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2005年商學院院長論壇 > 正文
 

張維炯:我國商學院如何走向國際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8日 13:48 新浪財經

    9月28日商學院院長論壇在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隆重舉辦,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直播。以下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張維炯發言實錄:

  主持人: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謝謝張教授。在這個夏天有一個名詞很火“超級女聲”,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已經把這個案例收入案例庫。下面讓我們請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張維炯先生演講。

  張維炯:謝謝主持人,也謝謝論壇的主辦單位,我在這里講的是我國的商學院國際化進程,非常同意張維迎教授談的很多觀點,尤其是商學院絕對不能做國外商學院的OEM單位,我們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辦學權,我們如何走向國際化呢?這就是我今天講的內容。

  現在的企業國際化呼喚的管理教育國際化,這非常的明顯。我可以講這樣幾個例子,最近國內有很多企業,到國外去兼并很多企業,我們有這樣的一個數據,到2004年底,中國已經成為第五大海外投資國,也就是說我們中國有很多的企業,已經到境外投資。而且近年來海外投資、兼并、收購已經成為很強的趨勢。大家都聽說過TCL兼并了法國的湯姆遜。還有一些兼并中沒有成功的,比如說中石化收購尤尼科,還有現在正在兼并收購的例子?梢哉f中國企業正在走向國際的時代。企業國際化遇到一個最明顯的瓶頸,就是走向國際化要成功的話靠誰來做。TCL的李東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TCL在法國的管理者,他們的收入是TCL高層收入的十倍”,同時,他還說“我們TCL的高層,手機是24小時開機,但是法國的管理層只到上班的時候才開,平時不開”。管理效率沒辦法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TCL降低成本怎么做?就需要一大批懂得國際商業經營的,有能力的企業家來操作他的企業。我想聯想也是一樣,我們中石油、中石化也是一樣,有更多的企業都是一樣的。這些人哪里來?只能說是我們商學院把他們培養出來,讓他們在實際經營當中進行培養、成長,這樣的話才能出現一批在國際舞臺上出現競爭的中國企業家。所以企業國際化呼喚管理教育的國際化,這是非常明顯的趨勢。

  我們來看看國際化大背景下中國的管理教育市場有多大。2003年底,在我國工商局注冊的企業大概有2000萬家公司,如果說我們做這樣一個比較的話,2000萬個企業其中大中型企業占2%。我們做這樣的估算,如果每一個大中企業都需要二到三個MBA和EMBA畢業生的話,大概需要100萬人。我們現在教育部批準的課程有96個,剛才復旦大學的院長告訴我們已經有98個,加上合資、合作的EMBA課程有150個課程。我們要完成這樣的市場需求,大概需要二十幾年的時間。這二十幾年的時間,我們僅僅滿足了大中型企業的管理層的需要。

  我們2000萬的企業每一個企業都需要MBA和EMBA畢業生的話,那我們的管理學院到什么時候才能滿足中國管理教育的需求呢?這是非常明顯的現象。其中我們還沒有講到企業的發展因素。我上個星期有機會和一個非常大的跨國企業的老總進行了一次對話,他告訴我,他本科是學中國歷史的,那是在三十年以前。當時他學中國歷史,他從來沒有想到三十年以后中國的經濟會發展得如此之快,整個的

中國經濟會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他就在說,三十年以前學習到現在有這么大的變化,三十年以后中國的經濟將會怎么樣?我們管理教育的人是不是也可以問一下,三十年以后,如果說我國經濟按現在的步驟往前走的話,我們可以非?隙ǖ卣f,我們國家的經濟一定是世界上經濟最強的國家之一。在那個時候,我們管理教育的市場又有多大呢?我們在這所說的僅僅是MBA和EMBA的市場。

  還有企業培訓市場,在這里我還有這樣一組數據:2000年的時候,全世界在管理教育和管理培訓投入的資金達到22000億美金,美國管理教育市場投入達到8850億美元。去年我國高端培訓市場,包括我們的EMBA課程,大概在100億人民幣左右。從這個數據大家可以看出,我們的投入相差非常非常大。管理教育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剛才林毅夫先生在演講的時候已經把這點說得非常清楚了,經濟發展、企業發展和管理學院的發展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看這些數據,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我們中國的管理學院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們中國的管理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現在我們中國是一個資源缺乏的社會,但這個資源缺乏社會當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呢?就是企業家。我們的企業是推動整個經濟發展的最強勁的動力。只有一大批好的企業家出現,才能推動我們中國經濟更好地往前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教育市場的發展對我們經濟的發展有著及其重要的建設意義。

