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尋找中國企業的三大“死穴”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0日 02:36 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企業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中國式管理”這一概念也越來越熱。

  9月18日,由中國企業聯合會和國際管理咨詢協會理事會聯合主辦的世界管理論壇暨第四屆中國管理咨詢高峰會已進入第二天。在“‘點穴’中國式管理”分論壇上,眾多管理專家與企業人士踴躍發言,希望找出中國企業所面臨的瓶頸及其癥結所在,然后再來對癥“點穴”、“下藥”。

  盲目做大是“短視”行為

  國際投資機構IDG創業投資基金的一位與會者表示:“作為投資者,我們最關心的是所投資的企業能否提出自己的規劃,擁有健康的未來。為什么眼下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業都在說‘我要做大’?經驗告訴我們,很多企業就是因為做大才做死的。”

  面對這一質疑,新天國際副總裁金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部分中國企業的“短視”所致,而造成“短視”的“死穴”則在于有待完善的中國企業評估體系。

  “對中國企業來說,目前成長的最大煩惱來自評估體系。對于某個企業,許多評估體系給出的答案通常一邊倒,要么將它吹上天,要么將其貶得一無是處,這很不利于企業的健康成長。”

  金煒介紹說,目前對企業的評估主要分三個方面:財務、品牌和團隊。事實上,利潤率并不是衡量企業財務狀況的唯一指標,強大的品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出色的團隊和法人治理結構更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

  “中國的企業家們往往為評估、規模所累,‘短視’成了中國企業的通病。企業一旦將目標鎖定行業龍頭,就很容易走進一條死胡同,難以再走出來。”金煒一針見血地說。

  喪失方向是通病

  和君創業研究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明夫緊接著拋出一枚“重磅炸彈”:中國企業本身的問題還在其次,更嚴峻是,中國產業結構已到了非調整不可的階段———這也是中國企業的“死穴”之一。

  “中國企業界目前有個非常明顯的悖論:產業總量高速增長,企業利潤卻每況愈下。無論手機、電腦還是

房地產、咨詢業,都是如此。如果產業結構得不到調整,中國企業的前景就不容樂觀。”

  王明夫舉例說,“不同的化學物品,元素相同、結構不一,質量會大相徑庭———碳元素的組合既可能是石墨,也可能是金剛石。”

  在他看來,中國企業陷入惡性競爭,多數產業處于無序狀態,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問題嚴重,甚至造成整個行業末落。“現在咨詢業就已陷入類似窘況。有個笑話說,如果兩個MBA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去合伙開咨詢公司吧!一個做董事長,一個當總經理。”王明夫認為,如果無法解決整個產業結構問題,單純談企業管理毫無意義。

  從單個企業的管理來看,中國企業界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經常會有公司提出這樣的口號:以制造業為核心,房地產和酒店為兩翼,服務業和高科技為重點,整體協調發展。王明夫認為,這種企業連內部資源配置問題都沒有解決,就急于找咨詢公司幫助其解決品牌、營銷、人力等問題,其結果只能是自己“折騰”至死。

  “不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就盲目進入各個行業,陷入低水平競爭,這是眾多中國企業的通病。”

  國際化,準備好了嗎?

  具有多年外企工作經歷的張仲文現任松下電器(中國)副董事長,他為中國企業對國際化的迫切愿望感到擔憂:走出去之前,中國企業準備好了嗎?

  “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很值得人們學習,可惜的是,沒有幾家中國企業認真研究過他們的經驗。現代企業的管理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及文化管理,國際化屬于第三階段,但大多數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充其量只處在第二階段。”

  對此,張仲文以松下為例作了詳細分析。幾天前,松下中國剛剛開完今年的人力資源高峰會,主題是一以貫之的本土化。張仲文認為,跨國公司在用人方面的做法就很值得中國企業學習;另一方面,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吸引本土以及國際化的人才,對中國企業來說仍是個很大的考驗。

  其次,在內部管理機制上,中國企業離國際水準還有一定距離。譬如在日本松下總部,每天晚上6點到8點,都可以看到中國區的產品銷售報表,從而實現

供應鏈管理的高效。

  另外,松下工廠已實現廢棄物零排放,車間廢棄的包裝盒可以全部就地改造,重新分類加工,并用于其他用途。這些并不復雜的措施大大降低了松下的內部成本,他們同時正把這些經驗、文化成功移植到中國。

  可是,回頭來看中國企業,他們能否同樣把自身經驗、文化移植到新的市場上呢?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但未來這的確是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所在。

  作者:屈成才 每日經濟新聞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