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安排 化解銀行高儲蓄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0日 14:34 經濟參考報 | |||||||||
銀行破產在中國一直是一個鮮有提及的話題,“中國金融業高穩定無風險”,甚至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具體體現。在我國,真正關注銀行風險問題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的事情,廣信、中農信、中創、海發行等相繼關閉與破產。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我們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到了危機給所在國帶來的嚴重后果。有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存款增長率和GDP增長率之間的彈性系數保持在1.9-2%,即GDP每增加一元,居民的儲蓄存款增加2元,到去年末,我國居民儲蓄的余額已接近13萬億元,儲蓄率為40%,為全世界最高水平,
資本充足率反映了商業銀行最基本的損失承受能力,也是銀行安全乃至整個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1999年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剝離了1.4億元不良資產,2003年底國家又動用了450億美圓外匯儲備對中、建行進行了第二次注資,截止去年9月底,平均資本充足率僅為8.75%左右,不包括前幾年已剝離的不良貸款,不良貸款余額仍高達15596萬元,大大高于資本金總額,實際上已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況。最近,人總行營業部撰寫的《北京中外資銀行競爭力比較調研報告》顯示,在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列倒數后4位。雖然目前我國還沒有出現過大面積的銀行系統性支付危機,但并不能說明我國不存在爆發金融危機乃至銀行破產的可能性。 目前我國貸款的比例高居85.1%,包括國債、股票和企業債在內的直接融資僅占14.3%,銀行主要收入來源是靠貸款利息收入,資產負債及收益的敏感性極強。由于經濟發展中的巨大波動性以及市場法制和信用環境不完善,尤其是地方政府受自身利益的驅使,金融風險防范和產業政策在區域布局的實踐中常常被懸空。我國目前尚不容許外資完全進入金融領域,而新的儲蓄存款一旦被外資銀行分流,國有商業銀行將不再擁有稀釋其不良資產的手段。在經濟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與國際同行相比在風險管理技能、人才、經驗等諸多方面我們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從資本收益率的角度看,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只有5%左右,而且還有下降的趨勢,這于英國、美國銀行業平均26%、和20%的收益率相比相距甚遠。國家信譽雖然不是實際的貨幣資本,但它實實在在具有維護公眾信心的作用,隨著金融體制改革和政府信用支持的退出,加之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公開、具有實質性賠償條款的存款保險制度,這種狀況不僅不能給居民存款提供安全保障,也使中資銀行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平等的地位。近一時期,在風險處置中,國家對個人債權實行全額兌付,雖然維護了社會穩定,但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道德風險。因此,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化解銀行高儲蓄風險是我國銀行業的一項重要課題。 中國銀行安徽淮北市分行 。▉碓矗航洕鷧⒖紙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