  那么,教育市場需求那么大,剛才張維迎教授也說到,國外的企業,請原諒我說“國外的企業”,我有時候經常把我們商學院看成一個企業。國外的企業紛紛進入到我們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為什么?他們看中了我們中國非常大的一個市場。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面對這么大的一個市場,我們商學院能不能滿足現在市場的需求,能不能提供合適的產品?如果說我們要在這個市場上繼續占領高端市場,要有自己的品牌,我們怎么做?可以說,我們商學院的國際化也是一個辦好商學院必須要走的一條道路。我們看看商學院的價值鏈。商學院是做什么的?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僅僅認為商學院就是一個職業化的教育,和理工科、文科、醫學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人看不起商學院。我原來是上海交大出來的,很早以前也在交大管理學院工作過。那時候交大管理學院在交大是沒有地位的,為什么?人家看不起。他們認為理工科里面很多數理公式才是科學,而管理學院的不是科學,我們商學院其他學院的價值鏈應該是一致的,我們是創造知識、積累儲存知識、傳播知識,這才是我們的價值鏈。誰來創造知識?教授來創造。誰來儲存積累知識?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有各種書、有各種渠道,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師的作用。傳播知識,那更加明確,就是老師來傳播。在整個商學院的價值鏈當中,核心還是教授。如果說我們在整個商學院價值鏈當中能夠把教授隊伍做好的話,我們就解決了很大問題。

  教授問題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剛才張維迎先生也說過了,除了這些之外,我們認為辦好商學院還有一些其他關鍵因素。比如說:第一,求學的機會成本,MBA同學、EMBA同學為什么到這個學校來?為什么到哈佛去?我們想一想,其中就有求學機會成本問題。因為EMBA教學、MBA教學,人生一般來說是只有一次。這個機會成本就非常大,要注意到學生求學的機會成本的話,從一個企業、產品的角度來看,就是讀的這個書要物有所值。也就是說,在這個課程中學員學到了知識、開拓了思路,接受到的一個同學團體,獲得的信息網絡,對他今后的網絡、對他的企業有相當多的幫助。如果說是這樣,那所獲得的利益就高過它的機會成本,那么這個學校、這個課程就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吸引更多、更好的學生。

  第二就是一個學校的品牌,這個學校品牌靠什么來樹立?我以前一直講,講的非常多次,品牌的樹立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有時候是非常痛苦的工作。我們招一個學生,收錢就可以了。如果是這樣是砸自己的牌子。張維迎剛才說到汽車,我們有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如果從產品角度上來說,價值鏈當中附加值最高的一塊到哪里去了?我們都說在整個價值鏈當中品牌的附加是最高的一塊?那我們商學院要不要做這塊?我們認為是要做的,如果我們做一個項目,我們要其他人為我們配套,而不是我們為別人配套。我們這個項目應該是我們中國商學院應該承擔的職責,這塊附加值是中國頂尖的商學院為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應當承擔的責任。一個好的商學院要辦得好必定會發生一些成本,如果說沒有一定規模效應的話,那么價值鏈的附加值就體現不出來。在一個集群中的效應就沒有辦法發揮出來,規模是很大的因素。這個規模體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體現在辦學不僅在于自己的校園,還有在其他地方。美國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大學、英國的倫敦商學院,他們不僅僅自己的辦學點、在校院里辦學,在全世界各個地方,用一句商業的話說,他們都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如果我們的銷售渠道僅僅體現在北大就在北京,中歐就在上海,那么我們的規模永遠也做不大。怎么做?就是要拓寬我們的銷售渠道。怎么拓寬銷售渠道?我們就要看到要抓住我們國家各個不同地方的市場需求,來做好這個事情。所以我認為,辦好商學院除了教授以外,還要有求學的機會成本,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學校的品牌,做到一定規模,這樣商學院就應該可以做得比較好。

