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中國珍珠產業的切膚之痛(調查·聚焦)(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8日 10:29 人民網-市場報
中國珍珠產業的切膚之痛(調查·聚焦)(圖)
  2004年中國珍珠產量達1500噸,占全世界的95%以上,產值卻只占世界珍珠總產值的15%左右

  80%以上的淡水珍珠只能以原料或粗加工產品的形式供應給我國香港和日本等地的客商。珠農辛辛苦苦經過數年養殖的珍珠只取得少得可憐的收入,客商經過深加工的產品利潤卻可高達8倍以上

  珍珠產業是在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產業,在宋代的《天工開物》中即有漁民出海采珠的記載,而宋代龐元英的《文昌雜錄》中則記載了最原始的珍珠人工養殖方法。我國的內陸湖泊水面寬廣,北部灣海域遼闊,進行珍珠養殖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加之珍珠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可以依靠珍珠產業致富,因此在短時間內我國珍珠產業有了飛速的發展。

  我國的淡水珍珠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浙江諸暨市、吳縣為代表的兩大淡水珍珠主產區。但是,由于我國的珍珠產業在養殖技術、加工、流通、管理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致使珍珠產量與產值有明顯的反差,珍珠產業鏈中的產品附加值很低,成為珍珠產量大國而不是產業強國。2003年,世界珍珠產品的銷售額達50億美元,而我國卻以近90%的產量,僅僅取得了4億美元的收入,此種情況讓人痛心。

  養殖、加工技術水平較低

  從養殖技術來看,由于珍珠產業的特點,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從業人員大部分是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民,加之地區分布的局限性和技術層次的差異,造成了珍珠單產和質量的不平衡。比如,淡水珍珠育珠周期一般為3—4年,其中插核、育貝、開珠等工序都有著嚴格的技術和工藝需求,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直接造成產量下降和珍珠品質的改變。

  后期加工技術和能力不足是另一個弱點。我國80%以上的淡水珍珠只能以原料或粗加工產品的形式供應給我國香港和日本等地的客商。我們的珠農辛辛苦苦經過數年養殖的珍珠只取得少得可憐的收入,客商經過深加工的產品利潤可以高達8倍以上。

  我國的后期深加工企業數量較少,且加工技術粗糙,式樣單調。大多只限于“串珠”而已,就是將珍珠作成簡單的項鏈。在珍珠的產品結構上,高檔珍珠的比例一般在5%左右,而80%以上的低檔珍珠的利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而我國目前用于保健品和美容方面的珍珠加工技術,科技含量很低,也是影響珍珠產業收入的重要原因。

  市場秩序混亂競爭無序

  影響珍珠市場價格的因素很多,而我國珍珠養殖規模的急劇擴大、產量飆升,無疑是導致價格競爭激烈的重要因素。日本等地客商在大量貨源面前競相壓價收購,而國內的珍珠銷售商為了得到定單也相互壓價出售。

  國內的珍珠企業為了獲得利潤,便又會壓價收購珠農的珍珠,而依靠養殖珍珠維系生計的珠農便采取縮短養殖時間、降低養殖成本的方法來應對。如此這般的惡性循環,對我國珍珠產業造成致命打擊。1983年我國出口珍珠約12噸,創匯2345萬美元,平均價格近每公斤2000美元;到了1992年出口珍珠達255噸,創匯只有2962萬美元,平均價格僅為每公斤116美元。近10年來,出口量增長了20倍,平均價格卻下跌了94%。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多個淡水珍珠批發市場,包括浙江諸暨、江蘇渭塘、北京紅橋和上海珍珠城等。但是這些市場的銷售形式相似,多以原料和粗加工為主,市場定位單一,無形中也加劇了企業間的相互壓價與惡性競爭,造成珍珠價格持續下滑。

  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產業升級

  針對中國珍珠產業的現狀,記者采訪了中國寶玉石協會秘書長孫鳳民先生。孫鳳民介紹,為使中國珠寶產業更快、更健康的發展,中國寶玉石協會正在積極引導企業實施“中國名牌推進戰略”。以名牌帶動行業的發展,用名牌叩響世界的大門,是中國名牌戰略的基石。其實,品質上乘的中國珍珠完全可以與國外優質海水珍珠相媲美。此次,“阮氏”、“佳麗”、“千足”被授予“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就是中國珍珠向著國際頂尖品牌沖刺的開始。

  作為我國重要珍珠產業基地的諸暨市市長張仲燦認為,加工技術一直是困擾中國企業發展的問題,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是重中之重,到2010年,諸暨市將建成國家特色產業基地一個,科技孵化器一個,企業研發中心13家以此來保障珍珠產業技術的發展。張仲燦市長表示,衷心希望中國珍珠能和“南洋珍珠”、“大溪地珍珠”一樣享譽世界。

  《市場報》 (2005年09月28日 第四版)

  作者:本報記者 李方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