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籌之路:王石的算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6日 09:59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學習萬科的自律,也是學習萬科的眼光。有了物業管理投入上遠超同僚的傻,才有了不少樓盤可以比競爭對手每平方米多賣1000元的甜。看看王石是怎么算賬的,錢多了也會覺得咬手的誘惑,萬科還碰到過哪些———我們就可以看清王石的算盤和算法了。很多事情的發生,其實并不是偶然的。就像我們一直以來說起萬科地產“超過25%以上利潤不做”的例子,都舉了多少年了,一說起這事就是當年萬科如何如何,仿佛王石就堅持了這一回,萬科就是在這上面嘗到過苦頭或者預估了隱患,才有著這一明確界限的。
做生意別老想著占便宜 萬科在成都開發的城市花園項目,拿的是東部的地塊。當時那是個什么概念呢?那時候高尚社區都在往南部看齊,完全沒人會相中這里。那地純粹是一種工業區的用地———頗有點類似沈陽的鐵西區。萬科拿下的時候,引得成都地產界一派嘩然,誰都覺得萬科水土不服、不了解成都。說是當時看地時,走路都要一兩個小時。當然,地塊是不夠理想,但新興開發區比較好規劃布局,價格也便宜,每畝大概只要15萬元左右。萬科這時就算賬了,這塊地政府賣出后,又要修路、還要通煤氣什么的,估計政府的成本都超過15萬元了。于是,萬科地產主動跟當地政府提出,每畝價格愿意再加5萬元,因為王石幫政府算了一筆賬,15萬元做不下來。政府當時又感動又開心,這可真是匪夷所思的事啊,開發商要求替政府著想,你別說萬科還真不一樣。王石的指導思想是,正經公司別老想著去占政府的便宜,占大了人家的便宜,將來自己也順不了。等到政府產生“后悔”的念頭時,它讓你難過起來你就不好受了。因為怎么說你拿的地塊,畢竟還是要靠政府來做很多大的配合的。果然,就說萬科在成都拿的地,一年后每畝就漲到了60萬元,路也修好了。相比之下,萬科的地就拿得實在便宜。這個時候,你說政府能沒有一絲半點的悔意嗎?可它就沒有什么理由再來找萬科的不是了,人家早就主動加過了5萬元,現在還有什么話好說。其實拿地這一塊,我們看到5萬元一畝甚至還低的開發商,還真是不算少。那個得了便宜的開心啊,不到一年就賺了,真是拜政府所賜。政府白紙黑字簽過約的啊,還能有什么悔招?然而,往往是這樣的地一運作起來,諸多的麻煩不暢,一會兒這不行,一會兒那不行,需要非常規手段擺不平的事,就一個個隨之而至了。所以,做生意老想著占便宜的搞法,可能也會要付出不少額外的代價,王石認為這是一個心態上的問題。 只求取陽光下的利潤 另一個更早一些的例子,說的是合肥的新政務區,想專門請萬科去開發,一共可以給900畝地,便宜到每畝5萬元就給萬科。簽了合同后,說好一個月去付全款。于是,萬科拿了支票到時就過去了,可這時候合肥卻說不行了,現在只能給萬科500畝了。因為是政府的出爾反爾,所以合肥愿意以每畝補4萬元的違約金,來讓萬科少拿400畝。每畝地政府倒賠4萬元,是一個什么概念?就是說萬科還什么都沒付出呢,就一下子可以到手1600萬元!為什么會攤到這樣的好事呢?是因為過程中別家要去了400畝,出的價是25萬元一畝。所以,政府愿意少賺一點,讓萬科平地里撿一大便宜。萬科人當時不是沒有偷笑的。都還沒給錢就能賺到錢?這樣的好事都能碰得到?那還不快快笑納了!可萬科的董事會決定,合肥要少給400畝也沒問題,不管是500畝和900畝我們都一樣開發。但是,“補償”我們不要!———要知道,這一舉措的背后,是萬科地產當時的開發利潤,也還只有幾千萬元的那個年頭!王石說了,這種“不義之財”萬科絕不能要。各個城市現在特邀萬科去開發的事不少,咱們什么都還沒干就能賺一把的話,就會讓我們開始一門心思想投機———各地公司的老總就都會在這種“激勵”下,天天去找機會。咱還費啥勁哪?這樣的風氣真要是蔓延開來,萬科地產就會走上掮客一途了。所以,萬科不能要這樣的補償,王石只想在陽光下拿地蓋房子,換句話說,老老實實干好自己該干的活。雖然跟25%以上的利潤不賺的想法一樣,都是一條線上的取舍與作為,但由此“怎么吞進去,也會怎么吐出來”的古訓中,可以看到的是萬科地產的價值觀問題。怎么對待機會,怎么看待意外之財,想長跑還是想短跑,都會影響到一個公司的整體追求與營運。王石以往與政府關系的處理,就并非一種主動靠攏的強項。有些地方的政府想出政績時,希望找萬科配合與帶頭,而萬科堅持按自己的價值回報觀為人處世,走的是一條不占便宜、不去相互博弈的路,所以王石每每能收取到的,就不是惡性互動的后果。所以當王石調整萬科的投資策略,比如不去考慮一些地方時,當地政府也就不會產生什么大的意見。而如果王石當時要了合肥的錢,后面還有一些什么事情再發生,估計萬科的說法與做法,就很難大氣與客觀得起來吧。什么是“萬科的精神”呢,王石說他從沒給過“回扣”、只求取陽光下利潤的爭論,可能一直在業界就停息不下來。在這里,我們可能不求順著的例證,但從這樣的一些“反例”中,所看到的主動讓利和有利不貪,也許,可能會結束一些面上的疑問吧。陳勁松 程鴻蔚《世聯地產評論》(曉健/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