  除此以外,我們還想說“怎么來做”的問題。我一直是有這個觀點的,對我們來說,對我們學管理的人來說,管理的理念對企業、對學校、對醫院、對政府都是一樣的。它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產品,為它的客戶、為它的消費者服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辦管理學院、辦商學院就像辦一個企業一樣。要注意到它的產品、消費者、市場,我們可以用這種市場運營的理念放到我們來辦管理學院的過程當中去。市場運作的理論是可以使用的,所以我說要用市場競爭的理念,市場營銷的理念來辦管理學院。我們一定要注意市場需求的變化。

  最近從全世界來看,我們的MBA、EMBA的培訓教育課程,產品變化很多。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美國的很多MBA課程原來都是兩年的,現在有的學校已經變成一年半,有的學校已經變成一年了,時間縮短了。歐洲的很多MBA課程都是一年的。注意我剛才所說的求學機會成本,美國是一個最大的全日制的MBA教學國家,但是現在人數越來越多,現在的短期培訓越來越多,他的辦學過程中學期制已經改成模塊制,在教育過程當中,教學的方式多樣化,遠程教育多了,運用現在的IT技術多了,在這樣情況下,我們的商學院應該跟上這樣的形式,在我們產品上有不斷的創新。我們新的技術對我們的管理教育,對我們傳統教育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一個非常好的新技術對于我們來說,管理學院的銷售渠道就可能能夠利用這個新的技術來拓寬我們的管理學院的銷售渠道。譬如說遠程教育、電視會議等等這些東西,都應該注意到的。如果能跟上這些情況的話,我們商學院的國際化,所謂“國際化”的步子就能夠走得快一點。

  再有我們要注重知識的創造。注重知識的創造不是讓你關門坐在辦公室冥思苦想的創造知識,而是要和企業合作,要走到商務的第一線來創造知識。很多知識不僅商學院的教授的腦子當中創造產生,現在更多的新的知識是在一些企業的董事會的會議上、是在總經理的會議上產生的一種新的運營模式、新的知識。這就需要我們商學院的教授們更加密切的和企業界聯系、和實際聯系,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能更好的把我們所教的內容和實際相聯系。

  下面我說一下中歐是怎么做的。首先,在國際化方面,我們學校有這樣一個優勢,因為我們的學校是中國政府和歐盟政府共同合辦的這樣一個國家級的合資商學院,所以國際化自然而然的成為我們非常自然的一個選擇。我們全球招聘教授,全球招聘教授的好處就是我們能夠吸引不同國家的文化、不同國家的理念,在課堂里能夠把它集中起來。我們要我有哈佛大學、要和芝加哥大學、要跟斯坦福大學爭教授,這個成本是非常厲害的。按

  第二,要給加收們提供學術支持。這個學術支持是非常需要的。教授到你的學校工作,美國的所有的大學、商學院,好的商學院都對教授的研究提供非常多的支持。除了這個以外,還提供學術學假交流,我們鼓勵中歐的教授在學術學假期間到美國、歐洲,到其他地方商學院去,不要留在國內,這樣的話,他和國際商學院的主流研究方向馬上就能夠熟悉。

  另外我們和國際商學院合作辦學,我們要有自己的品牌,我們不為人家配套,而是要人家為我們配套。我們和哈佛大學明年辦一個CEO課程,那是我們和哈佛大學合辦的。教授配置我們一塊討論,費用我們一塊討論,費用的分享我們一塊討論,課程設置一塊討論。從這個方面講,我們打自己的品該,不但贏得他們的尊敬,而且我們也學到他們的很多東西。這個是保持獨立品牌和剛才說的一樣,確實我們在過去的五年當中,遇到了非常多的誘惑,有非常多的其他國家的學校要和我們合作,要請我們為他們辦班,我們只有出很少的力我們就能夠收到錢,但是我們不做這個事情。我們認為一個好的商學院要有自己的品牌,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要有好的品牌。

