樣的牌子就很多的系列,他們的汽車造的非常好。他們的制造業非常高,因為德國人非常的嚴謹。中規中矩。因為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因決定他能夠把汽車制造好。我到如瑞士看到鐘表,看到人的長相就知道這個表是好的。但是我們沒有這種感覺。就是民族的東西,決定這個東西確實是好的。既然這個方面我們沒有優勢。中國人的優勢,德國人做不了。所以中國的品牌要成長,關鍵是把中華民族優勢的東西拿出來。不要拿軟的東西出來跟強的碰。必須拿強的跟軟的碰,肯定會贏。所以中國人搞汽車肯定搞不過德國人。德國人汽車制造好,我給你打工,別的我做的好,你為我打工。這是我簡單的發表一點。 姚遠:這些觀點非常獨到。然后我認為目前咱們探討的話題來說,我個人認為,中國品牌目前的發展包括設計自己的位置開始,是一個問題,如果作為中國品牌來講,比如說我們中國的企業,收購國外的企業,可能是做國外牌子的問題,做中國品牌,本身中國的優勢必須發展出來。現在很多狀況都可以看到,是原始的基金狀態。品牌很重要的是樹立自己的使命感。自己品牌的使命感。包括這個文化的現象來說,中國的文化我們傳承很好。這個里面上升到另外一個層面。文化層面來源于思想,思想里面有什么樣的精神?中國5000多年文化來說,這個里面很早很早。秦漢時期,包括一些觀念思想是非常精髓的。是不是現代人信仰缺失了。很多東西如何傳承,必須結合自己的文化,包括看到日本韓國的文化,美國的文化,包括歐洲很多不同國家的文化,實際上收到這樣品牌的時候其實是解決他的問題,認同它的理念,更認同它的思想。這個品牌如果持續的傳承、推進,我想它是思想感染的。因為這些東西競爭有很多手段。是非常古怪的。包括我們的產品研發。我現在聽說某一個牌子值錢。這些東西讓人積累點是什么?真正這些牌子,前一個階段我跟一個CEO聊天,就談到這個問題。親眼所見一個學生收藏100多個牌子。他能夠對每一個產品講述它的故事,知道它的價格功能,知道哪一個球星在哪一場球賽穿過的或者進多少球?咱們的李寧有沒有這樣的消費市場。這是讓人感動的事。接下來時間不多了。我們已經超時了,這個問題只是開始。如果談中國品牌的話題,包括中國品牌如何創建?如何從他的品牌的定位,包括品牌到商品的營銷方面,傳播方面如何整合?如何通過戰略設定階段,一步一步的形成?這個里面有很多的,我認為是非常精彩的,也是令大家很振奮的話題,這個會后大家會聊。謝謝嘉賓,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