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五年后中國將成為最大出口國 重商主義不可有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0日 01:00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程凱

  只要5年時間,也就是在201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這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一份報告做出的預測。當上世界出口第一,好事還是壞事?

  答案兩說,如果把出口第一當成目標,這不是好事;如果出口是為了更多的進口,這
是好事。簡單的說,對待中國強大的制造業出口能力,一味追求貿易順差的重商主義態度是壞事,追求出口增長同時也追求進口增長的平衡貿易態度是好事。

  出口能力增強本來是一件好事,中國制造的能力可以證明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為這部分出口大部分都是由民營企業實現的。OECD的報告,讓海外媒體認為“可能會加大歐盟所面臨的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壓力”,因為該報告表明,私有經濟部門在推動

中國經濟轉型中所起的作用不斷增強。

  出口能力強大也可能是一件壞事,擁有強大出口能力,可能會過于依賴這種能力,從而把經濟增長和貿易環境的不穩定性過多聯系在一起。中國外貿順差的積累,已經引起了美國、歐盟的擔心,各種貿易保護和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隨之而來。

  到底要如何迎接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的事實呢?有強大的出口能力當然是件好事,但是僅有出口能力是不夠的。出口有很多好處,刺激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幫助提高生產率,可出口的最大好處卻是為了進口。出口所以重要,在于出口是獲得支付進口能力的手段。因為如果沒有進口,中國就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在國內進行生產。

  正確看待出口的方法是:出口是手段,出口不是目的。如果以這種態度看問題,目前國內的兩種看待外貿的觀點都需要修正。

  第一外貿觀是純粹的重商主義觀點。所謂重商主義,就是一味追求貿易順差,積累外貿盈余。這種觀點的基礎是基于出口的種種優點,尤其是出口減去進口得到的貿易順差將被計算進入GDP數值,更大的順差意味著更大的GDP貢獻率。但是,這種觀點的問題是很明顯的,因為GDP不是由外貿順差的一個數值所決定的。相反,現在還沒有實證經濟數據可以表明“同一元錢用在出口上比用在投資上作用更大”,而且,政策過于重商,簡單鼓勵出口,可能傷害到內需的增長。

  第二種外貿觀是目前興起的徹底“反重商主義”觀,要求放棄一味追求出口增長,實施富民政策,提高內需,減少外貿依存度。這種“反重商主義”過于簡單地反對了出口的增長,很容易支持“反對外貿”的增長。這種觀點的另一個問題是,有可能放棄強大的出口生產能力,放棄本來應該擁有的世界市場。

  平衡這兩種觀點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以上提到的正確的出口觀,“出口只是手段,出口不是目的”。重商主義不可有,但是外貿增長不可無。中國自改革開放以后,對外貿易始終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特殊的宏觀經濟形勢之下,既需要強調擴大內需的重要性,同時也應注意到對外貿易的重要性。

  其實,對擴大內需重要性的強調與對外貿重要性的考慮并不互相矛盾。關鍵還在正確的出口觀,就像胡錦濤主席前些天在紐約會晤美國總統布什所說的:中國并不追求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而是需要更加平衡的對外貿易。

  這就是更加平衡的外貿觀,平衡的外貿觀不是重商主義,也沒有忽略強大的出口能力。增強出口能力是每一個大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當年英美兩國都是這樣,為了擴大產品海外出口,他們甚至不惜動用“堅船利炮”。

  為什么外貿重要,因為自由貿易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一國之內是這樣,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也是這樣,市場越大,貿易的好處就越明顯,亞當·斯密早在當年的《原富》中就把這個道理講清楚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