  另外是一個參與國際標準,參與國際排名,參與國際論證,也是一個國際化的很重要的因素,F在國際上有兩個比較出名的認證機構,一個是美國的認證機構,還有一個是歐洲的認證機構。這個就像企業一樣,我們都說ISO900、ISO1400等等,這些國際標準如果說我們的商學院也能在程序上規范上也能達到這樣的標準的話,我們很多的商學院就能招收國際學生,有更多的

留學生會到你這來。我們在國際化方面,在學生方面,我們MBA課程是全英語教學的,我們招收了20%的留學生,也就是說MBA同學當中有20%的同學是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西班牙、
意大利
、日本或其他國家,這個在課堂里面完全是一個國際化的教學環境。我們還和國際上著名的商學院交換學生。我們每年有50%左右的學生可以到國外著名的商學院去學習一個學期,我們在課堂里面也收到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UBC、倫敦商學院的學生,在我們的課堂里和我們的同學同堂學習。這樣形成一個非常好的國際化的教學環境。

  我們可以這樣說,國際化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非常必要的,或者說我們面臨的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商學院只有國際化才能滿足我們國家、我們國內企業國際化的要求。而且商學院已經到了一個創造知識、創造品牌的時候了,我們只有創造更多的和中國有關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并且把它推到一個國際化的高度,這樣才能把我們的商學院做得更好。

  另外我剛才聽了張維迎的演講,我非常同意他的意見,我們商學院互相要多交流、多合作,國內商學院之間的相互合作,學術上的、研究上的、教學上的合作,這樣才能更快的加快我們國內的商學院的國際化進程,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張教授,現場哪位觀眾有問題?

  提問:尊敬的張院長,剛才有一個問題想提,剛才提到我們要提升我們的管理學院的水平,要趕超世界先進商學院,師資是非常重要的,您認為一個優秀的師資對商學院來說是知識結構或經驗結構是什么樣子的,談談它的標準?

  張維炯:一個優秀的師資的培養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的。從中歐的情況來看,我不知道北京光學管理學院是怎么看的,我估計是差不多的。我們一個比較好的MBA和EMBA的教授,在他獲得大學的博士以后,大概還需要八到十年時間才能培養一個非常好的師資。為什么是八到十年時間呢?因為博士期間,他僅僅是學到一個研究的方法,在國外的商學院,在國外的大學,你在進入教授隊伍以后,好多商學院大概有六到七年時間,他們叫終生教授過程。在這個期間,學校的科研任務是非常非常重的,如果不能夠在一流雜志發表文章的話,不能有自己研究的主見的話,再好的教授也是留不住的,六到年的時間做理論研究,六到七年以后還有兩到三年時間和企業界合作。你只有和更多的企業合作,和老總們多交流,這樣的情況下才能熟悉企業的情況。所以我說博士之后,必須十年以后才能培養一個好的教授。所以我認為一個好的教授一定有非常好的學術背景,有非常好的研究能力,對我們的企業情況又非常熟悉,又有非常好的傳播知識的能力,也就是課堂講課的技巧要掌握得非常好,這才是非常好的教授的標準。

  提問:我問一個比較初級的問題,EMBA和MBA都是管理教育,您覺得EMBA和MBA在課程設置上以及教授在教學的技巧上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張維炯: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在很多情況下EMBA和MBA聽上去課程設置是完全一樣的,我舉這樣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我們彈鋼琴,教學一級鋼琴和十級鋼琴有什么區別?都是彈五線譜都是有老師教的,這個熟練程度不一樣,水平也不一樣。MBA同學一般都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經驗,那個時候所處的位置是企業的中層或者中下層,他們對整個企業的運作,決策環境不是非常了解。所以MBA教學往往注重功能,然后在最后的階段把這些功能組合起來,在對整個企業的運作的觀念灌輸進去。EMBA的同學都是在企業的高層,對整個企業的運作非常了解,而且他們今后的工作是不需要到每一個領域離去做得非常細,他們所做的就是指揮、決策、用人、制定政策。他們要做的往往是在企業戰術層面更多,在技術方面需要了解就可以了。我們學校在MBA和EMBA方面,最大的去區別是MBA在功能面要精,EMBA在某個功能上要了解。在戰略層面,MBA同學要了解,要掌握,EMBA同學要精,要熟練,這就是MBA和EMBA的區別。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