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線前的蹣跚一步步收窄步伐,兩根陽線過后多頭卻似乎沒有了勇氣,年線戰役沒有打響之前就流露出退縮的情緒,年線的敏感位置多頭的力量究竟還值不值得期待?
半小時現象
上周上攻1200點呈現出進二退一的格局,多頭略占優勢是比較清晰的,特別是成交量
在上攻過程中有所放大,也代表了多頭的士氣。
但是,比較突出的一個特點是最近4天以來的盤面都是上午萎靡,下午再放量走高,特別是尾盤半小時都有資金入場承接推高股指的現象,筆者姑且把這種現象稱為“半小時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并非偶然,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較多短線資金在頻繁流動,他們在1200點附近比較敏感的技術關口心態飄忽猶豫,害怕大盤下跌,但當看到下午大盤的推升趨勢逐漸顯露之后就介入,到第二天早盤再出局,這種短線隔夜的操作恐怕是形成“半小時現象”的原因。
不過,這種尾盤“半小時現象”也逐漸顯露出多頭的疲態,筆者對比了近4個交易日以來的尾盤半小時成交量,發現滬市這4個交易日的交易量分別為28億、26億、25億和20億元,呈現出逐漸萎縮的態勢,深市的情況也如出一轍,分別是16.7億、15.1億、13.1億和13.3億元,這說明股指高位盤整使多頭信心下降。
一場心理戰
對比深、滬綜指就不難發現,自從8月31日以來深綜指一直強于滬綜指,一改以往滬強深弱的格局。對比8月31日至今的走勢,深綜指、滬綜指、上證50的漲幅分別為9.04%、5.81%和2.66%,一向處于領先地位的滬市為何“落伍”了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盤藍籌股的“拖后腿”。
本輪行情自從進入風風火火的尋寶階段之后,投資者就淡化了大盤藍籌的地位,或者可以理解為在場外增量資金積極參與下,基金的按兵不動使得大盤藍籌被“邊緣化”了,從而造成了大市值集中度較高的滬市表現較差。這種深強滬弱的格局是場外資金的取向所致,這種狀況會在短期內維持,深綜指領先的狀態還要保持。
那么,在深綜指連續近似逼空的一路走高之后,近兩個交易日的小幅橫盤調整能否化解獲利盤呢?
筆者認為這種調整力度可能不夠,幅度太小以及成交量萎縮都不足以對獲利盤構成實質性威脅,從深綜指來看,可能正在醞釀一次比較像樣的回調。
另外一個壓力因素是上證50,雖然短期內50指數失去了充當領先指標的地位,但從中線來看,它的參考意義仍然存在。
人們可以看到,在第一次沖擊年線時多頭在寬幅震蕩后失利,而在后來跨越年線的過程中又表現出多次的退縮猶豫,上周雖然成功越過,但被動跟從的成分較大,有回抽確認的客觀要求。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年線的技術意義并不太強,還不及半年線的分水嶺作用強,年線戰役可以視為多空雙方的一場心理戰,年線處的爭奪不影響中線大盤繼續保持謹慎的步伐上行。短線年線處的震蕩可以視為一次比較好的換股機會,兌現盈利后可擇機買入漲幅不大的藍籌股。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9月19日 第五版)
作者:本報特約作者吳一萍發自上海
|