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商學院也是跨國企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3日 03:20 每日經濟新聞 | |||||||||
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副院長ScottKoerwer有7種不同的名片,分別用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韓文印著他的頭銜與姓名。與此對應的是,他服務的這家商學院在上述語言區均設有分支機構。 在中國,史密斯商學院的知名度雖然無法與Scott曾服務過的沃頓商學院相比,但在《商業周刊》與《金融時報》的MBA項目排名中,史密斯商學院一直躋身前二十名。作為分
說這些話的時候,Scott使用的是英文,但這位賓州大學的教育學博士強調:“世界上第一語言不是英文,也不是中文或其他,而是教育。一個商學院有國際化的學生,并不意味著它已經國際化,真正國際化的商學院應該是一家跨國企業。” 9月17日,ScottKoerwer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采訪,這位自稱是“CMO”(首席營銷官)的商學院領導人講述了他所理解的商學院國際化。 跨國企業的CMO 《每日經濟新聞》:如今,國際化已成為工商教育最重要的話題,很多商學院都在以國際化為營銷重點,對此你怎樣看? Scott:教育既是人類的第一語言,也是一種投資,在美國,教育已成為第二大產業。在我們看來,真正國際化的商學院發展思路也要國際化,商學院有必要突破“美國商學院”的思維局限。 從戰略思維來說,很少有商學院能做到換位思考,他們往往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外面的世界,畫地為牢。而我們從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成一家跨國企業,要在其他國家按照當地要求設計課程,而且同時進行組織建設工作,組建當地的市場團隊。 既然定位是一家跨國企業,商學院就必須基于對產業的認識進行全球布點。事實上,我們已經在亞洲、歐洲、北美與非洲等地建有分支機構,立足北京、上海發展馬里蘭中國項目。我本人則將自己看作公司的CMO,我要調配預算,締造團隊,提供服務,使全球不同項目、不同學位的教育相互配合,執行我們的國際化戰略。 卡莉·菲奧莉娜是我們的驕傲 《每日經濟新聞》:你是一名教育學博士,什么原因促使你投身史密斯商學院,成為一名CMO? Scott:我一直對教育感興趣,而且要終身投入教育領域,但同時我還是一個企業家。我本人成立過三家公司,均與教育有關,都是希望借助技術手段推進教育。在管理教育領域,史密斯商學院是為數不多能把技術、管理、創業和國際化作為基礎的商學院,這與我的追求很吻合。 如今,科技發展對企業管理提出了嚴峻的考驗,二者之間需要無縫對話,既懂技術又懂管理是未來領導者的必備素質。因此我們的課程設置將基礎商業學科與跨學科的信息技術和電子商業管理課程融為一體,內容涵蓋電子商務、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全球商務和創業精神與管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HP前CEO卡莉·菲奧莉娜是我們學院的畢業生,她是第一個領導大型技術公司的女性領導者,而領導這樣一個變革中的公司需要很大勇氣。盡管她已經去職,但她體現了史密斯商學院對“數字經濟時代商業領袖的搖籃”的追求,我們都為她感到驕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